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關於救贖的回憶錄揭示科技界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和成癮問題,敦促人們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重新審視價值觀。
撰文/伯安娜
2016年,台灣宣布推動充滿野心的「亞洲矽谷」計畫。成功的話,政府這項將台灣連結至全球高科技研發界並「抓住新一代產業機會」的官方計畫,也許能鞏固台灣身為全球科技領頭羊的地位。
在灣區這樣的地方生活和工作,似乎不可能不陷入地位競逐、鯊魚般嗜血好鬥的競爭行為。對於想在台灣矽谷計畫中成為贏家的人,傑森•波特諾以 (Jason Portnoy) 的回憶錄《走出慾望矽谷:新創浪子救贖自白》值得一讀。
表面上看來,波特諾以無疑是人生勝利組。他在 PayPal 開啟職涯,與彼得‧提爾 (Peter Thiel)、伊隆‧馬斯克 (Elon Musk)、馬克思‧列夫欽 (Max Levchin) 和里德‧霍夫曼 (Reid Hoffman) 等科技巨頭密切合作。他是帕蘭泰爾技術公司 (Palantir Technologies) 的首任財務長,後來創辦了業績頂尖的創投公司 Oakhouse Partners。
但他也是一個康復中的性成癮者,這個癮症幾乎毀掉了他的婚姻和職涯。這就是《走出慾望矽谷》的故事主軸。
在這本發人深省的回憶錄中,波特諾以描述自己陷入葉慈 (Richard Yates) 所稱「絕望的空虛」的感覺。他為了一份缺乏意義、總是讓他覺得自己很失敗的工作,而犧牲自己的婚姻。他有錢、有車、有女人、還有頭銜,但他內心卻感到空虛,而他的自我毀滅行為日漸加劇。
這本書的中心議題之一是羞恥,以及羞恥對人生的破壞性影響。波特諾以用強烈的個人風格闡述這個議題。他不靠抽象的理論,而是講述實際且能產生共鳴的經驗,讓讀者與故事建立連結。這本書的另一個特點是作者坦率地面對問題。他沒有粉飾或淡化克服成癮和創傷所需付出的嚴峻努力。這本書清楚地提醒我們,改變是有可能的,但前提是我們要準備好面對令人痛苦的事實並重建生活。
經過多年的心理治療和輔導,波特諾以思緒清晰,在書中寫下的都是推進論述發展的情節,而不在無關緊要的細節上徘徊。他的用字遣詞清晰明瞭,偶爾會改變時態,但整體而言不會偏離他充滿影響力的故事。回憶錄中,波特諾以的態度謙遜、真實而坦率。
《走出慾望矽谷》涵蓋各種主題,包括成就優於父母的內疚感、不承認不舒服感受的有害影響、自行用藥和成癮的危險,以及尋找自己在世上定位的普世掙扎。其中有兩個特別中肯的主題:「男子氣概」的觀念如何傷害男性,以及如何更傷害女性。
書中,波特諾以問自己身為男人的意義是什麼,這個概念太難以捉摸,他認為自己永遠不會體認到。由於缺乏自我認同感,他不斷將自己與他人比較。第一個比較對象是一名警察。波特諾以寫道:「他很好;我很糟糕。他讓人肅然起敬;我假裝自己應該被尊重。他是個男人;我是個男孩。」不過,波特諾以最常將自己與妻子對比。回憶起婚禮當天,他覺得她是「女王」,並補充說自己並不覺得自己像國王。
同樣重要的是他選擇不與誰比較。他不比較的對象就是他無疑欽佩的男人。矽谷億萬富翁彼得‧提爾 (Peter Thiel) 就是一個例子,他先是波特諾以在 PayPal 的老闆,後來是他在 Clarium 的老闆。波特諾以形容提爾善良、溫暖,有「點石成金」的能力。
幾年來,提爾已成為一個爭議人物。2016 年,他資助對 Gawker Media 部落格提起訴訟,引發爭議。Gawker Media 因對當權者毫不留情進行批判性的審視而聞名,而這場官司後來導致該部落格破產。批評者認為,提爾的資助開了一個先例,讓其他億萬富翁能有樣學樣,用這種方式壓制他們不喜歡的媒體。提爾雖然是 Facebook 的第一位外部投資者,但他也曾做出看起來與他在這個社群媒體平台的利益相衝突的商業決策。2019 年,他支持新創公司 Clearview AI,該公司搜集網路上的個人資料,打造用於執法的臉部辨識工具。Facebook 表示其政策禁止此類資料抓取,並要求該公司停止使用其資料。
1990年代,提爾與人合著了一本書,書中說道,當強暴案涉及酒精,「就不清楚誰該承擔責任」。(提爾後來為這本書道歉。)
大眾對於提爾這樣的人缺乏批判性審視,背後有著更重大的意義,從波特諾以透露他起初對於性騷擾和性侵(尤其是在工作場所的這類事件)的不理解,就可見一斑。波特諾以曾試圖與他投資的公司一名年輕女員工上床,因而惹上麻煩的事件,體現出他的無知。這位女性考慮提起訴訟,律師介入,波特諾以想像新聞標題會是這樣寫的:「創投資本家與投資公司員工調情。」
一開始,對波特諾以而言,這只不過是一種令人尷尬、可能會損害他名譽的輕率行為。但現實狀況中,這件事比他想的嚴重得多(尤其是「#MeToo」運動之後),他算是僥倖沒有受到起訴。
一名年長的已婚男性向他擁有直接財務權力的年輕女性求歡,這之間有著權力動態的作用 ── 認知到這一點的波特諾以後來也意識到,他是在傳達這樣的訊息:男人不值得信任,「男人是掠奪者,只追求那一件事。男人意志薄弱。或者更糟的是,我在暗示 [女性] 唯一的價值就是性。」
在台北的商界,這樣的事情太常見了——大部分的女性都有相關的故事可說。去年,我的一位友人受邀跟幾位工作上認識的人共進晚餐,期間她遭到下藥並性侵。還有其他女性朋友也曾遭到所在組織成員的性騷擾,但管理階層表示他們對此無能為力,只告訴她們也許應該在往後的活動中「與這些人保持距離」。
可能有人會說,那些男性只是試著在追求異性,不能責怪他,對吧?
我們也許有了一位女總統,但在台灣,無論是台灣人或外國人,男性花錢請「飯局小姐」陪伴參加商業活動的狀況仍然很常見。在卡拉 OK 店,女人像貨架上的商品般整齊排列,讓男人挑選出今晚喜歡的貨色。情婦被稱為「二奶」,而且人們如果聽說富商決定「包養」,或是找應召女郎配合他調整行程、特別為他提供性服務,大家似乎都對這樣的事情習以為常。
對許多男人而言,很難抗拒或避免這些狀況。「大家」都這麼做,而且真正的生意常常是在那些暗房裡成交的。因此,女性幾乎沒有機會。他們在這些場合的角色是商品,而不是平等的合作夥伴。
性別歧視和沙文主義在台北比新冠肺炎更普遍,而且很少有人有能力或興趣與之抗爭。去年,立法院通過了三項性騷擾相關法案修正案。但當問題深深根植於社會,這麼做是不夠的。台灣的目標是成為「亞洲矽谷」,因此我們可以做得更多,來避免承襲矽谷文化中最糟糕的部分。
對波特諾以而言,逃離「男子氣概」的有毒文化牽涉到面對自己的癮症、與原生家庭和解、做出健康的選擇,以及問自己成功的定義,而不是問別人。這是一段漫長而艱辛的歷程,但挽救了他的生命。
《走出慾望矽谷》針對挑戰一個有毒的文化和個人自身的破壞傾向,提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案例。我能想到好幾個會從這本書有所收穫的人,男性女性都有,我相信你身邊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