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而暫停五年後,台灣美國商會代表團重返華盛頓特區。
台灣美國商會代表團於六月下旬結束了為期一週的華盛頓特區之行。此行清楚彰顯一件事:現在就是倡議深化美台經濟關係的最佳時機。代表團獲得跨越兩黨的廣泛支持,也感受到對台灣及雙邊關係的熱情,奠定堅實基礎,以便進行有建設性的討論。
美國商會理事長Dan Silver和執行長林博智(Patrick P. Lin)率領代表團前往參與約40場會議(統稱為美國商會叩門之旅),準備向美國政府提出三大請求:
• 為美台避免雙重課稅進行必要的立法。
• 完成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的談判,並將該協議作為全面雙邊貿易協定的跳板。
• 持續支持台灣的安全與準備狀態。
「美國官員和國會辦公室傳達的訊息,是對台灣的全力支持。」林博智表示。「無論政治黨派為何,我們拜會的對象都認為台灣是美國愈來愈重要的夥伴。」
叩門之旅代表團與美國行政部門的關鍵機構進行交流,包括國務院、國家安全會議、商務部、國防部、財政部和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代表團也拜會國會議員及職員、重要智庫,以及其他關注美台經濟關係的利害關係人。
美國商會代表團獲得比以往更高的接待層級:在國務院由副國務卿Kurt Campbell接待、在美國貿易代表署由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接待。這反映出這些圈子對台灣的高度關注。
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及相關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是討論的主要焦點。美國認為台灣的先進製造能力對維持技術優勢和經濟安全非常重要。由於地緣政治因素而需降低供應鏈風險的需求,彰顯出在技術生態系中強化台灣角色的重要性。
美國商會強調,將台灣更緊密地整合美國產業和技術框架,在策略方面有其重要性。此種整合攸關能否打造一個能夠承受政治壓力、減少脆弱性的韌性供應鏈。
討論內容顯示,美國和台灣都需要持續調整策略來確保韌性。相關策略可能涉及尋找新市場、多元化原物料來源,以及投資技術以降低對單一故障點的依賴程度。
加強供應鏈所面臨的挑戰包括物流複雜性、法規障礙,以及需要不斷適應日新月異的全球市場。美國和台灣都在探索簡化流程的方法,包括潛在針對貿易政策、出口管制和投資環境的改革。
數位經濟是另一個重要議題。針對台灣數位政策缺乏清晰度和延續性,以及美國政府與貿易夥伴協商時顯然不願採取堅定數位貿易政策,美國商會代表團成員表示關切。幾位華盛頓聯絡人鼓勵台灣主動規範人工智慧和其他數位技術,從美國的法規當中汲取基準。
叩門之旅的討論也提及,有鑑於政府願景與所需數位基礎設施之間仍有差距,台灣理應有潛力成為與香港、上海齊名的金融中心,卻未能發揮這項潛力。「我們希望與台灣政府密切合作,並提供我們會員在數位經濟方面的最佳實踐專業。」林博智表示。
達成協議
關於與台灣達成避免雙重課稅協定(DTAA)的美國法案,由於對雙邊經濟合作的重大影響,而獲得兩黨的廣泛支持。然而,該法案目前與其他更具爭議的立法問題綁在一起,在參議院卡關。
美國商會長期積極倡議完成DTAA,強調其對促進雙向商業營運和投資的重要性。這樣的協議對於在美國投資的台灣公司特別重要,尤其是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650億美元半導體專案的供應鏈。
「許多台積電的供應商是來自台灣的中小企業,因雙重課稅而面臨重大挑戰。」林博智指出。「DTAA將減輕這些公司的財務負擔,使美國的投資環境更有利、更具競爭力。」
包括DTAA在內的稅務包裹法案受到幾位關鍵的共和黨參議員反對,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會展開投票。鑑於通過的可能性不大,美台避稅措施的支持者正在權衡其他可能的方法,例如交付獨立立法。預計今年底或2025年初才有可能產出解決方案。
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21CI)是美台經濟和策略合作關係的基石,目標是透過強化貿易協定來深化雙方關係。
21CI的談判面臨挑戰,尤其是在法規一致性、標準、爭端解決機制、農業貿易和數位商務等方面。立法和政策環境相當複雜,需要持續的倡議和策略行動來因應政治爭議。利害關係人議合非常重要,有助於維持動能,並確保該倡議在政府的其他優先事項當中不會停滯不前。
「21世紀倡議的長期成功取決於定義明確的期望和策略規劃。」林博智表示。「在我們的會議中,美方鼓勵私部門向台灣政府闡明需求,並針對實務意義提出見解。」
涵蓋21CI前五章的首份協議已於去年簽署,但尚未生效,尚待美國政府向國會認證台灣的相關法律和規範符合要求。美國商會代表團在華盛頓聽聞該過程即將完成,完成後雙方將能夠建立委員會,確保在良好的法規實踐、貿易促進/海關管理等方面能夠持續取得進展。涵蓋其他章節的第二份協議預計將在年底前簽署。
防禦與安全
叩門之旅期間,美國對台灣的防禦和安全援助是一個重要議題。討論內容強調準備好因應多重安全挑戰的重要性——此處提及的安全挑戰不僅表示傳統的軍事衝突,還包括封鎖和網路戰等灰色地帶戰術。美國商會團隊聽聞,針對中國構成的戰略威脅,以及台灣海峽安全對整個印太地區穩定的重要性,美國兩黨的關注程度有所提升。
代表團得到確認,由於疫情影響、支持烏克蘭防禦俄羅斯侵略,以及正常官僚程序等因素所造成對台軍售的延宕金額,已從長期以來的198億美元減少至不到100億美元。但仍瞭解到有物流方面的挑戰,需要持續調整政策,以適應不斷演變的安全和經濟需求。
去年,拜登政府的一項倡議首度授權台灣以贈款或貸款形式接受美國的對外軍事融資(FMF)。在此之前,雙方所有軍售都是現金交易。在華盛頓進行的討論指出,由於台灣國內的利率更優惠,台灣不太可能使用貸款條款。
傳統對外軍售過程的複雜性和長時間被認為是重大挑戰,合約實施通常需要長達36個月,隨後還需要24個月的交付時間。有幾項因應這些延宕的提議,包括調整國會通知門檻和預先資助特定高使用率項目以加速採購。
防禦相關討論還探討了美台防禦產業共同生產以及更深入合作的機會,目標是將台灣的工業基礎整合至全球供應鏈並加強互操作性。然而,討論也提及智慧財產、出口管制、在地製造商財務可行性等相關挑戰。
代表團此行聽聞多次保證,無論今年11月美國總統和立法選舉的結果如何,國會將延續對台灣的強力支持。共和黨傾向於淡化其黨內孤立主義情緒日漸增長的跡象,指出對美國長時間投入防禦烏克蘭的擔憂,並不影響為台灣抵禦中國的意願。然而,其他對話者則提出交易取向的川普總統可能會被中國提出的條件所吸引,而他的政黨中很少有人願意挑戰他的領導地位。
台灣的重要性
依照美國商會出訪華盛頓的慣例,每場會議當中,商會都會向美國的聯絡人提供兩頁簡報,介紹台灣對美國重要性的諸多原因。其中幾項要點包括:台灣是美國第八大貿易夥伴;具備開放而充滿活力的政治制度,符合美國的民主和人權價值觀;在全球供應鏈扮演關鍵要角,與美國產業密切合作。
「美台關係比以往更加緊密,但仍有許多未開發的合作潛力。」林博智表示。「環境、技術發展、醫療保健和數位化等領域是諸多範例的其中幾個,展現出合作的效益將不僅能惠及雙方經濟體,甚至能拓及世界。」
叩門之旅結束後,美國商會團隊將向台灣政府的主要領導者以及美國在台協會報告其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