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外國肉品製造商透過擴展產品的種類和品質,滿足人們對「療癒系」美食的渴望,並為本地人的口味增添多元樣貌。
有種台灣小吃,往往很快就失去食客的心,那就是香腸。許多長居台灣的外國人一開始往往被香腸多汁、有嚼勁、且往往多筋的口感,以及其香甜、充滿米酒的風味所吸引,但由於這項小吃缺乏多樣性,人們的熱愛也隨著時間經過而逐漸降低。
不同的香腸商家所使用的調味、香料以及配料都有些微不同。較小型的傳統攤販將生大蒜當作佐料,也會提供「大腸包小腸」的選擇。一些特立獨行的小販對標準的配方進行大膽的調整,例如撒上一些黑胡椒。有些醃肉產品則使用令人想起港式臘腸的豬肝或鴨肝。
但是無論進行何種變化,在台灣會看到的香腸傳統上往往限定於一個種類,也因此使許多來自習慣各式各樣豬肉產品的國家的人們感到失望。
因此也就不難想像,外國企業家瞄準了市場的這個缺口,並以大量經良好調味的美味香腸串將之填補。事實上,過去二十年來,香腸供應商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以下介紹的並不是一個詳盡的清單,而是台灣各地一流西式肉類食品的推薦精選。
香腸先生的廚房(Mr. Sausage’s Kitchen)
facebook.com/Mr.Sausageskitchen
來自澳洲的高馬克(Mark Goding)與他的妻子張家熒曾在台北小巨蛋附近經營餐廳與酒館十五年,他們提供顧客香腸以及酸菜(sauerkraut)作為配菜。當時,你也會看到高馬克在台北的大街小巷騎著腳踏車提供送貨服務。
最終,餐廳的經營在接待顧客的方面出現問題。「你必須要有點受虐狂的傾向才能在餐館的環境應付顧客。」高馬克說。他開玩笑地將顧客形容為「見到鏡子裡自己最糟糕的版本」,他跟妻子因此決定轉換跑道。
香腸先生的廚房持續提供酒店與餐廳香腸產品,但這對夫妻現在對於他們的客戶「較為挑剔」。「很多地方都是手工製作的,並且我們也有一份老朋友的清單,我們會持續提供產品給他們。」他說。
高馬克與妻子在初期曾經手工製作香腸,後來使用進口的西班牙設備,轉換成機器為主的產線多年。但是,當他們的餐廳歇業並搬至一個較小的空間後,他們又改回傳統的製作方法。他說:「現在就只有我、一台絞肉機、一張桌子,還有一台非常大的冰箱。」
回顧過去,高馬克提到自己開始香腸事業的重要動機是為了贏得一群嘴饞的南非食客的青睞。「我的動力就是,一個35歲、從來沒有玩過橄欖球的澳洲人想要加入一支橄欖球隊,」他說:「於是我開始做香腸,好讓他們會傳球給我!」
高馬克還贊助了一支橄欖球隊,他們的隊服上印有他的公司名稱。作為一個從不放棄使用以香腸為題俏皮笑話的人,高馬克在每個球衣背面球員姓名與號碼下方加上了「對我的香腸有興趣嗎(Ask me about my sausage)」的口號。「當我們在台北美國學校打橄欖球的時候,他們要求我們把球衣的那個部分塞進短褲裡,以確保沒有人會看見。」他說。
至於西式香腸是否受到台灣本地饕客的青睞,高馬克則不那麼確定。「在我們剛開始的時候,有少數願意冒險的人們願意嘗試新的東西,」他說:「現在,你通常都是遇到只想跟產品拍照的人。」
有一件事從高馬克開始他的事業之後就沒有改變過——若顧客在夠近的範圍內,他仍提供腳踏車送貨服務。「這是一個健康紅利。」他說。
邱吉爾優質香腸(Churchill’s)
churchillssausages.com
作為少數透過主要商業管道大量販售歐式香腸的公司之一,邱吉爾優質香腸是市場上的先驅。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郭東民(Dom Grant)表示,他自己有關香腸的頓悟是在遛狗時發生的——這大概不是在暗指那些他會毫不客氣將自家產品拿來相比的「台灣公司拿來行銷成德國香腸」的加工肉腸產品。
「我認為市場逐漸在認可我們產品的道地性,因為越來越多顧客開始重視產品的差別,」郭東民說:「當然,我們的產品會吸引外國人,但是我們主要的客戶是台灣人,特別是那些有海外旅遊或居住經驗的人,或是喜歡美食的人們。」
在前面提到的那次遛狗中,郭東民和同為英國人的湯安李(Lee Thomas)討論到彼此對於英式香腸的共同渴望,他因此決定挑戰自己在家中可以弄出什麼名堂來。當他之後帶著他的自製成品前往與湯安李的啤酒聚會時,發現湯安李竟不約而同地做了一樣的事情。「我們在這之前都沒有跟彼此說,」郭東民說:「我們開懷大笑,還品嘗了美味的香腸。一切都是從這裡開始。」
在早期的日子裡,這對搭擋在湯安李的廚房製作所有東西,並在「週五晚上徘徊於西式酒吧並兜售他們」。擁有科技與金融背景的郭東民從中嗅到了商業潛力,並決定外包給委託製造商,以滿足來自那些他建立的不同銷售管道不斷成長的需求。
「這讓我們有品質控制和產量,以及必要的產業和法律標準,例如食品安全管制系統(HACCP),」郭東民說:「這並不簡單,我們在產量上承擔了風險。而且,一開始要確保工廠能夠複製風味與口感花費了很多時間。」
在2015年,邱吉爾優質香腸在Jason’s (現為Mia C’bon)和City Super超市推出了自己的品牌,這兩間連鎖超市以西方進口產品為人所知。三年後,家樂福台灣找上了郭東民,邀請他們在台北天母的家樂福展店,郭東民和湯安李毫不猶豫就同意了。從那時起,他們在全島分店推出了具代表性的英國紅色電話亭冰櫃。消費者現在可以購買他們的肉捲餅、肉餡派、基輔雞、微波即時餐點、六種香腸品項以及其他產品。
香腸暇客(Sausage Shack)
monsterpizza.com.tw
台中有相當多的企業提供優質香腸和醃肉,但香腸暇客從中脫穎而出。考慮到創辦人Adrian Buirski的背景,這不令人感到意外。
十一歲時,Buirski在他的家鄉南非開普敦已經是一位屠夫學徒。「經營屠宰場的兄弟在我十六歲之前已經教給我需要成為一名『blockman』(負責切割、調味和準備肉類的人)所需要的技術。」他說。他在2001年來到台灣,幾年後,他開始運用這些能力以滿足同鄉人對於高品質農場風格南非香腸(boerewors)的需求。
從那個階段開始,人口結構開始發生了一些變化。「台灣人絕對越來越願意細品西式風格的香腸,」他說:「我從出去參加活動,並以我們在南非的方式提供人們香腸了解到這一點。」
雖然Buirski近期將製造與零售的業務賣給了怪獸食品(Monster Foods)——一間與他有緊密合作關係的彰化食品製造商,他持續在台灣各地主持實體活動。
香腸暇客的產品包含培根、羊肉以及恰卡拉卡(chakalaka)一種辛辣的南非料理。不過,久經嘗試且深獲人們信賴的經典品項仍舊賣得最好,「最受歡迎的絕對是南非牛肉香腸,接著則是傳統英式豬肉香腸。」Buirski說。
柯瑞的廚房(Cory’s Kitchen)
coryskitchentw.com
住在高雄的加拿大人柯瑞(Cory)年輕的時候就有動手製作香腸的經驗,甚而和他的肉類料理,油然生出情感連結。「我和家人會在狩獵季節製作鹿肉香腸。」他回憶起自己在薩克其萬省的童年。
如同這篇文章提到的大多數商家,柯瑞的廚房最初是從朋友之間的業餘愛好發展而成。「我們為了自己的口腹之慾製作香腸,然後開玩笑說要把它變成一個真正的事業,以滿足那些跟我們一樣渴望道地家鄉風味的人。」柯瑞說。隨著消息傳開,玩笑話變得認真起來。
就和所有食品企業一樣,符合健康與安全標準是第一要務。第一步是先將樣品送至位於瑞士的健康與安全檢查機構SGS。「我們也上食品安全管制系統(HACCP)的課程並通過測驗,以確保我們跟上最新政府法規和相關的事項。」
自從2011年成立以來,這間公司已經從高雄左營區的一間店面拓展到網路商店。超市的貨架上也可以看到他們的產品,例如位於台北新光三越A4館內的美麗市場。台灣的許多酒吧、餐廳及酒店也會使用他們家的產品。
烤肉先生(The Braai Guy)
thebraaiguy.com/store
很少其他國家的人能夠舉辦與「Saffa braai」相媲美的肉食饗宴——這是一個應該翻譯為烤肉的單字,但它對南非人來說有更多的意義。「它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們每個禮拜都會做的事情,」Derik Du Plessis,也是「烤肉先生」的他說:「當人們離開南非,他們最懷念的是正統烤肉與烤架上的南非香腸。」
Du Plessis從花蓮的基地提供一系列美味的肉類產品,以人們滿足的這類需求,包括你在台灣可以找到的品質最佳的biltong(風乾、醃製肉)。在他的多項香腸產品中,Du Plessis指出摩洛哥羊肉以及起司爆漿香腸深受當地顧客歡迎。然而,他提到人們在調整口味的時候,舊習慣非常難以改變。
「台灣人對香腸的口味很不一樣,」他說:「他們從小就是吃甜的香腸,很多人就是偏好他們習慣的口味。」
儘管他過去習慣帶著他的烤肉(braai)參與全台灣各地的快閃活動,Du Plessis這幾年降低了參加的頻率。「從花蓮到哪裡都不簡單,」他說:「現在我只參加兩個,新竹和高雄的南非文化祭(Saffafest)。」在三月和十一月分別舉行的南非食物與文化慶典讓Du Plessis有機會提供他的南非鄉親他們所懷念的家鄉味。「我鎖定的客群仍然是南非人,」他說:「所以我大部分的產品都有南非風味。」
小歐洲(Little Europe)
littleeurope.tw/cat/sausages-and-more
小歐洲是近期加入香腸清單上的成員。共同創辦人辛卡特(Eckart Schenk)曾接受過土木工程師的教育,接著於德國與台灣的能源和建設專案中擔任過自由職業顧問與協調專員。但是,日漸成長的電子商務副業讓他開始探索新的可能性。
「2021年的時候,我們開始在位於台北花博公園的德國商品X聖誕市集販售德國香腸,這本來只是一次性的事情,」辛卡特說:「但因為實在是過於成功,所以我們開設了一個網路商店。」
與南台灣的一名知名德國屠夫合作,小歐洲提供了各式各樣的德國香腸、新鮮發酵的德國酸菜以及德國豬腳。不同於一些西式食品的商家,小歐洲的顧客大多是本地的台灣人。
「有一些外國人,但我們主要的顧客是台灣人,」辛卡特說:「很多人在活動上試吃過後就會下訂。」顧客對他們的產品因此產生興趣,口耳相傳的推薦便由此由此而起,辛卡克希望這會讓他們的事業更進一步擴張。「我們還是小咖,」他說:「但我們盡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