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d 達德能源 台灣能源轉型關鍵領航者

在國際投資者眼中,台灣是再生能源發展的兵家必爭之地。這個產業在台灣的萌芽醞釀,已超過 20 年,如今規模高達數十億美元。2000 年進入台灣市場的德國開發商 wpd 達德能源,2005 年開始正式興建台灣第一座風場,努力協助台灣樹立一個又一個里程碑,是台灣邁向綠能時代的關鍵領航者。

身為最早進入台灣市場的外商再生能源公司之一, wpd 在促進台灣能源轉型、容納更多綠能發電及減少化石燃料利用上,有諸多貢獻。近年來,蔡英文政府把綠能當作核心政策目標之一,對台灣能源轉型有重大意義。

在台灣尚未發展出再生能源的法規架構前,達德能源便大力支持《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最初草擬。而過去綠能企業只能將電力賣台電公司,再由台電轉給終端用戶,在 wpd 等相關企業的積極推動下,幫助台灣打開綠電交易的大門,讓綠能企業可直接把電力賣給民營企業,提高綠電交易的自由度。

達德能源董事長王雲怡說,正因為 wpd 積極倡議這些理念,政府逐漸接受後,這個產業才能在台灣興起,吸引眾多離岸、陸域風電及太陽光電的開發商與投資者進入這蓬勃發展的市場。

wpd 在台灣開發的陸域風電裝置容量約 450MW、太陽光電約16.4MW。此外,wpd 也正在興建位於雲林外海的 640MW 離岸風電場,此計畫總計有 80 座離岸風機,但並非全部皆在歐洲製造,當中有 50%是在台灣製造。

The manufacture of 40 monopiles at Formosa Heavy Industries Corp. in Mailiao, Yunlin County

王雲怡指出,在台灣,wpd 是目前唯一徹底落實供應鏈在地化承諾的綠能企業,但她也強調,達成這個目標,並不容易。

她說,雲林離岸風場的水下基礎轉接段(固定在風機水下基礎的管狀結構),是由一家與 wpd 簽約的台灣工程公司製造。但在地工程公司缺乏水下基礎轉接段的製造經驗,wpd 便聘請歐洲的外部專家協助修訂生產計畫,以符合國際標準。然而,在地公司若要更改工作流程,就必須投資更多錢,這項提議延伸出許多挑戰。

The production of 40 transition pieces at CTCI Machinery Corp. (CTCI) in Kaohsiung

王雲怡說,「所幸在地工程公司很用心、專業,希望落實長遠計畫,深耕綠能產業。」最後,他們接受 wpd 的提案,與國外顧問專家合作,及時製造出高品質的水下基礎轉接段,成果相當難得。她認為,外商公司雖須符合供應鏈在地化規定,要在計畫前期投入更多時間、財力與人力,長遠看來,卻能為公司省下運輸成本,面臨風險時,也更有彈性,長期來說,供應鏈在地化政策,讓大家都獲益。

實現供應鏈在地化,絕非在台耕耘近 20 年的 wpd 所要克服的唯一挑戰。王雲怡提到,外界對再生能源難免有一些負面觀感或誤解,包括擔憂風機噪音、陰影閃爍擾人(陽光穿過風機葉片造成光影移動)。

她說,要克服這些難題,教育大眾,做好溝通,是公司最重要的行動。wpd 興建首個陸域風電計畫時,也造訪了風場用地周邊社區,努力回應居民所有疑問,使他們更願意接受風電計畫。這些行動,也有助讓地方居民對再生能源更友善,更願支持。

去年12月,wpd 與一家台灣本地企業簽訂綠能直購協議,售出超過 1GW 風電容量(其中約一半來自離岸風電,另一半是陸域),是亞洲規模最大綠能直購協議。王雲怡說,這顯示台灣綠能產業站穩腳步,台灣綠能市場很大,對綠能有大量需求的企業會更多,發展前景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