
得益於國內外影視產業的攜手努力,台灣本土的電影產製正在蓬勃發展。
本文章譯本由關鍵評論網提供
對於海外製片公司而言,全世界皆可成為取景場域,然而要在眾多的潛在拍攝地中脫穎而出也相當不易。所幸台灣擁有政府的財政支持、具成本效益且充滿才華的在地劇組,以及國內諸多知名的風景名勝,(),越來越多的國外公司選擇台灣作為電影及商業影集的拍攝地。
總部設於台北的磊動媒體有限公司(Stone Soup Productions)負責人卡邁龍(Luke Cameron):「在台灣,大眾對於影像紀錄一直深感興趣,在COVID-19肆虐期間,人們對攝影的愛好甚至不減反增,因為我們從未停止攝影。現在台灣國門重啟,我們看到更多的電影製片人、導演不用再受限於遠端工作,而是能實際來到台灣與我們一同拍片。」
磊動媒體公司在台灣深根迄今已有10年,這期間該影像製作公司為HBO、NBC環球集團(NBC Universal)、索尼(Sony)以及Subway等眾多跨國企業拍攝紀錄片、劇情片或與商業領域相關的影片。磊動公司更於2021年及2022年備受加拿大以企業對企業(B2B)全球數位出版集團為模式所管理的「媒體創新獎」(Media Innovator Awards)肯定,並在當中獲頒無國界影像製作獎,這也證明台灣的影像創意公司有能力在國際舞台上爭雄並獲得獎項。
卡邁龍指出:「我們觀察到台灣的電影及影視公司數量在不斷增加,由於用戶訂閱的網路影音串流平台需要更多本土影劇內容,預計該趨勢將持續成長。Netflix目前已在台灣成立辦事處,迪士尼(Disney)甚至是CNN也都有於台灣開設分社,廣電類商業廣告及企業影視製作的增幅也不會間斷,因為台灣是亞洲經濟成長的要角,這之中當然也包括台灣的電子業及製造業。」
成為電影產製的東道國擁有眾多潛在的好處,除了能為電影人才提供創作平台,產出的電影還有機會為在地景點帶來國際知名度。結合浪漫愛情與音樂的台灣電影《海角七號》於2008年上映後,作為主要拍攝地的恆春半島隨即迎來一波觀光熱潮。
電影場景全取自台灣南部、由台灣導演兼編劇魏德聖執導的《海角七號》,是台灣電影史上票房最高的本土電影作品,累積票房收入高達1400萬美元。除了擠身最賣座的台灣電影外,《海角七號》更在享有「華語的奧斯卡金像獎」美譽的金馬獎中奪下6座獎項,同時也讓台灣的電影製作人才站穩世界舞台。
其它在亞洲取景而帶起在地知名度的電影還包括《古墓奇兵》(Tomb Raider),該作品以柬埔寨的暹粒(Siam Reap)作為拍攝地點。自從《古墓奇兵》上映後,吳哥窟古城及遺址群的旅遊人潮便大幅增加,讓這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認定的世界遺產得以更好的保存
卡邁龍表示,他的團隊注意到越來越多的國外公司,偏好在台灣而非中國拍攝影視作品,這種趨勢與中國嚴格的法律規範、應對疫情時所執行的清零政策,以及須花費更高昂的成本聘用電影從業人員有關。相較之下,卡邁龍認為台灣是個擁有多樣自然景觀及氣候的民主寶地,他稱:「這裡與英語世界有很強的連結,在地的電影攝製團隊能掌握北美及其他地區所使用的最新拍攝手法。」
成本效益亦是台灣成為熱門拍攝地的因素之一。卡邁龍說:「在台灣影視工作人員身上所需支出的成本,略低於美國及加拿大,你所投入經費更能有效的用於電影拍攝上。」
儘管台灣存在優勢,卡邁龍認為,台灣政府可以做更多努力來吸引製作團隊到台灣。卡邁龍認為:「政府可以考慮減免相關稅收,讓在台灣製作電影更具吸引力,但同時也應在規範上讓申請者更容易釐清。台灣官方現階段確實有祭出一些優惠措施,但其中的規定艱澀難以理解,而且相關部會在官網上提供的資訊也不夠充足。」
資金、拍攝團隊和在地知識
與香港相比,台灣電影產業過去一直難以發揮國際影響力,部分原因是過往的政府對於國內電影製作缺乏投資意願。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藍祖蔚表示,1980年代至1990年代,台灣的電影資金贊助並非用於本土電影,反倒多以香港電影為資助目標,例如王家衛導演於1994年執導的香港經典電影《重慶森林》。
藍祖蔚強調:「香港電影比台灣電影更具優勢。港片更商業化,他們的製片人知道如何與觀眾對話,在這當中,王家衛尤其有能力組織各類型影星出演他的電影。」
舉例來說,《重慶森林》的主演群包括被譽為全亞洲最成功、亦是國際知名港星之一的梁朝偉,以及台灣影星林青霞、中國歌手王菲、台裔日本演員金城武,這樣出色的演員陣容自然能博得多國觀眾的關注。
然而,隨著台灣政府近年來建構完善的文化內容創作支持系統,過往資金的運用模式正在發生轉變。最顯明的例子為台灣文化部於2019年成立的文化內容策進院(TAICCA,以下簡稱文策院),該行政法人機構設置的初衷在於支持台灣影視等文化作品的產製及國際化發展,藉此提升台灣國內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力度。
為使台灣製作的影視作品有機會授權至海外市場,文策院每年參與多達20場國際節慶與貿易博覽會,同時也提供有意願來台拍攝電影、聘用台灣影視從業人員和攝影人才的國外文化創意企業實質的協助,以此支持台灣文化內容產製。
文策院成立迄今向電影製作方提供多項資助,對於劇情片或影集,該院可資助總製作預算的3%,即單案最高補助新台幣200萬元;針對通常比劇情片耗資較少的紀錄片,文策院願贊助總預算的10%,單案最高補助亦為新台幣200萬元;倘若作品類型為短篇、長篇動畫影集,則該機構最多可撥款300萬元資助金,約占總製作費的15%。
無論是劇情長片、影集、紀錄片乃至於紀實性質系列影集,若影像製作方欲獲得受補助資格,必須在劇情概念、角色設定、創作團隊和文本編撰等4種類別中至少涵蓋2項「台灣元素」。
磊動媒體亦是獲得文策院資助的諸多公司之一。卡邁龍表示:「我們在為期三周的時間內,於2022年底完成了文策院與英國3D光達掃描團隊共同資助的計畫。部分來自文策院的承辦人員現身指導及察看,在這項計畫執行的過程中給予我們很大的幫助。文策院當前也越來越投入更具開創性的電影計畫與沉浸式內容發展。」
若電影製作人期望文策院能於內容產製過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製作人還可申請該院的國際合作投資專案計畫。在該專案中,文策院將成為受補助者的國際合資及合製夥伴,該院主要將投資對象集中在電影產業的菁英,例如曾獲得坎城影展、威尼斯國際影展、柏林國際影展或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的導演或製片人。本計畫也開放給國際頻道及串流平台。
文策院於國際合作投資專案計畫中的共同資助及合製經費支持,以專案總預算的30%或30萬美元為上限。另外,申請方的合作專案須具備國際合資、合製以及國際通路要素,自籌資金也須達專案總預算70%以上,同時作品的主要從業人員、故事內容或語言須蘊含符合標準的「台灣元素」,這方面包含演員、拍攝地點、製片工作者和作品的後期製作,必須來自台灣或於台灣境內完成,具備上述要素者,即符合申請資格與條件。

文策院院長李明哲表示,該機構自2021年迄今,已投資世界各國約20個文化內容計畫,涵蓋的國家包含阿根廷、巴西、法國、德國、日本、尼泊爾、挪威、葡萄牙和新加坡。
另一個提供影視拍攝補助的專案為國際影視攝製投資計畫,申請者若要達補助條件門檻,同樣須與在地電影工作人員和/或後製團隊合作,且拍攝地點須位處台北市,或片中所出現可辨識的台北市景點畫面須達25%以上。
國際影視攝製投資計畫最早由台北市電影委員會(TFC)於2018年設置,是全台灣首項針對國際影視合拍及合資的政府投資計畫。在政府資金挹注的支持下,每個單案的投資金額皆不設上限,台北市電影委員會也會提供勘景、拍攝協助以及免費影視行銷等服務,簡而言之,這項周詳的獎勵方案,使得海外影視製作公司在入境台灣前就能做好通盤的準備。
串流媒體的力量
影音串流平台的易取得性及全球影響力早已遠超實體電影院,但串流平台也因此需要更豐富的內容來滿足觀影者胃口。許多大規模製作的電影或影集,當前選擇在全球傳統知名電影工業基地好萊塢(Hollywood)及寶萊塢(Bollywood)以外的地區產製影視作品,而取景東南亞所產出的在地內容,已為串流平台提供大批觀影用戶。
Netflix是影視內容製作商於全球多個拍攝地點產出電影和影視節目的典型代表,該影音串流公司的目標是將服務擴及全球市場與特定地區,Netflix目前在台灣就有設置辦事處,同時深度參與多部台灣影視的製作。
Netflix台灣暨香港公共政策負責人楊牧軒說:「串流媒體的興起導致全球影劇節目或電影的定義正在發生轉變,出色的電影故事可出自任何地方,亦可在任何地方受到大眾喜愛。要讓一件影視作品受到全世界喜愛或成為觸及『全球』的內容,我們認為該作品必須讓當地觀影者有真實的連結感受,而惟有在本地製作影視節目或電影才能實現這項目標。」
傳統的電影製作方式通常需依靠大批的攝製團隊飛至海外拍攝特定場景,這種方式既耗時又所費不貲,所幸電影教育的日趨成熟以及台灣國內電影的產製數量增加,皆為影視作品在地化製作的發展帶來更多契機。
楊牧軒表示:「我們還須仰賴本地的電影製作產業及影視內容合作夥伴,他們的專業知識及精闢見解能幫助我們實現在地化製作的願景,並將中文電影的內容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產製含有在地元素的電影能向全球觀影者展現當地的文化及故事,其中的地方傳說、信仰與特色人物便有機會被更多人認識。由台灣導演柯孟融執導的台灣恐怖片《咒》就是很好的例子,《咒》於2022年3月18日在台灣各大影城上映,是台灣電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台灣恐怖片,該部電影隨後於2022年7月8日在Netflix全球獨家播映。
楊牧軒也強調:「真實講述的故事具有超越國界的力量,我們透過出色的故事描述來打破地理、語言及文化疆界,如同韓國電影導演奉俊昊所說:『克服螢幕上那排一寸高的字幕障礙,觀眾就能發掘更多令人驚豔的電影。』」
楊牧軒認為,Netflix從2018年開始投資台灣原創內容,因為Netflix體認到台灣市場是嘗試各式戲劇類型的可行場域,就算是代表性略顯不足的影劇類別也有推行的空間。
在地產製並表現亮眼的原創戲劇內容包括《誰是被害者》、《華燈初上》、《媽,別鬧了!》以及上述提及的《咒》。根據楊牧軒的說法指出,Netflix雖然不在中國營運,但台灣的影劇、動畫原創內容廣受香港及東南亞地區的華語使用者歡迎。
憑藉才華橫溢的影視產業人才及創作人士、多數時刻皆為陽光明媚的亞熱帶島嶼、充足多樣的自然地貌及攝影棚,以及優渥的文化內容獎勵措施,台灣正快速發展為全球首屈一指的電影拍攝點,不過海外影視製產公司是否願意更具規模的運用台灣電影產業優勢,目前仍有待觀察。 然而若將眼光放遠,這或許並不那麼重要,因為一直以來屢次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的台灣電影作品,正代表台灣本地的影視人才庫正透過一部接著一部優質電影的產製,持續證明高品質及獨特的創新能力,已經是台灣電影、影劇從業人員、編劇及導演的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