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在淨零的路徑上與台灣前行

彰芳暨西島風場執行長DENNIS SANOU(左起)、桃園市長鄭文燦、CIP台灣區董事總經理許乃文、及世紀集團董事長賴文祥於世紀風電本土製水下基礎上部結構前合影。

為了在2050年前達到淨零碳排,台灣國家發展委員會訂下目標,屆時要將再生能源占總發電量的比重增加至70%,遠遠高於2020年的5.5%。對此,走在業界前端的基金管理公司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openhagen Infrastructure Partners;下稱CIP)樂見其成。CIP放眼2030年,計畫在全球投資部署綠能計畫,投資金額至少將達1,000億歐元(逾3兆新台幣),是協助台灣達成積極減碳目標的重要夥伴。

「雖然還有待政府提出更細部的淨零執行路徑,但台灣政府已比許多國家都更早宣布淨零目標。」CIP董事總經理許乃文說:「這是非常值得驕傲的,也期待政府廣納社會的具體建議與具建設性的針砭,一起開始動起來。」

CIP正在台灣興建兩座離岸風場,裝置容量合計900 MW(千瓩),不久將可供電給台灣近百萬戶家庭。CIP亦已於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階段規劃在台灣增設6.3 GW(百萬瓩)的裝置容量,「我們致力於投入各類綠能新技術,參與並協助世界上每個國家達成淨零計畫。」許乃文說。

由彰芳西島及中能風場促成風機系統商VESTAS攜手天力離岸風電科技於台灣設立亞太地區首座離岸風機葉片場,目前宣布首支國產葉片已順利通過原廠檢測及驗收,將用於彰芳暨西島風場,提前兩年落實葉片國產化目標。

在台灣興建離岸風場不乏挑戰。台灣對離岸風場的國產化要求尤其嚴格。儘管國產化讓台灣企業得以投資於設備、設施與人員,但許乃文指出,扶植在地產業必須務實並即時給予彈性空間,才能降低國內供給短缺與學習曲線陡峻不下而造成綠能無法準時併網供電的風險。

「拜離岸風電政策與國產化之賜,離岸風場為台灣創造出數千個優異的工作機會。」她說:「這是一種社會轉型,我們跟著政府一起協助台灣產生高價值的綠電與綠能產品。但國產化必須由工程規劃、準時施工、銀行融資和準時併網的角度來審視,缺一不可。因為幾乎所有本土企業都是第一次從事離岸風電業務,如果他們延遲供貨給開發商,免不了會面臨違約賠償罰款,也將導致綠電無法如期如質發電。」

為求於準時併網的前提下最大化國產化,CIP指派專家與專案管理團隊進駐到在地供應商的廠房提供協助。對於希望購買綠電用於生產的企業,CIP亦協助其了解綠電購售合約的複雜度和風險評估。許乃文指出,台灣產業龍頭與中小企業力求因應RE100客戶的要求,帶動綠電購售合約需求飆漲。

「綠電現在正是賣方市場」她說:「我們目標要生產最好的產品,同時也希望謹慎選擇客戶,打造多元化的客戶陣容。許多買家對購買綠電的價格、過程與相關法規並不熟悉。企業的購售合約一簽就是20年,因此融資銀行非常重視企業信用評比與永續性。」

彰芳暨西島風場第一期工程基樁運輸作業。彰芳暨西島風場基樁由俊鼎機械及世紀風電供應,為首座100%採用本土基樁的風場。

為了陪伴潛在綠電客戶群,CIP邀集國內知名的律師事務所、最大型的本土銀行行庫與知名會計師事務所,以企業綠電購售合約與離岸風場為主題舉辦說明會。許乃文強調,由民間力量出發來形塑市場機制是很重要的,政府亦必須確保有綠電需求的中小企業能夠獲得必要支援,以期達到共好。

綠電客戶面臨的另一項議題將是未來購入離岸風電之價格。因為國產化成本龐大,在疫情與俄烏戰爭推升原物料價格的狀況下,離岸風電的建置成本最終會轉嫁給綠電的買家,她說:「如何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來創造開發商、綠電買家、本土產業鏈跟政府的多贏,的確是很大的考驗,我們對於身為其中一環深感自豪,期許自己要精益求精。」

CIP耕耘台灣市場的用心,一路不停開花結果,其下包商的全台首支國產化離岸風機葉片正式亮相,今年底前將安裝於CIP位於彰芳暨西島離岸風電計畫的Vestas 9.5MW風機,這是全台最大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商業化機種,單一葉片總長85公尺(約26層樓),已形成台中港港區的一大亮點。但許乃文說,CIP的願景是希望類似工程變成日常風光,不再只是地方奇景。

「展望未來10年,希望綠電的成本持續降低,能併入具有韌性和穩定性的智慧電網,我希望離岸風電的產業發展能夠正常化,成為大家生活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