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末期腎臟病發生率為世界第一。此外,台灣預計將於 2025 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患有慢性腎臟病的人口也必將隨之增加。目前每 650 名台灣人就有 1 人患有慢性腎臟病,對本已緊張的醫療資源造成龐大壓力。面對每年新增 8,000 名洗腎人口的挑戰,令人不得不問:台灣準備好了嗎?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吳鴻來理事長說明,以她個人的經歷而言,由於當時缺乏早期篩檢及疾病追蹤管理的認知,導致她在大學時期就開始洗腎。
她表示:「老實說,我的家族病史早已顯示我是洗腎的高風險族群,我讀大學時開始出現症狀,但就是因為我無法足夠密切地追蹤自身狀況,當腎功能快速惡化時已經太遲了。」吳鴻來今年三十多歲,而已經洗腎超過 15 年。
吳鴻來表示,許多洗腎患者因為雇主的不瞭解,而在職業生涯受到阻礙。儘管許多人能照常工作和執行任務,但有些人需要額外的支持,例如請假去洗腎中心。吳鴻來說,協會鼓勵雇主瞭解腎友的需求,包括兩種類型的洗腎——在洗腎中心進行的血液透析,以及在辦公室或家中進行的腹膜透析。
台灣的洗腎患者及部份慢性腎病患者是法定身心障礙者,受相關法規保障。她說:「以腹膜透析腎友為例,如果雇主提供適合的空間(例如暫時無人使用的隔間),讓員工利用時間治療,屬於身心障礙者的職場合理調整。可惜相關法規不夠完善,導致腎友就業權益保障仍不足。」
有些洗腎病人害怕受到歧視而隱瞞洗腎的事實。吳鴻來表示:「協會鼓勵即將洗腎的青壯年病友盡量避免辭職,如有機會待在原本職場通常比重新求職容易。我們期待與政府和雇主一起合作,讓員工繼續就業,並從一家一家公司著手,改變社會文化。」
吳鴻來說,如果她在小學或國中時就進行腎臟疾病早期徵兆的篩檢,且了解追蹤的重要性,可能現在都還不用洗腎。對腎臟病成因的不了解,尤其是對高膽固醇、高血壓等較不明顯症狀的忽視,以及缺乏疾病預防相關知識,也是台灣洗腎率高的原因之一。台灣洗腎人口的平均年齡為 65.3 歲,洗腎盛行人數也呈逐年增加,其中65歲以上男性的比例急遽上升。
面對這樣的挑戰,英瑞合資的跨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 (AstraZeneca) 亦持續與台灣衛生部門及醫學會各方合作,努力提升預防醫學健康管理及健康促進的效果。藉由推廣慢性腎臟病疾病識能,呼籲民眾早期篩檢以便早期治療,尤其是要定期篩檢,注意自己是否為慢性腎臟病高風險族群,高風險族群更應積極追蹤配合治療,以延緩腎功能下降。
腎臟病難治癒,因此患者一定要透過早期診斷、篩檢和追蹤,來防止疾病惡化到只能透過洗腎治療的程度。改變生活型態、多運動和健康飲食也是建議做法,來遠離導致腎臟病的風險因子。
吳鴻來表示,日本因應洗腎人口多,已經打造出照顧各個階段腎臟病患者的環境。吳鴻來說,期待有一天,台灣將會像日本一樣,廣泛供應專為腎臟病患者設計的即食食品。
進入超高齡社會的同時,台灣需要更努力因應所有人民的需求,並確保醫療體系和相關基礎設施準備好迎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