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美國國會支持FTA,台灣領導人扮關鍵角色

9月中旬,台灣成為美國國會的關注焦點,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投票通過《台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強化美國對台灣的軍事協助。隔週,台灣美國商會與美國智庫東西方中心(East-West Center)聯合出版的《台美夥伴緊密相連》(Taiwan Matters for America / America Matters for Taiwan)專冊,在「國會台灣連線」(Taiwan Congressional Caucus)的支持下於華府舉辦發表會,台灣美國商會資深顧問沙蕩(Don Shapiro)亦出席致詞。

此外,眾議院歲計委員會(House Ways & Means Committee)亦舉辦聽證會,大篇幅深入探討美台之間目前與未來的貿易協商,雖然少有媒體報導,但意義同樣重大。席間,議員不分民主黨或共和黨,加上四名代表農業、勞工、政治與經濟利益的專家證人,幾乎一致贊成美台簽署全面性的自由貿易協議,支持度驚人。

自台灣於2002年加入世貿組織(WTO)以來,如今正值美台最有機會簽訂全面自由貿易協定(FTA)的時刻。台灣能夠把握機會,打造一個更有保障的未來嗎?筆者認為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           台灣承諾加強軍力(例如軍購與後備動員制度改革)的同時,在爭取美台自由貿易協定的路上,亦必須展現出同樣的決心,打破長達數十年的經濟邊緣化與對中國的依賴。此外,台灣與其他世貿組織成員國簽訂貿易協議,於法不可抗辯,因此北京不容易以此為由,進行「演習」或以其他形式表達「怒氣」。

•           身為談判總舵手的蔡英文總統,在2023年必須親自動員,大力鼓吹自由貿易的重要。過去10年,台灣並未簽署任何小型自由貿易協定,而距離上次簽署大型貿易協議,已是2002年進入世貿組織的時候,時任談判顧問的蔡總統更是台灣入世的推手。隨著台灣與美國一年後即將啟動總統大選選戰,相關政策將被擱置一旁,因此蔡總統更須立刻行動,號召民間企業支持遊說活動──美國國會通過的各項自由貿易協定,往往是遊說之下的結果。同理,美國企業必須響應台灣美國商會在2020年協助成立的美台自由貿易協定聯盟,推廣美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近期針對美台自由貿易協定所力陳的經濟理由,亦即我們長期著墨不深的論點。

•           協商過程提出大膽讓步,甚至在目前雙邊框架的協商過程亦可如此,促使華府啟動範圍全面、亦有約束力的談判,內容包括市場開放。首先可聚焦農業,台灣對許多農產品的進口關稅高達15%,而美國農民在兩黨的票倉州與搖擺州亦握有龐大的政治影響力。此外,農業存在諸多繁文縟節與未盡完善的措施,最明顯的例子是台灣對美豬採半開放立場,礙於施行辦法等因素,導致2021-22年台灣的美豬銷量大跌。

 •          爭取懷疑論者的認同,事先避免美方的「執法焦慮感」,因為無論是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或是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甚至是美台在智慧財產權、醫療科技與牛肉的協議,美國的貿易夥伴常有不遵守貿易協議的情況,進而削弱美國對新協議的支持。中國可能憑空受益於市場開放讓步,對美台自由貿易協定是一大顧慮,因此建立起例如美墨加貿易協定(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中的「快速反應機制」(rapid response mechanism),將是關鍵。蔡總統亦必須在美國發揮龐大的個人公信力。

•           在「關鍵議題」率先行動,例如環境、勞工與小型企業扶植等方面。台灣在綠色議題握有實力,可以推動電動車解決方案的共同標準與法規,或示範如何交易回收產品。勞動力措施的相關質疑相對不利於台灣協商,這點亦是9月聽證會中唯一的主要爭議。然而,台灣可以積極改善移工與漁船船員受到不當對待的現象,以及鬆綁工會成立、參與與談判的限制,藉此將美國勞工對自由貿易協定的心態從懷疑轉向支持,將協定視為維護台灣與美國勞工權利的利器。美國勞工呼籲改善薪資等工作條件,不正符合台灣對國內勞動力的目標如支持勞工、產業轉型、跳脫「中等收入陷阱」嗎?

•           全力因應21世紀的實質挑戰。採取上述行動後,一旦獲得各界信任,對台美合作綜效有所期待,美國將無法抗拒簽署美台自由貿易協定。關鍵要素將包括數位貿易規定(中小微企業的貿易便捷化與網路保護),以及去中國化的供應鏈改革與科技業管理。複雜而規模龐大的領域如雙向投資篩選、出口管制、智財權間諜合作、稅務與現行政策協調,均有賴於由國會通過的全面性平台。

綜上所述,美台貿易關係出現進展,2021年6月尚無相關平台,如今已有4個。然而,這些平台均非具有約束力的「升級版市場開放」架構。更須注意的是,如何從框架與對話,進展到具有約束力的全面自由貿易,拜登政府亦無規劃藍圖。

洞悉現況的觀察人士指出,美國國會握有必要權力,能夠採取行動表達對台灣與美台自由貿易協定的支持,可以通過量身訂做的貿易促進授權法(Trade Promotion Authority),指導政府展開協商過程。但礙於政治時間表與各種紛擾事件,國會遲遲沒有作為,因此台灣更需要由行事嚴謹與公信力高的領導人帶頭,起身行動。

自由貿易協定的協商起頭難,完成更難,但倘若不為,恐怕淪為衝突與文攻武嚇的目標。蔡英文總統推動美台貿易協議,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