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仍不公平對待外籍人士

台灣致力於打造對外國籍居民更加包容的社會,而看到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努力推動銀行業更加公平的服務環境,相當令人振奮。美國商會重視並感謝金管會為使銀行業對外國籍居民更加友善所做的努力。推動雙語服務和放寬開戶要求是朝正確方向邁進的重要措施。 

儘管採取了數項積極措施,台灣許多銀行仍對外籍人士採取歧視性做法。例如,有幾家銀行不允許外國籍居民使用普及於台灣的行動支付平台 Line Pay。此外,如本期TOPICS所報導,外籍人士需要親自臨櫃申請信用卡,而且即使符合標準,許多銀行仍拒絕向沒有在地保證人的外籍居民發卡。 

這些歧視性做法適得其反,只會阻礙居民在台灣進行投資和消費。經考量個人財務狀況、信貸目的、付(還)款來源、借款人對銀行債權確保,以及借款人未來前景等因素後,任何在台灣生活和工作的人只要符合標準,就應該有資格申辦信用卡。 

此外,銀行也不應該要求持有兩張台灣身分證明(外僑居留證或外僑永久居留證、全民健保卡)的外籍居民,在開戶或申辦信用卡時仍要提供護照。這項要求既繁瑣又不必要,只會加深外國人不可信任的觀念。 

外資企業在貸款方面也阻礙重重。外資企業需要在地保證人才有貸款資格,使得獲取資金更加困難。這種做法使外國投資者和企業望而卻步,進而限制國內經濟成長。 

在台灣居住和工作的外籍人士對經濟和社會貢獻許多價值。對外籍人士的歧視,會削弱台灣吸引外國人才和投資的努力;以懷疑的態度、不公平的做法對待外籍人士,只會阻止他們留在台灣以及投資台灣的未來。 

為台灣公民著想的同時,也要顧及對社會和經濟有貢獻的外國籍居民福祉,這在台灣大力向國際人才招手之時尤為關鍵。因此,台灣必須繼續努力成為一個對外國籍居民更加包容的社會,消弭對外籍人士的歧視做法。金管會應持續推出促進銀行業公平的政策,而銀行應使用公平的標準來判定信用卡和貸款資格。如此一來,台灣可以營造更加友好的環境,促進投資並同時造福公民和外籍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