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致力發展成為亞洲再生能源樞紐的目標,吸引全球企業與投資者的目光。儘管仍在發展初期,但外界對近期已完成或進行中的各項再生能源計畫,皆展現高度的期待。
眾所矚目之一的海龍離岸風電計畫位於彰化外海,同時擁有三座風場,總裝置容量超過1GW,採用西門子歌美颯最新型之14MW風機,並將於台中當地進行風機機艙組裝。
加拿大商獨立發電廠(IPP)北陸能源(Northland Power)持有海龍離岸風電計畫60%股權,並且在全球能源產業已有30多年經驗。據北陸能源台灣區負責人兼海龍離岸風電計畫總監岳慕駒(Felipe Montero)表示,源自北美,北陸能源在數年前開疆闢土投入歐洲綠色能源產業,如今在當地擁有的資產已超過其他地區,包括在西班牙與北海有裝置容量達1,738MW的再生能源計畫,在波羅地海也正在開發裝置容量高達1200MW的離岸風電計畫。
岳慕駒透露:「歸功於我們高層的開創策略,資產和推展中的計畫都快速成長。」北陸能源在全球運轉中的設備可生產約3.2GW的電力;此外,近期著手開發的綠能計畫裝置容量超過5GW。
2016年,台灣政府開始推動終止核能發電,並增加再生能源佔比,值此之際,北陸能源也正好前進台灣開拓離岸風電商機。台灣位於太平洋的地理位置與地形因素,其豐沛之風力資源在全球名列前茅。這項優勢加上台灣長期提供穩定投資環境,讓台灣成為發展大型離岸風電開發案的優質市場。
北陸能源看準台灣成為亞太離岸風電中心的潛力,快速擴充開發團隊,從2016年僅有兩名加拿大籍外派員工,到現在員工數已遠超過75人,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台灣本地的專業人才。除了海龍離岸風電計畫之外,北陸能源今年2月宣布投入台灣風電的第三階段區塊開發,包括北能與加能兩座離岸風場,並運用在台灣的開發經驗,作為進軍南韓與日本等其他亞洲市場的跳板。
儘管如此,北陸能源進入台灣市場也是歷經各項關卡,尤其是政府透過躉購電價機制,推動「產業關聯計畫」以落實國產化。在與經濟部就國產化進行深度討論後,北陸能源終於在今年4月獲准繼續執行300MW的海龍2A風場計畫,而透過競價獲配的744MW則無國產化要求。
如岳慕駒所述,北陸能源深知國產化是產業從無到有的必經過程。在履行海龍2A風場的相關義務之外,北陸能源已與台灣東元電機簽署優先承攬協議,委其負責建造陸域降壓站,傳輸海龍三座風場輸出的電力。
北陸能源已在台灣展開一系列的人才培育計畫,除了海龍離岸風場與第三階段區塊開發計畫雇用本地人才,同時也與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和國立中山大學合作進行暑期實習計畫,並持續於台灣各大專院校舉辦綠能和永續的主題講座。
岳慕駒表示:「與這些大專院校的密切互動,對我們來說助益良多,不僅協助我們找到優秀又熱忱的實習生人選,我們也能透過目前推進中的專案工作,讓這些年輕人參與其中並有所學習。」
北陸能源承諾遵循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的原則,在風場所在地擔任生態環境永續推動者,努力融入並支持在地社區。在推動海龍離岸風電計畫時,北陸除與彰化區漁會密切合作,協助漁民轉型;並提供新台幣9,600萬元,於彰化沿海地區學校開辦免費營養午餐。北陸亦舉辦多項慈善與文化活動,如過去三年間已參與四次當地的淨灘活動,盡己之力提升大眾對守護海洋環境的意識。
岳慕駒堅定地說道:「除了建設風場發電之外,我們致力於在台灣打造永續的貢獻,讓我們的風場計畫可以帶來更多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