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儘管無法參與國際氣候協定,卻不斷積極展現其對永續發展與綠能的堅定承諾。台灣的最新發展成果包括設立環境部以及實施碳費與碳抵換機制。
隨著台灣加緊腳步,努力在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我們比以往更迫切需要有符合這些目標的教育。台灣為了保持競爭優勢,適應淨零目標,消除對綠能發展的潛在誤解,因此急需強化其綠色人才庫以及促進ESG倡議行動的社會共識。
綠色教育應該從小學和中學開始。目前的教育架構在整合全面環境與綠能教育方面仍相當不足,僅佔部分特定年級相關課程的6%。
教育轉型的重點應該著重於品質和數量,但其內容往往偏離了我們迫切需要的動態全球環境論述。南韓與西方國家早已把這些題材納入教育體系中,而且還獲得了亮眼進展,顯示出這是台灣必須跟上腳步的全球趨勢。
台灣必須採取的行動,還包括透過高等教育中發展專業人才。台灣的綠能產業快速成長,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6.9GW,然而有能力促進這股成長力道的優秀技能專業人員卻嚴重短缺。台灣當前的綠色人才局勢,顯示出ESG專業人才的供需嚴重失衡,另外再加上ESG相關職涯路徑還需要更明確的內容與方向,更讓挑戰變得難上加難,在在凸顯出台灣迫切需要對教育與專業訓練落實策略性改革。
如欲彌補綠色人才供需缺口,可以透過增加對綠能和永續發展的大學計畫與研究的投資,確保下一代環境專業人士不只是滿腔熱情,而且還精通永續發展實務。藉由把實踐、跨學科訓練以及理論知識相結合,台灣可以率先塑造出培育人才的生態系統,並促進他們踏上有意義、有影響力的永續發展職業生涯。
除此之外,政府在促進大眾全面理解並接受綠色倡議行動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全國綠能政策研討會的巡迴宣導,再加上對環境主題文化和藝術創作的大力支持,可以提高大眾對ESG原則的參與和承諾。這些努力不僅有助於揭開綠色政策的神秘面紗,還可以把淨零使命融入台灣的文化與社會風氣。
台灣藉由讓社會不僅意識到永續發展,而且還精通相關實務,就可以打造出環境管理與經濟繁榮密不可分的未來,進而吸引跨國投資人,同時培養出在綠色經濟領域出類拔萃的本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