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臺灣企業積極地擴大在美國的投資,臺灣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OTN)也在不斷地尋求與美國政府的密切合作的機會,以促進臺美雙邊貿易關係。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指出,今年的兩大重要里程碑分別為恢復中斷了五年的臺美高層貿易談判,以及組織規模最大的海外代表團參加在華府舉行的 2021 年選擇美國投資(SelectUSA)高峰會。
第十一屆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於今(2021)年 6 月 30 日順利召開。TIFA 進程是臺美雙方用於討論貿易投資相關議題的主要機制之一,強化雙方長期以來的互惠貿易關係。
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John Deng)對今年的 TIFA 會議成果表示十分滿意。他指出,儘管有其他管道可以處理與貿易相關的問題,但在同一基礎上,維持一個官方溝通平台對兩國政府而言極其重要,特別是在拜登政府上任後。
「當然,儘管我們密切關注拜登政府所有的重大宣布與聲明,我們仍需與他們面對面商議,以充分了解他們所面臨的迫切問題及優先考量。」鄧振中表示。
臺灣與美國有著堅若磐石的貿易關係—美國是臺灣第二大貿易夥伴,而臺灣則是美國第九大貿易夥伴。鄧振中強調,兩國產業結構互補,對進一步強化雙邊關係持樂觀態度。
「我們看到臺美之間有諸多投資互惠的契機,」他說。「臺美之間不乏彼此互助、創造就業機會的成功案例,例如台積電及其供應商積極在美國設廠,以及許多美國企業來臺成立研究機構。」
除了半導體產業,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也看好在電動車、綠色能源、疫苗和醫療設備等領域的合作機會。鄧振中還強調,希冀 TIFA 進程能夠成為雙邊貿易協定的動力。他指出,臺美雙方皆能受益於該協議,進而鞏固經濟關係,尤其是在當今全球貿易動蕩不安的環境下。
今年的 TIFA 會議議程上首次出現與勞工和環境問題相關的討論。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楊珍妮(Jen-ni Yang)與美國助理貿易代表麥卡廷(Terry McCartin)共同主持 6 月份的 TIFA 討論,並表示,今年在 TIFA 架構下成立一個新的勞工工作小組,持續推進 TIFA 理事會會議的議程。此外,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也期待日後還會成立環境工作小組。
當今的全球貿易面臨諸多挑戰,今年 6 月份的 TIFA 會議為此提供了一個平台,讓臺美雙方能夠共同商議對策,迎向挑戰。鄧振中指出,對於雙方來說,當務之急是最大化全球化所帶來的裨益,同時減少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我們需要一個安全且具有韌性的供應鏈,但達到該目標的最佳途徑是什麼?」他問道。「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做到在其領土內自給自足,但我們要通過怎樣的方式進行合作?當我們面臨資源稀缺或緊急情況時,我們將如何從中互惠?」
除了 TIFA會議之外,臺美雙邊貿易關係近期的另一項重大進展是臺灣參與了 6 月份線上舉行的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臺灣代表團為史上規模最大的海外代表團,透過籌組參與此次活動,臺灣政府展現出最大的誠意,為臺灣企業在美國等關鍵市場中極力爭取各種投資機會。
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致力於串連全球企業與美國經濟發展組織,吸引海外企業直接投資美國。鄧振中所率領的臺灣代表團由 153 家臺灣企業的 220 名公司代表組成,並在籌備階段即與美國在台協會(AIT)密切合作。
「美國在台協會不懈地與業界夥伴交流,並提供其必要協助,」鄧振中說。「他們為臺灣代表團打造專屬的活動與行程,美國高級官員能夠與來自臺灣的參與者進行個別會談,為此,我們樂見其成。」
在此次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的臺灣代表團中,半導體產業是不可或缺的一員。台積電(TSMC)與約莫 10 家半導體相關企業正在籌備進一步對美國的投資,以因應當前的全球晶片(IC)荒。
「台積電在美國投資的同時,許多半導體供應商也隨之而來,」鄧振中說。「大量的投資正如火如荼地展開。我們將持續與美國政府緊密合作,倘若公司有需要,我們會適時地提供幫助。」
此外,鄧振中也表示,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將提供最大支持,來協助就雙邊問題需與臺灣更密切溝通的美國商會會員企業。他表示,臺灣美國商會為臺美經濟關係做出了巨大貢獻,有了美國商會成員的參與,TIFA 進程如虎添翼,將能繼續幫助雙方政府解決貿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