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座電網級風場完工周年 沃旭深化本土運維 確保大彰化風場穩定供電

巍然矗立於台灣海峽的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總併網容量 900 MW,是亞太區最大規模營運中的離岸風場。此座風場於今年四月完工啟用滿一周年,持續穩定供應乾淨電力貢獻台灣能源轉型的同時,更為離岸風電產業樹立許多新標竿,進一步創造了可觀的社會與經濟價值。

沃旭能源(Ørsted)亞太區運維總監嚴安叡(Andreas Munk- Janson)表示:「如此規模的離岸風場,需要持續優化營運與維護作業才能確保卓越的風場效能,這也是沃旭能源一貫的目標。」「離岸風場營運除了穩定供電外,我們也致力為運維同仁打造可以永續發展的職場環境。」

深耕台灣:打造在地運維台灣隊 保障風場 30 年穩定與效能

沃旭能源擁有從風場開發、建置、運維到除役全生命週期的獨特商業模式,為其在台灣長期營運離岸風場奠定堅實基礎。此外,沃旭的策略是由亞太運維團隊全權負責風場效能、確保符合安全及環境保護標準,並與在地供應鏈密切合作,確保風場最佳營運品質。

沃旭自大彰化離岸風場建設初期就已經展開運維作業超前部署,從相關產業招募人才培育在地專業團隊。此外,沃旭更進一步在台中港投資建置運維中心,將其打造成亞太區風場運維旗艦據點,如今已成長至一支龐大的在地運維團隊。

這支運維團隊全數由台灣籍同仁組成,包含受過嚴謹訓練並取得專業認證的運維工程師,負責風機與輸電基礎設施的維護作業。其他風場監控、運維服務、倉儲與物流也皆由本地人才執行。

沃旭也致力為台灣培育更多離岸風電人才,攜手在地學術單位如大葉大學,引進「離岸風電學徒制計畫」,不僅吸引優秀年輕學子加入以建立本地運維能量,這些專業人員也有益於台灣再生能源產業永續發展。

此外,沃旭更打造世界級運維作業船 (service operation vessel)「大三商領航」號,在離岸風場運維作業扮演關鍵角色。這艘運維作業船配備先進設備,包括船舶動態定位系統,讓運維工程師可「走路去上班」,以更加安全高效的方式執行工作。

嚴安叡表示:「能夠在海上高效地工作和休息,對於充分發揮人員和設備的潛力至關重要。」「我們客製化打造的運維作業船大三商領航整體表現非常出色,不僅有效提升運維作業效率,也為同仁提供更安全且舒適的工作環境,促進人員身心健康。」

導入先進運維科技 優化風場營運

為了確保風場最佳營運與效能,沃旭引入先進科技,如全球實時監控系統以及採用「預測式維護」(predictive maintenance) 方式,迅速偵測並解決潛在問題,確保風機在複雜的海域環境中能夠保持高效運轉。

此外,沃旭採用尖端資料分析與創新技術提升風場可用率。運用多年來於全球離岸風場累積的龐大營運資料,持續優化預測式維護的精準度,以確保風機達到最佳效能,並將停機時間降至最低。

這些先進科技的導入不僅提升風場運維效率,更展現沃旭引領業界、提供可永續發展的再生能源解決方案的成果。

培育彰化在地人才、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 創造永續家園

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不僅為台灣再生能源作出貢獻,更在促進經濟成長與培育在地專業技術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風場開發與建置階段,大彰化離岸風場創造了約 8,300 個直接與間接就業機會,涵蓋工程、製造與物流支援等領域。這座風場共簽訂了超過 5,300 份供應商合約,其中包含 1,200 份本土供應商合約,與超過 200 家在地供應商合作,成功帶動整體產業價值鏈發展。

在建置綠能的同時確保風場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一直是沃旭能源堅定的承諾。身為全球最永續能源公司,沃旭進一步落實其環境承諾,在離岸風場中進行創新的生物多樣性研究。

例如沃旭能源與台灣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合作,在大彰化離岸風場進行珊瑚育生可行性研究(ReCoral)。研究團隊自澎湖群島收集逸散的珊瑚卵,孵育成珊瑚幼蟲後,再安置於離岸風場的風機水下基礎上,目標是在風機水下基礎周圍營造適合珊瑚生長的環境。

展望未來,沃旭能源將持續深化其協助推動台灣能源轉型的角色。目前,沃旭正全面推動 920 MW 大彰化西南第二階段及西北離岸風場海上建置工程,將供應大規模乾淨電力給企業客戶,以支持其達成減碳目標,並為加速台灣落實能源轉型做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