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嬌生 透過創新、合作與關懷 重新定義健康照護

全球健康領導企業嬌生(Johnson & Johnson,J&J)130 多年來引領人類健康的革新與進步。現在,在台灣,嬌生兩大核心事業——創新製藥(Innovative Medicine)與醫療器材(MedTech)攜手合作,致力於提供有科學根據、以患者為照護核心的解決方案與突破性技術。

嬌生創新製藥台灣總經理 Jayashri Kulkarni 表示:「嬌生相信健康就是一切。我們融合真心、科學與創造力,為全人類健康帶來深遠的影響。」嬌生持續在各產業中的研發投資名列前茅,2024 年全公司在研發領域的投資金額達 172 億美元。

台灣壯生醫療器材總經理山本英右表示:「我們聚焦的重點,在於解決全球最艱鉅的健康挑戰,透過跨健康照護全領域的創新,為未來的突破、奠定獨特優勢。」

嬌生身為製藥與醫療科技領域的先驅,持續在台灣努力提供創新的健康解決方案,並改善患者的照護體驗。公司的創新製藥事業在腫瘤學、免疫學、神經科學與心肺疾病等領域推動突破性科學與治療發展;醫療器材事業則聚焦於外科、骨科與心血管相關器材的開發與引進。

嬌生在台灣的業務體現其全球理念:以目標為導向的創新。在癌症領域,公司透過涵蓋多發性骨髓瘤、肺癌、攝護腺癌、與膀胱癌等領域的革新產品組合,設定患者照護的新標準。

「我們以大膽的願景為驅動力,要透過重塑治療模式來消滅癌症,為癌症患者帶來希望,並改變他們的生命,」Jayashri 表示。「以肺癌為例,次世代雙特異性抗體的問世,正重塑過去對罕見突變型肺癌無法治療的既定印象,為患者帶來全新希望。」

公司在神經科學領域的投入同樣引領新局,帶來全新可能。在台灣,長效注射型藥物正協助降低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復發率,並提升其生活品質。Jayashri 指出:「在醫囑順應性(adherence)至關重要的情況下,這些療法便提供了兼具尊嚴與可控性的選擇。這正是我們涵蓋更廣域思考之策略,透過提升疾病意識、拓展治療可近性,並與社區建立合作關係,來補足患者照護缺口。」

在免疫學方面,嬌生持續提升針對免疫相關疾病(如乾癬與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照護標準。具備三十年以上生物製劑研發經驗的台灣團隊,正積極因應克隆氏症與潰瘍性結腸炎日漸上升的盛行率。

同時,壯生醫療器材運用資料科學與人工智慧協助臨床醫師,重新定義醫療科技的潛能。在手術機器人與數位平台方面的全球投資,正改善醫療成果、支援持續學習,並強化手術室內的決策品質。

山本英右表示:「我們與輝達(NVIDIA)的合作以及平台開發,展現出我們正如何打造以手術為核心的數位生態系。想像一下,外科醫師能即時直播手術案例,並即時從全球同儕獲得回饋。」

心血管健康也是公司高度重視的領域。透過近期對 Abiomed 與 Shockwave 的併購,壯生積極拓展心臟復原技術的布局。「心臟病仍是台灣主要死因之一,」山本英右表示。「我們深信這些創新救命技術具備擴大規模的潛力,而這將有賴於與主管機關建立更緊密的合作。」

面對台灣高齡化人口與不斷變化的健康照護需求,及時取得創新成果非常重要。嬌生與台灣美國商會及主管機關合作,追求簡化醫材審核流程,並倡議改良健保給付制度。

「我們確實看到了顯著進展。有些案件中,食藥署的核准流程往往落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12 至 18 個月,而現在已縮短至3 到 6 個月,」山本英右表示。「這樣的政策動能確保患者能更快獲得所需照護。」

公司同時也深耕人才培育。從支持心理健康倡議到醫師培訓計畫,嬌生對人才的承諾是其企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山本英右表示:「我們重視包容性、持續學習與目標導向。我自己就在擔任領導職位期間請過育嬰假。這樣的支持,讓我們的員工能持續成長並選擇在公司長期發展。」

Jayashri 補充道:「人才是創新的引擎。在台灣,我們不僅培養專業與多元經驗,更致力於培育充滿勇氣、與靈活度的文化,因為我們相信這些特質將會是下一代健康照護領導者的關鍵。」

隨著台灣健康照護體系在「健康台灣」政策下持續演進,嬌生準備好成為重要夥伴。無論是加速提升癌症治療的可近性、引領精準神經科學應用於心理健康,或推進心血管照護,公司始終秉持以關懷與合作為核心的使命,致力於改善患者照護成果。

Jayashri 表示:「我們在這裡,是要一起為未來的健康領域帶來革新。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受到在這塊土地上,我們所服務對象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