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台灣的健康之路

新政府正在擬定「健康台灣」藍圖,志在促進全民健康,大幅提升台灣的醫療保健環境。

「賴醫師常常回來看我。」1990年,一位年長的心臟病患者對陳志鴻說。當時的他在台南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擔任主治醫師。

「我這才知道,醫院裡有位年輕醫師對政治感興趣。」陳說。

出身地方政治名門的老先生,向年輕醫師娓娓道來台灣歷史,從一開始的日據時代、國民黨來台,再到後來的白色恐怖時期。由於關心本土政治認同議題,年輕醫生常常回來找老先生交流,認真記下討論內容。

時間快轉到2024年,陳志鴻現在已是成大醫院院長,而那名年輕醫師更當上台灣總統。

「我有一個夢想,如果能夠擔任總統,應該要利用專業結合醫界,來打造健康台灣。」賴清德四月時以總統當選人的身分,在由健康台灣推動聯盟舉辦的首場健康台灣論壇上如此表示。

賴清德一有這個想法,立即請益曾在他的醫學生涯擔任老師的陳志鴻。陳志鴻動員他在台灣頂尖醫療專家的人脈,為賴清德的政策願景「添血添肉」。

Photo: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健康台灣計畫」於是誕生,形同一份旨在提升醫療保健水準的全面藍圖,細項涵蓋降低癌症死亡率、確保全民健保財務永續等,不一而足。賴清德親自領軍「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由陳志鴻擔任副召集人。

「我們台灣人的預期壽命約80歲,已經很不錯了。」陳說:「問題是,平均有8年時間健康不佳,需要有人照護。」反觀有些北歐國家,晚年因病需要照護的時間平均只有幾週。

全民健康

陳志鴻滔滔不絕,細數著健康台灣計畫的建言,全都以延長民眾的健康年限為目標。

只要滿30歲,就由政府提供一次免費健檢,當作生日禮物。此外,政府計畫運用遠距醫療與到府訪視,為長照病患提供直接的醫療服務。學校課程可望引進社會情緒學習(SEL)。政府並承諾注重孕婦產前身心狀況。

已經推行的「888」計畫,旨在加強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等「三高」的早期診斷。該計畫旨在以8年時間將8成三高病患加入照護網,提供生活習慣諮商,最後讓三高的控制率達到8成。

但最積極的目標,直指名列台灣頭號死因的癌症。賴清德設下目標,計畫在2030年前將癌症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以2022年每10萬人有222.7人死於癌症為基準。

陳志鴻解釋道,降低癌症死亡率必須雙管齊下,政府需要提高篩檢率,以期及早發現,並引進健保不給付的最新尖端新藥與療法。

我想知道這個目標是如何設定的?陳志鴻又是否有信心能達成目標?陳回說,這項計畫取經於美國總統拜登的癌症登月計畫(Cancer Moonshot),該計畫目標在未來25年內將癌症死亡率降低至少50%。

他補充道,儘管台灣的目標高遠,但「我相信我們有機會達成。設定目標,才能激勵大家全力以赴。」

健康台灣計畫中,有幾項提案支持賴總統的降低癌症目標,包括提高重要癌病篩檢率,以及設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

癌友權益倡議人士長年不斷呼籲,政府應該擴大先進療法的取得管道,但陳志鴻指出,將先進療法納入健保給付向來存在考驗。

對台灣民眾而言,醫療保健就像吃到飽自助餐,只要是健保給付的項目,每個人有任何疾病都能獲得治療。就醫便利性驚人,民眾迅速能看到專科醫師。然而,表面上吃到飽,並不表示醫療支出沒有限制──無論消耗多少了醫療資源,健保都必須符合年度總額預算。

「每種癌症都有不同的藥物,這些藥物的生命週期很短,而且非常昂貴。」陳說:「礙於總額支出制度,健保不可能涵蓋每一種新療法。」健保署自2002年起實施總額支付制度,設定國家醫療保險總支出的上限,並限制藥品給付價格。儘管這套制度有助於控制支出,但也大幅影響醫療保健的發展與新技術的整合。

不妨把總額支付制度想成一塊大餅,每年由健保系統內的所有醫療供給者共享。這塊大餅的分配可以自由發揮,但不管如何切,麵團無法神奇增加。先進癌症療法的成本高昂,若要納入現行制度,只會造成總額預算超支,因此才會另外成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

「有了這筆基金,我們可以讓癌友取得最新的藥物與療法,同時評估藥效。」陳說:「如果證實有明確療效,或許就能納入健保給付。」

身為自2007年起就報導健保的記者,我常常觀察到全民健保制度的矛盾,一方面針對總額支付設有嚴格限制,另一方面又承諾無限制納入各種醫療項目。

正因為這樣的財務限制,台灣醫院除了急診室之外,通常不願僱用看護人員,而由病患家屬提供非醫療照護。也因為如此,相較於國際標準,台灣醫療專業人員工作過勞與薪資偏低,且一般看診時間相對短暫。醫院與診所按病人數申請健保費用,因此需要提高病人周轉率才能收支平衡。

同樣也礙於健保預算受限,台灣新藥平均給付等待時間超過700天,而且只有約55%的新藥獲得給付,反觀日本的新藥給付率達95%,平均等待時間不到60天。所幸,健保署自2023年起致力於加速新藥給付,並推出諸多改革措施解決延宕問題。

經費來源問題

「政府的醫療政策不能出自健保總額支付。」陳志鴻說。值得慶幸的是,健康台灣計畫的其他倡議同樣力圖改善健保制度的問題,同時又不提高總額預算。

「檢討公立醫院的醫事人員薪資結構」即是一例。公立醫院醫事人員的薪資並非來自健保總額預算,以市立醫院來說,經費來自於市政府。這些薪資可以上調,而不需提高健保費。但私立醫院與診所呢?

「如果調漲公立醫院的薪資,私立醫院必須跟進才有競爭力。」陳說。

台灣的醫療支出約占國內生產毛額的6.6%,明顯低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的平均水準,亦即約9%。不禁讓人要問:為了改善醫療而增加健保費,是否可行?還是尋找其他資金來源更實際,更能落實健康台灣計畫?為了找到答案,我請教民進黨立法委員王正旭。

「就提高健保費啊,很簡單吧?」民進黨立法委員王正旭笑說: 「我以前也這麼認為。」Photo: Angelica Oung

「就提高健保費啊,很簡單吧?」王正旭笑說:「我以前也這麼認為。」健保保費主要由勞工與雇主負擔。調漲保費對政府是吃力不討好的任務,因此被視為是「最後手段」。成為不分區立委之前,王正旭在長庚紀念醫院擔任血液腫瘤科教授,亦曾創辦癌症希望基金會,為癌友倡議發聲。但自2月上任以來,王正旭深刻瞭解到治理的實際面,因應複雜的政府運作也是一門課題。

「這一切都比我想的更困難、更複雜。」他說。

此外,要為不屬於健保體系的計畫尋找資金,一點也不簡單。根據《預算法》,賴清德提議的百億癌症新藥基金屬於特種收入基金,必須有特別收入來源,例如癌症篩檢由酒捐與菸捐支付。癌症新藥基金尚未鎖定類似來源,但目前計畫暫時支用行政預算。

「醫生的工作讓我看到病人急需這些救命藥,所以我才會推動。」王正旭說:「我現在希望在政府內部凝聚共識,滿足這個需求。」

台灣的立法院有時上演全武行,有些立委因為肢體衝突而受到輕傷,王正旭除了立委身分,還會發揮醫生專業,協助包紮。

儘管立法院偶爾爆發激烈紛爭,但王正旭抱持樂觀看法,認為執政的民進黨與席次合計過半的兩個反對黨能夠合作,攜手改善醫療品質。

「如果變革能夠改善民眾的生活,黨派總是有合作的空間。」他指出,六月初通過的再生醫療法,便是朝野達成共識下的結果。

為了維持健康台灣計畫的前進動力,賴清德表示將會每季與委員會進行檢討,並舉行年度會議評估進度。

陳志鴻提及這位以前的學生,說:「他骨子裡還是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