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過了一半,美國與台灣間的距離,看似無比遙遠能以光年計算,卻也近到不能再近。請容我說明:美國重振經濟,學校、辦公室、商家與機場,再次恢復蓬勃朝氣。近半數美國民眾已完成疫苗接種,不到一半的民眾仍佩戴口罩。美國人民在各項政治議題上歧見仍深,但顯然都認為美國不能也不宜一口氣重返2020年COVID-19疫情爆發前的生活型態。
對台灣來說,世界徹底翻轉。過去一年,百姓生活幾乎照舊,市況普遍樂觀。而今為圍堵首次COVID-19疫情嚴重擴散,歷經一個月的局部封城,大家擔憂疫苗不足,也情有可原。世界各地重啟交流,台灣對自身抗疫機制弱點浮現,已不像一開始那樣震驚。面對各種新挑戰,民眾展現自律與一致的態度。
同時,美台之間的距離,又極其接近。雙方皆體認到維持密切關係(尤其在經貿方面)對彼此有利。要在自由貿易、經濟整合方面搶得先機,雙方都該勇於及時行動。
華府看來更無懼採取大動作。拜登政府預備在現有支出上,再投入數兆美元經費用於疫情紓困、補助家庭及改善基礎建設,這將為官民互動開創新局。在因應中國構成的系統性挑戰方面,拜登延續了川普立場,且在擬定對亞洲政策時,將台灣視為印太區域要角,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儘管與美國相比,台灣政府近年作為可稱穩健,但相信蔡英文政府不會迴避,在必要時刻果決行事。過去數星期,台灣政府不僅推出完整嚴謹的公衛及居家防疫措施,評估准許民間出資進口疫苗,立法院也通過將疫情紓困預算的上限加倍。致力於防疫之外,與此次白皮書「對美國政府的期待」章節要點有關的部份,則是蔡政府勇敢排除與食安規範混淆許久的進口限制,消弭美台農業貿易領域長期難解的一項爭議。
身處變動情勢中的台灣美國商會一千多位會員,透過白皮書向台北、華府的官員提出深思過的建言。今(2021)年商會適逢成立七十週年,從台北市美國商會更名為台灣美國商會,但使命不變,盼能持續提升台灣優良的商業環境,促進美台聯繫。
特別感謝商會會員及工作團隊辛苦投入,再度無畏艱鉅挑戰,完成了白皮書。去(2020)年白皮書議題多達13項已獲解決,打破紀錄,足證台灣政府沒有因為年總體經濟表現佳、科技業出口暢旺而有鬆懈,仍極力提高施政效率,強化產業發展。2021年版《台灣白皮書》收錄某些去年已提及的主題,例如電力供應、法規管制等,同時強調數位轉型的必要。
「台灣商業計畫」可能是此次白皮書新內容當中最重要的部份。我們希冀美、台政府能在積極的民間夥伴支持下,共同推動。計畫所涵蓋的一些理念,往年也曾論及,但雙方政府過去一直未能投入必要的政治能量,整合資源,實踐有益員工、企業及環境的經貿自由化。
野心勃勃的計畫難以化約為簡單公式。美、台政府若能在經貿整合方面有更勇敢、有創意的共同願景,我們還需要協調一致、自上而下的領導力來實現願景。深盼台灣的國家發展委員會(NDC)能與相關部會共同努力,關注有礙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等高標準貿易協定的議題,爭取改善現況,也盼美國國家安全會議,能針對美台經貿關係主持跨部會的討論。台灣美國商會會員及眾多民間夥伴,必會竭力支持這些雙邊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