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醫療照護產業中,創新與科學探索有賴橫跨全球多重市場、耗時多年且高達數十億美元資金的行動計畫支持。這些都不是單方努力就有辦法達成的,而是需要無數心血的投入與貢獻,才有辦法在研究與發展有所突破,造就開創性的醫療照護產品。
國際製藥公司Eli Lilly and Company(禮來公司)深知,對於全世界最迫切的醫療病症來說,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獨自引領創新治療與藥物研發,因此禮來致力於跟各國政府、主管機關、學術單位及病友倡議團體等對象積極合作。如此不只能確保研發持續創新,還能讓病患透過健保給付及其他計畫獲得拯救生命的藥品。
禮來以照護關懷和發現探索為承諾,為全世界人類提供改善生活的藥物,而這項使命一直是禮來成立近一百五十年來,維持全球健康醫療領導者的驅動力。禮來把這種持續創意與探索發現精神帶到了他們深根多年的台灣。台灣禮來自1966年在台灣成立以來,不斷增加對台灣的投資,而目前每年大約有六萬名台灣人及其家人仰賴禮來的藥物。
台灣禮來總經理勝間英仁認為,在台灣擴大營運規模的理由其實很簡單。「台灣是個具有先進、高品質醫療照護的市場,」他說道。「但隨疾病進展衍生出更多的挑戰,還是有些我們能持續加強之處,以補足台灣尚未滿足的醫療需求,」他提到癌症照護是台灣醫療照護系統需要改善的其中幾個領域。
滿足台灣的醫療照護需求,需要各方利害關係人的投入與支援,勝間英仁強調道,而這就是台灣禮來在今年五月與國家衛生研究院(簡稱「國衛院」)簽訂合作協議的原因,共同攜手推動台灣的精準醫療發展。台灣禮來透過參與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National BioBank Consortium of Taiwan;簡稱 NBCT),跟國衛院合作開發個人化精準醫療治療,打造NBCT的國家級資料庫,用真實世界應用數據強化其資料收集的價值。
「我們跟國衛院的合作,展現了政府與民間合作的力量。」勝間英仁說道。「我們把國衛院紮實的臨床研究能力以及禮來在腫瘤醫學的卓越創新紀錄相互結合,努力為台灣的病患與醫護人員創造出更優質的醫療照護環境。」
除此之外,禮來還投注了大量心力與資源,藉由各種計畫確保人人都能獲得公平且負擔得起的醫療照護,例如「禮來 30×30」計畫就是希望在2030年前,每年為資源匱乏地區的3000萬人提供優質健康照護,透過與外部合作夥伴策略結盟支持,例如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結合慈善精神、社會需求與企業商業模式以健康醫療系統的改善,「禮來 30×30」相關推行計畫包括禮來具備精湛技術專業的疾病領域,如: 糖尿病、癌症、以及近幾年來的 COVID-19。透過結合產品線、計畫、及合作三個重點關鍵,致力針對世界各地的病患用藥可近性相關議題,發展出具有高度影響力且可擴展的解決方案。
除了以上這些努力外,禮來也跟許多跨國企業一樣,近幾年來大幅增加對台灣的投資。由於在臨床試驗收案適當受試者的效率優勢,台灣成為禮來全球執行臨床試驗的25個核心市場之一。台灣禮來在2021年投資將近新台幣4億元,推動超過40項臨床試驗,包括腫瘤、糖尿病及生物醫學等類別的研究;而今年對台灣的臨床試驗投資,已增加到至少新台幣7億元,橫跨36項試驗。
在台灣,禮來除了推行好幾個病患支援計畫,讓醫療照護更能被負擔,同時還推出疾病衛教宣導活動,減少臨床照護的差距。近年來也透過舉辦論壇會議,邀請台灣各衛生主管機關、學術界、學會、病友團體等單位,共同討論台灣糖尿病患者的醫療照護環境相關解決方案。禮來也定期支持各種活動計畫,例如由台灣年輕病友協會推出的《病友友善職場宣言》行動倡議,以便幫助更多病患重返正常生活。
「我們擴大並強化在台灣的臨床試驗,希望能收集更多資料,加速主管機關核准流程的辦理、提升醫護人員對疾病的瞭解,進而改善藥品近用性。」勝間英仁說道。「透過這樣的投資,我們希望能在台灣患者有需要時,提供更多元治療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