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台灣的免疫政策

台灣即將進入 11 月至 3 月的流感季節。因此,台灣疾管署開始出刊年度流感報告《流感速訊》,從 10 月到 5 月每週更新一次。  

雖然用疫苗控制流感疫情相當容易,但去年台灣只有約四分之一的人口接種流感疫苗。相較之下,英國和南韓的疫苗接種率均超過 80%。  

台灣相對較低的疫苗覆蓋率不僅限於流感,而新冠肺炎防疫之路也顯現出讓社會大眾認識疫苗接種益處的重要性。疾管署主動宣傳新冠肺炎疫苗品牌的相關資訊,讓民眾在選擇疫苗時能有所根據。台灣的第一劑覆蓋率在世界首屈一指,高達 94%,彰顯疫苗資訊(製造商名稱及品牌等)溝通透明化的影響力。 

雖然在該方面相當成功,但台灣要將新疫苗納入常規免疫計劃,仍面臨重重挑戰。資金不足也導致計劃顯著延遲納入多種基本疫苗,例如兒童輪狀病毒疫苗和 65 歲以上人口的肺炎鏈球菌疫苗等。此外,台灣男女兒童 HPV 疫苗接種的國家免疫政策執行落後於 47 個西方國家。  

支援台灣免疫工作的關鍵步驟是充實國家疫苗基金。根據疾管署第一階段策略規劃,國庫補助應占國家疫苗基金總額的60%,但 2017 年以來實際補助平均最多僅佔 30% 左右。若行政院能實施跨部會的國家免疫防治政策,可以更有效地辨識資金缺口,並更準確評估所需的財政資源。  

為了提升大眾意識,疾管署的官方網站應借鑒對抗新冠肺炎的成功經驗,突顯疫苗製造商和品牌名稱,擴大採用新冠肺炎疫苗的透明化溝通做法,延伸至例行接種的疫苗。 

藉由提供詳細的疫苗資訊,政府能提升社會大眾對免疫接種益處的認識,進而促進患者和醫師的共同決策,提高民眾接種疫苗的意願。這種方法有助於預防疾病、減少醫療支出,進而帶來成本效益。 

台灣疾管署網站也可以從美國、澳洲、南韓、英國等國家的免疫網站中汲取靈感,這些國家的網站提供容易取得的豐富資訊。疾管署網站應扮演全面且值得信賴的免疫資訊來源,針對可預防疾病、建議接種年齡、疫苗品牌名稱、製造商等資訊提供詳情。  

長久而言,鼓勵更多人接種疫苗將使人口更健康,並緩解醫療體系因成本上漲而承受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