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旭能源推動世界首創離岸風場珊瑚育生可行性研究計畫

全球首艘客製台籍運維船「大三商領航」投入大彰化離岸風場運維。

全球最永續能源企業沃旭能源(Ørsted)自六年前在台北成立亞太區總部以來,對台灣再生能源發展產生相當的影響力。沃旭能源不但與合資夥伴完成台灣首座商業規模離岸風場–總裝置容量 128 MW的海洋風電(Formosa 1),此刻也正建設 900 MW的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 離岸風場,將為超過 100 萬家戶提供乾淨能源。

沃旭能源也根據 2020 年簽署的企業購售電合約(CPPA),開發 920 MW的大彰化西南第二階段及西北離岸風場,於風場完成後為晶片巨頭台積電提供綠色能源。已擁有豐富開發經驗的沃旭能源也將評估進一步參與區域開發競標的可能性。

沃旭能源台灣董事長汪欣潔

然而,沃旭能源的使命不止步於打造完全使用綠能的世界,更致力於解決離岸風電產業對生物多樣性的衝擊。

沃旭能源台灣董事長汪欣潔表示:「永續發展是我們事業的核心。因此,我們希望從 2030 年起所有新建的再生能源專案,都能對生物多樣性產生淨值正面效益。」為此,沃旭能源啟動生物多樣性專案工作,累積相關知識和能力,並積極尋求能夠提升生物多樣性的各項措施。

然而生物多樣性衝擊究竟應如何衡量,業界仍缺乏標準化做法。為此,沃旭能源加入了「科學基礎減量目標網絡」(Science Based Targets Network)的「企業參與方案」(Corporate Engagement Program),協助擬定以自然科學為基礎的永續發展目標。公司也積極與在地利害關係人合作,交流專業知識,並發展適用於社區和環境整體的解決方案。

汪欣潔董事長表示:「目前還沒有評估生物多樣性的通用衡量方法,而且每個專案都不一樣。在復育和補償計劃方面,我們不想單純代入歐洲模式、且武斷地認定這就適合台灣的環境。因此,我們會評估當地環境並量身設計合適的生物多樣性計劃,例如台灣的『ReCoral 珊瑚育生可行性研究』。同時,我們也與國際組織合作建構生物多樣性量化指標,以符合科學基礎的方式評估生態衝擊。」

沃旭能源珊瑚育生可行性研究在大彰化離岸風場展開,促進生物多樣性。

珊瑚在地球上孕育豐富物種,是最有價值的生態系之一;維持珊瑚生態健康對於保護海洋生物至關重要。為促進珊瑚和整體海洋生態系的健康,沃旭能源於 2022 年 5 月宣佈與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合作執行「ReCoral 珊瑚育生可行性研究計劃」。

在概念驗證試驗中,研究人員從澎湖本島收集產卵高峰期逸散至海岸的原生珊瑚卵,並在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實驗室中孵化成幼蟲階段。並在今年夏天將數以萬計的珊瑚幼蟲轉移至沃旭大彰化離岸風電場的風機水下基礎安置。如果幼蟲成功附著於水下基礎結構上,則可能象徵著全新珊瑚復育方式的起點。

汪欣潔董事長表示:「這是從內部發想的概念,我們接著便與丹麥和台灣的顧問合作進行前期研究,並諮詢珊瑚專業的科學家,確認研究概念和方法以科學角度而言是否合理可行。」出發前往風場之前,沃旭能源和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模擬海上條件,並在實驗室的初步驗證可行性。

汪欣潔董事長指出,儘管經過大量準備和模擬,海上作業比預期中更具挑戰性。「我們發現,由於海象條件的限制,我們能進行安置的時間窗口比預期更為緊湊。」

珊瑚育生可行性研究從兩年開始構思並在實驗室中,首度成功培育出幼生珊瑚。

雖然專案頗具挑戰性,團隊已完成將珊瑚幼蟲轉移到風機基礎的任務,目前正在觀察珊瑚附著結果。此專案的概念為全球首創,雖然不能保證成功實現目標,但汪欣潔強調,無論結果如何,在過程中獲得的知識與經驗都值得我們冒險一試。

汪欣潔董事長說:「提升生物多樣性的使命值得我們全力以赴。我們將繼續努力,並提供資訊與在地社區交流。隨著專案進度推動,我們也會持續與同業、利害關係人、以及所有對專案感興趣的社會大眾分享結果。」

同時,沃旭能源持續以永續方式建置再生能源設施,並與全球和在地夥伴合作,共同增進生物多樣性和健康的海洋生態。汪欣潔董事長表示:「我們設定了一個非常有野心的目標,而提升生物多樣性之旅才剛啟程。雖然我們尚未找到所有問題的解答,但會持續以謙虛的態度尋求解決方案,並向在地利害關係人學習。一切的努力,只是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