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對美關係更趨緊密

蔡英文政府處理COVID-19疫情得當,不僅讓台灣成為全球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也為台灣帶來外交效益。最明顯的事例,莫過於台灣對抗疫情的成效為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上月訪台提供了合理化的基礎。阿札爾是兩國中止外交關係40年來造訪台灣層級最高的美方官員。

阿札爾此行專注於公衛事務;他感謝台灣捐贈個人防護裝備幫助美國抗疫,並簽署美台共同提升全球衛生安全、控制傳染病與發展疫苗的合作備忘錄。但更廣義來說,這次訪問是美台關係近來日趨緊密的另一個跡象。

多年來,台北市美國商會利用年度《台灣白皮書》及其他場合,持續敦促美國政府派遣內閣級官員訪台,以利深化雙邊關係。直至目前為止,憂慮中國反應是縈繞多年的阻礙。

政治情勢改變的另一個實例,是蔡英文總統8月底宣布台灣將放寬美國特定種類豬肉與牛肉的進口限制。台灣現行的政策是禁止任何含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進口,同時,如果特定部位的牛肉符合美國在狂牛症之後頒布的規定,也不准銷到台灣。10多年來,這些政策一直是美台貿易關係主要的爭執點。

美國官員表明,這些限制若不解除,他們就不願跟台灣推動新的重大經貿計畫,例如洽簽雙邊貿易協定(BTA)。如果台灣有機會申請加入多邊貿易組織,這些貿易障礙也可能成為問題。

蔡總統在宣布放寬進口限制時引用政府進行的研究,以及2012年訂定的萊克多巴胺安全含量國際標準,強調政府深信放寬目前的限制不會對民眾構成食安風險。

但一如預料,放寬限制的決定遭到在野陣營及其他批評者的1激烈反對,蔡總統需要投入相當多的政治資本,才能成功推動這項政策的調整。但對於蔡總統有利的一點,是政府在控制疫情方面有效而且透明的做法,讓她擁有充足的民意支持度。

台灣處理上述長期遭忽視的對美貿易問題後,美國國務卿龐佩奧說:「蔡總統排除這些長期障礙所展現的眼界與領導力,為美台進一步經貿合作開啟了大門。」

台北市美國商會強力敦促美國政府準備與台灣展開簽署BTA的談判。若能簽署BTA,將為雙方帶來經濟利益,也能支持美國確保印度太平洋地區穩定的戰略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