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益特對未來的願景:重要核心器官療法為患者實現各種可能性

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為醫療照護帶來重大挑戰,特別在腎臟疾病等慢性疾病的管理層面更為嚴重。隨著台灣正式步入「超高齡社會」,我們也愈來愈迫切需要以患者為中心的永續治療。

萬益特(Vantive)是由百特(Baxter International)拆分出來的全新獨立醫療保健公司,致力於因應各種挑戰,透過重要核心器官療法來推動延續生命之旅 拓展無限可能的使命

「我們以70年的腎臟照護經驗作為根基,建立了一家完全聚焦於重要核心器官療法的公司。」萬益特台灣、印度、新加坡、香港、印尼、菲律賓區域總經理黃家駒(Gary Wong)表示道。「專注在這個領域,讓我們能把研發投資、商業部署、合作夥伴關係完全用於提升居家透析及其他創新治療的可近性。」

台灣是已開發國家中洗腎盛行率最高的國家,對醫療量能造成沉重負擔。台灣目前需要洗腎的患者達九萬餘人,導致財務壓力相對艱鉅。如果能增加居家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的使用率,則可大幅減輕台灣醫療負擔,同時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是台灣最常見的透析方式,患者必須每週前往血液透析診所三次,每次四小時,還要再加上來回交通時間。而居家透析,特別是PD,則提供更靈活的洗腎方式,不僅能改善生活品質,還能降低患者自身花費與醫療保健成本。

「居家透析讓患者有能力自行掌控治療時間。」黃總經理說道:「透過自動化腹膜透析(APD),患者可以在睡眠中進行透析,如此就能在白天騰出時間工作、陪伴家人、從事個人活動等。這種方法能減輕醫院壓力,降低對醫護人力需求,這在老齡化社會中非常重要,而且如果萬一再次發生疫情,還可以降低感染風險。」

儘管居家透析有這些優勢,台灣的腹膜透析新發個案占率(take-on-rate)仍落後亞洲其他國家。香港的PD市佔率高達70%,新加坡也把PD新發個案占率目標設定在30%,而台灣的PD市佔率卻仍低於8%。為了解決這個差距,萬益特正積極提倡加強PD新發個案占率的激勵措施。

「台灣健保署在2023 年 7 月推出了一項新的獎勵計畫,鼓勵院所進行腹膜透析。」黃總經理說道,「這是很好的措施,但我們需要更進一步努力,才能落實PD獎勵措施,並同時解決透析患者偏好HD的認知偏見。」

讓萬益特的治療方式更勝一籌的因素正是數位轉型。萬益特運用遠距患者管理系統(RPM)技術來提高居家透析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有了RPM,病患的治療數據會及時傳送至醫療團隊,讓醫師能根據數據調整治療方案,及早處理可能的治療問題或併發症。,」黃總經理說道,「根據研究顯示,利用數據預測不僅可以大幅降低再次住院及急診次數,最終還能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盡量減少非必要性的醫院就診。」

不過數位醫療轉型也面臨挑戰,包括法規監管障礙、給付結構需求、及取得核准的途徑不明確等。

「目前有多個政府部門負責監管數位醫療,使得推出新的數位健康產品變得更加困難。」黃總經理說道,「此外,也需要制定採用遠距照護的獎勵辦法,目前醫療照護專業人員只有面訪的給付方式。」

萬益特台灣、印度、新加坡、香港、印尼、菲律賓區域總經理黃家駒(Gary Wong)

除了居家透析外,萬益特也為加護病房(ICU)提供拯救生命的解決方案。該公司的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解決方案為患有急性腎衰竭的重症患者提供支持。

「我們的 CRRT 技術讓臨床醫師能夠在加護病房裡提供持續且溫和的透析,這對於血液動力學不穩定的急性腎損傷(AKI)患者至關重要。」黃總經理表示,「這種治療有助於預防進一步器官損傷,並提高患者存活率。」

其中一項提高腹膜透析新發個案占率的最大障礙就是衛教宣導。許多患者理所當然地認為,血液透析是他們的唯一選擇,而有部分原因是台灣血液透析診所數量眾多。萬益特正致力於透過衛教宣導及賦權患者,進而改變這種思維。

「我們的目標是幫助患者看到居家透析的可能性,因為居家透析不僅是治療方法,也是讓患者能獨立生活的方式。」黃總經理表示道,「我們見到台灣的PD患者成功經營企業、出國旅行、追求自己的夢想,這不僅僅是為了延續生命,更是為了拓展人生各種可能性。」

曾經成功提高腹膜透析新發個案占率的市場,都是通過結合財務獎勵計畫、國家政策制定、及大眾衛教宣導來推動腹膜透析。例如,美國在2019年設定了80%的新透析患者使用居家透析或接受腎臟移植的目標。

隨著台灣人口老化和醫療保健需求增加,居家透析等永續解決方案比以往更加重要。萬益特致力於與政府、醫療機構、患者共同合作,推動這項醫療轉型。

「我們的目標是確保更多患者能獲得最適合自己生活模式的治療,進而讓他們未來能過得更多彩多姿。」黃總經理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