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打造釀酒廠

Brothers Casper and Adriaan Willemse (left and middle) and their colleague Kevin Brennan (right) are the founders of 3 Giants Brewery in Taichung.

在國外一次偶然的靈光乍現,與生產合法且優質產品的決心,再加上一位朋友的聰明才智,才能造就出台中最具特色的外資企業。

對許多人來說,經營一間啤酒廠或酒吧是夢寐以求的工作。在台灣,製造、銷售啤酒並非易事,但三位積極進取的外國人在台中實現了這個夢想。這項歷時數年的計畫,也意外地為一家機器人企業打下基礎。

2013年一趟加拿大沿岸與阿拉斯加的家族遊輪之旅,讓來自南非的Casper Willemse和他的兄弟Adriaan萌生成立釀酒廠的念頭。那趟旅程中,他們造訪各地的精釀啤酒廠,這對兩兄弟來說是全新體驗。

Casper表示;「如果你一輩子只喝過普通啤酒,那個經驗會給你一個啟發,你發現你不必屈就於普通的啤酒。」某晚,Casper和一位年過七旬的荷蘭老人喝酒時,他告訴對方:「我決定回台灣開一間釀酒廠。」他的兄弟馬上加入團隊,回台灣後更新增第三員大將——來自愛爾蘭的Kevin Brennan,巨人啤酒釀造(3 Giants Brewing Co.)於是誕生。

Casper解釋,酒廠名稱來自於三位創辦人的高大身材。在擔任英文老師時,他們利用空閒時間累積積蓄並添購啤酒廠所需設備。在成立的前兩年,他們專注於小規模的試驗、學習釀酒業的行規。終於,他們站穩腳步準備好朝夢想出發。

事實證明,說遠比做要容易。他們發現,食品飲料產業監管嚴格,光是要找到符合規範、可以設立酒廠的地段就困難重重。Casper指出,這也是台中市中心沒有釀酒廠的原因——法規不允許。出自相同理由,台北的釀酒商也沒辦法設立西式釀酒廠。

建廠過程充滿挫折。儘管不少房東願意出租土地,但礙於法規,它們只能用於農業或其他用途。最後,他們下載了政府土地劃分的應用程式,開車在台中郊區四處尋覓合適廠址。一年後,終於在豐原區找到現在的地點(併入台中市之前,這裡大約位在豐原市郊)。

挫折和開銷不僅於此,為了獲得生產啤酒所需證照,他們得從海外進口必要設備,並聘請政府顧問提供相關建議(小至不同扇門都有其僅限用途)。經過半年的籌畫,政府單位開始進行徹底的審查。Casper表示審查時間「久到不行」:「這應該是我們這行沒什麼競爭對手的主要原因。」最終,執照順利核發。每年都需進行複檢,目前為止後續審查皆進展順利。

一開始,整個廠區都只規劃為釀造工廠,但他們後來意識到,需要有個區域讓顧客品嘗啤酒。Casper指出,這對確保客群與實現多角化經營極有幫助。漸漸地,這個區域演變成一間餐酒館,可以舉辦現場演奏會和其他活動。現在這個餐酒館有著木質深色調、原木桌椅和大景觀窗,顧客可以看到啤酒的製造過程,十分迷人。

巨人啤酒的菜單包括豐盛的肉類和炸物拼盤、玉米餅和披薩,都是適合搭配啤酒的餐點,而且餐點售價常常讓台北人十分羨慕。他們目前提供10種不同啤酒,酒精含量從4.6%(Lager與Lager Radler)到6.1%(Chops IPA)。以口感來說,啤酒苦度等級從最低5的IBU到高達70的Red X IPA都有。這些啤酒在全台各地的餐廳和酒吧皆有販售,包括瓶裝和桶裝。除此,巨人啤酒也販售不含酒精的康普茶。

照片提供:Shaun Armstrong

曠日廢時的設廠流程倒是帶來一個好處:幾個外國人在豐原成立釀酒廠的消息傳開,讓當地人好奇不已,這為他們帶來不少顧客和粉絲。他們也積極參與各地音樂節打響品牌名號,不僅在社群網站上宣傳,還登上電視節目和新聞報紙。隨品牌知名度越來越高,各方洽詢也越來越多。

然而,當疫情席捲而來,「一切都停擺了,我們得從頭開始。」Casper表示。

工廠生產線原本十分陽春,每支酒瓶都是人工封蓋,非常麻煩。Casper回憶當時生產規模面臨擴大,但相關設備不僅極為昂貴,又必須從美國進口。後來能順利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歸功於運氣,另一方面要感謝來自英國的夥伴Shaun Armstrong的努力與才能。

Shaun是個音樂人,是Ever So Friendlies和Shapemaster樂團的一員,他當時在線上遠距修習提賽德大學(Teesside University)的機械工程課程(當時課程主題正好和氣動力學相關)。某天,在他們教書的學校食堂裡,Shaun注意到Adriaan正在上網查詢氣動裝瓶機的資料。當時Shaun恰巧在決定期末計畫的主題,他向Adriaan開玩笑地表示他可以建造釀酒廠的氣動機台。一開始他們只是說著玩,但是他們越討論越覺得這是個可行的計畫。

照片提供:Shaun Armstrong

原本預計需要三到四個月,最終這項計畫耗時約一年才完成。完成設計後,Shaun建立3D模型、聘請金屬加工師傅、購入所需的氣動設備。產線以氣動方式控制,每個步驟之間以氣動模組彼此串聯控制。只要按下一個按鈕,機台便會自動啟動瓶身清洗、消毒、灌裝、封蓋的一系列動作。

Shaun給自己一個更巨大的挑戰;他要讓整個模組機械化,不使用電路、晶片或程式控制器。

這麼做有幾項好處。首先,因為周圍滿是啤酒,電子系統可能會產生安全問題。此外,使用電子系統出錯的可能性更高,還需要請專業人員定期調整與維護。Shaun這項期末計畫獲得高分,而巨人啤酒則僅花不到一萬美元,就獲得市價約三到六萬美元的生產設備。

照片提供:Casper Willemse

氣動生產線的成功甚至吸引海外廠商注意,也讓Shaun開始認真考慮商業化的可能性。不過,運費和各項法規標準讓成本高得令人卻步。儘管如此,這段經歷還是燃起他的創業精神。Shaun成立了一間學校「roBox」,指導年輕人機器人學相關知識,也以roBox的教學為基礎,幫台灣多間學校設計機器人學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