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三十:健康平權與永續發展

自1995年實施以來,台灣的全民健康保險(健保)制度已成為全球公認的成功典範。以公平、互助及負擔得起為核心,健保旨在確保全民皆能享有醫療服務,同時減輕因病致貧的經濟壓力。在過去30年間,健保不僅提升了全民健康,也對台灣的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健保制度的貢獻

健保的實施極大地提升了醫療服務的可及性。不論是偏鄉居民還是罕見疾病的患者,都能透過此制度獲得所需醫療照護。由於健保的普及性與便捷性,台灣民眾的平均壽命顯著延長,社會因醫療費用所導致的貧困現象也大幅減少。此外,健保的推行亦促進了醫療科技的進步,例如基因檢測技術的應用與癌症新藥的給付,進一步提升了病患的生活品質。

健保制度的成功贏得了國際間的讚譽與關注,成為其他國家參考的典範。台灣在公共衛生及醫療服務的國際評比中名列前茅,顯示其卓越的制度效率與公平性。健保的存在不僅改善了民眾的健康,也開創了更多的教育與創業機會,進一步促進了經濟發展。

財務挑戰與總額預算

然而,隨著人口老化與醫療需求逐年增加,健保制度正面臨嚴峻的財務壓力。目前,經常性醫療支出(CHE)占台灣GDP的比例約為7.3%,明顯低於日本的11.1%、韓國的9.9%以及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醫療資源投入的不足,對健保的永續發展構成挑戰。

此外,健保總額預算的限制拖慢了新藥納入的進程,導致罕見疾病與癌症患者需等待更長時間才能接受所需的治療。給付政策的縮減也讓家庭醫療支出逐年增加,對低收入戶造成沉重負擔。

由於健保給付不足,許多醫療院所的本業已無法支撐正常運營,醫院不得不依賴藥價差填補財務缺口。數據顯示,藥價差目前高達700億元,不僅無助於減輕健保的財務壓力,更可能引發醫療機構偏向選擇高利潤藥物而非最適合病患的治療方式,進一步影響醫療公平性。建議健保署需要展現真正的決心來解決藥價差問題,並促成民眾、健保署、醫院及藥品供應商之間的對話,透過各方的協作與共同努力,找到共贏的解決方案,為民眾帶來更穩定與公平的用藥環境。

健保永續發展策略

為了確保健保制度的永續發展,政府需要採取多項積極措施應對財務挑戰。首先,應增加健保預算,尤其是在新藥納入與罕見疾病治療方面的投入。設立總額外專項基金例如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基金,以支持新藥給付,並優化審核流程以縮短病患等待時間都是可以進一步討論的策略。

其次,應強化分級醫療制度的執行,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推行家庭醫師計畫及居家醫療服務,有助於減輕家庭醫療負擔,同時提升國民健康。

此外,政策透明度的提升也是必要的一步。讓民眾了解健保資源的分配情況,不僅能增強信任,也能促使更多的社會支持與改革合作。

結論

台灣的全民健康保險制度在過去三十年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成為全球醫療平權的典範。但其面臨的挑戰不容忽視,包括財務壓力、新藥納入進度緩慢、藥價差失控及醫療資源分配的不公。通過增加資金投入、改善分級醫療制度和提升透明度,健保制度將更有效地應對挑戰,滿足民眾的需求,並實現長久永續的發展。台灣健保的未來,仍需全民共同努力,繼續書寫醫療平權的成功故事。

想了解更多資訊,請透過以下方式與我們聯絡:
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
台北市南京東路五段188號9樓之八  |  電話:+886-2-2767-5661   傳真:+886-2-2746-8575  |  www.irpma.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