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乾旱威脅日益增加,政府與企業紛紛採取行動,設法節約用水,亦調漲向來被壓低的水費。
台灣的水費經凍漲逾25年後,如今終於調升,部分企業的用水成本將更加昂貴。台灣近年旱災頻傳,科技大廠如台積電一度必須運水到旗下晶圓廠,確保生產不中斷。為因應旱象,台灣政府自今年2月1日起開徵耗水費,適用於每年11月到隔年4月的枯水期,用水大戶每噸加收1.5元新台幣(下同);耗水費預訂於2025年中加倍。
根據經濟部水利署的數據,2021年,台灣每噸平均水費為9.24元,因此以百分比來看,徵收耗水費形同大幅調漲水價。儘管如此,台灣的用水成本仍舊遠低於日本與美國,分別為兩國的三分之一與五分之一左右。
缺水,是台灣公認影響經濟進展的五缺之一,其他為缺電、缺地、缺工、缺人才。缺水的原因眾所周知,因為台灣雨季與乾季分明,南部尤其明顯,有時連續幾週不見降雨,工廠與住家都需要仰賴水庫供水,但礙於淤積問題,水庫的蓄水量逐漸減少。
儘管政府提出增建水庫計畫,但往往遭到環保人士與附近居民的反對。以高雄美濃為例,反對聯盟便成功導致政府擱置興建計畫。位於南投縣、即將完工的鳥嘴潭人工湖,興建成本則是經過上修,用於搬遷附近的垃圾掩埋場,以及增設野生動物保育設施。
氣候變遷預計加重台灣的缺水問題。聯合國大學(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有份技術報告以2020年6月到2021年5月為研究時間(台灣這段期間的降雨量僅往年的三分之一),從文中可看出,隨著地球逐漸暖化,缺水現象預計更加頻繁:
「一方面,海洋溫度上升使得颱風強度增加,可能釀成更嚴重的災情……另一方面,大氣暖化導致颱風路徑往台灣北邊偏移,因此登陸颱風數量減少、枯水期與乾旱更加頻繁。」
水價長年低落,不但使得企業不積極節水,國營事業台灣自來水公司也因此捉襟見肘,無法汰換老舊基礎建設。水管漏水問題嚴重,每年可以漏掉至少兩座石門水庫,亦即台灣第三大水庫。
排除學校、醫院等社會福利機構與必要的農牧活動之外,耗水費開徵對象為單月用水量超過9千噸的用水大戶。水源如果是再生水、海淡水(有些工廠用來冷卻機具)、自行收集雨水,都不計入總用水量。
全台預計有1,700到2,200家企業符合徵收門檻,包括重量級科技大廠友達光電、群創、台積電等,其他傳統業龍頭如中鋼、台塑與國營煉油廠中油,也都是開徵對象。根據台灣自來水的2020年數據,前10大用水大戶占台灣非農業用水量的41%,上述6家企業均榜上有名。
經濟部在1月6日發布新聞稿表示,耗水費新制可望促進產業節水,鼓勵用水大戶投資節水技術,是一項「多贏的政策。」
耗水費預計每年為政府進帳6億到14億元,將由水利署規劃發展再生水資源與推廣節約用水。
積極作為
有些大企業不等政府調升水費,幾年前已開始設法降低用水量。台積電在南部科學園區(南科)設有再生水廠,於2022年9月啟用,每天可供應1萬噸再生水。其他企業如友達光電與明基材料,則採循環經濟模式。友達光電在2015年的用水量相當於37.3萬個台灣家庭,如今生產用水的回收率高達94%。明基材料桃園廠在2020年則回收93.8%的用水。
然而,幾位企業主管私下表示,主要企業近期之所以熱衷節水與回收,並非擔心用水成本增加,而是需要有「體面」的ESG報告,而且即使企業願意花更多錢買水、政府願意補助更多農家休耕,未來也未必有足夠的水量可用。
有些批評人士不滿耗水費的開徵時間。《今週刊》雜誌在1月30日刊文指出,環保人士認為耗水費開徵得太少也太晚,「雷聲大雨點小」,因為這項計畫已經延宕超過6年。
開徵耗水費的法源已在2016年奠立,但經濟部與工商團體代表經過多年協商,才於2021年第3季底定,預告徵收草案,並規劃在2022年7月1日實施。但爆發俄烏戰爭後,全球經濟飽受通膨飆漲之苦,經濟部為了緩衝在地企業的物價壓力,決議暫緩開徵耗水費。
放眼台灣各個產業,半導體的用水需求最大。台灣約有80座半導體工廠,每座晶圓廠單日超純水用量達7,000到12,000萬噸,因此產業用水量驚人。舉例而言,台積電與聯電等公司駐足的南科,每年用水量與台灣101大樓不相上下。
「南台灣缺乏降雨,水庫水位又下降,因此特別容易受到缺水的影響。」日月光半導體(日月光投資控股子公司)資深副總裁周光春說。儘管如此,該公司持續拓展高雄廠。
周光春指出,為了解決用水問題,日月光投控「正在加強水資源管理,藉此配合市政府的水情預警燈號,迅速優化用水與執行措施。過去7年,全台灣幾次水情告急的時候,我們的供水順利,主要是因為我們的再生水廠發揮作用,也透過策略性的管理政策與執行,加強用水效率。」
日月光投控的中水回收廠位於高雄楠梓科技園區,自2015年4月啟用。該公司指出,中水回收廠耗資逾10億元興建,每日平均回收 16,500噸水,並大幅減少污水排放量。日月光投控正與成功大學合作,以期提高中水回收廠的營運效率,並力求在2023年底將回收率從70%提高到75%。
日月光投控以信件回覆指出,已研發出一套人工智慧IT系統,「能夠收集、分析與監控各項營運的數據,改善用水效率,同時預防與預測任何用水緊急情況。公司內部亦定期宣導日常節水。」
雖然日月光控股證實公司支持與參與政府的水資源計畫,但對於是否獲得節水補助或減稅優惠,卻婉拒透露。然而,跟其他用水大戶一樣,日月光投控只要符合回收標準,便能免除高達三分之二的耗水費。
用水回收率基準依產業有別,石材製品製造業為50-97%(回收切割與拋光用水相對簡單),蔬果批發則為10-30%。至於半導體產業,封裝及測試業(例如日月光投控)回收率標準達50-95%之間;台積電適用的積體電路製造業,回收率則訂為50-85%,依奈米製程而有所不同。
部分政府所資助的水回收廠,自2018年以來陸續啟用,台南永康再生水廠即是一例。然而,根據2022年12月一項由成功大學學者與民間企業專家合作的研究,再生水廠即使不計算建造成本,每噸再生水成本達18.8-30.9元,因此必須找到願意溢價支付的客戶,才具有財務可行性。截至目前為止,永康再生水廠已與群創、台積電與聯電簽訂供水合約。
有些產業暫緩徵收
耗水費原訂適用於每月用水超過1,000噸的用水戶,門檻比現行標準低很多,許多用水密集產業都會受到影響,例如不像晶圓廠與鋼鐵廠一樣被放大檢視的餐旅業。
有些飯店的客房單日用水量達1噸。若以擁有303間客房與套房的台北文華東方酒店為例,根據原案將必須支付耗水費。儘管目前不在徵收名單,但文華東方酒店已啟動節水計畫。行銷公關部總監李佳燕說,這家五星級飯店在公共與後台區域裝有省水感應式水龍頭,這幾處的用水量已減少40%。
李佳燕補充說,文華東方酒店亦收集雨水來灌溉花園,另外清洗客房床單時會加強用水效率,避免浪費水。不過,該飯店並沒有衡量機制,無法計算這些措施節省了多少自來水。
其他物業管理公司亦在努力減少用水量,以期達到環保與節約的目的。擁有台灣第一高樓台北101的台北金融大樓公司,即是如此。
自疫情爆發以來,台北101的用水量明顯低於2016年到2019年,當時每年有超過 200萬名遊客到此參觀觀景台,商辦出租率亦超過95%。儘管如此,台北金融大樓公司預計將支付耗水費。
台北101大樓事業處營運長劉家豪說,即使是在2021年,許多人雖然在家工作,但大樓每天仍用掉逾20萬噸自來水與2,023噸雨水,冷卻系統占了約40%的用水量。
台北101於2004年底落成,並從2015年開始收集雨水。雨水從室外平台收集,接著流到位於地下樓層、容量達3,210噸的蓄水池,進行過濾與消毒後,用於花圃灌溉與馬桶沖水。
劉家豪指出,台北金融大樓公司投入約700萬元增建其他節水設備,包括感應式水龍頭水波器、馬桶節水沖洗閥、小便斗節水沖洗閥,亦將RO逆滲透濾水器的廢水再利用。他說,省水措施雖然有助於降低水費,但目前水費這麼低,投資成本預計無法回收,公司目前亦不符合省水補助或減稅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