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健:引領創新, 加速數位轉型

瑞典籍年輕創業家孫羅傑(Roger Samuelsson)於1989年在台創立瑞健集團,從小型的醫療器材供應商發跡,到如今成長茁壯,成為在設計、研發及製造自動注射器領域中的世界一流企業。全球員工約5,000人,其中多達4,600位在台灣,且在台九座工廠據點皆坐落桃園。

瑞健致力於持續創新,包括推動將公司營運徹底數位化的兩年計畫。「所謂創新,已不像從前單單關注技術突破,設計最新的器材,」瑞健台灣總經理杜維爾(Martin Turvill)表示,「而是綜觀那些能支持器材設計及製造的各種資源。」如今,更需善用數據資料,創造最高效益。

Martin Turvill notes that Taiwan’s talent pool has served as the backbone of SHL’s success.

瑞健集團營運至今累積了巨量資料紀錄,包含設計、流程、測試、模擬、材料等各種層面的數據,如原物料分析細節與卸除產品頂蓋所需力量大小等。「雖然我們手上握有數據資料,但缺少整合運用,無法為設計製造流程帶來最大價值。」杜維爾說,「我們已開始整合所有的資料,並開放讓各相關部門取得,像是新產品設計團隊或頂蓋翻新設計團隊便可共用相關資料。」杜維爾補充說明:「這讓我們在設計端的工程師能根據數據來作決定,和製造團隊的要求標準更為協調一致。」

Data-driven initiatives enable complete alignment between design and production processes.

追求創新的另一個目標,是不斷簡化產品的使用方式。瑞健產品的研發宗旨,正是讓病人能夠自行注射所需藥物。公司向來關注如何讓病人在使用產品時,更加輕鬆簡便,儘可能靠直覺反應操作。2006年,瑞健成為在市場上推出現代自動注射器的少數領先公司之一。多年來,經歷各世代產品的開發演進,注射過程也持續簡化,如今只需拔蓋、注射這兩個步驟即可,一如瑞健旗下Molly產品線。這種便利、好用的特性,對於飽受疼痛所苦的病人來說尤其重要,例如出現偏頭痛情形的人,或是手部操作靈巧度受限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

自動注射器對病人還有其他好處,亦即保護病人免受針刺傷害,並且確保用藥劑量妥當,兩者都使注射過程更加安全。

展望未來發展,杜維爾認為,瑞健下一個要聚焦創新的領域,是環境永續。他說:「自動注射器在使用過後必須廢棄處置,顯然對環境造成衝擊。我們公司的創新團隊,正在研究如何進行環保利用。每一個注射器,都是由玻璃、金屬、塑膠、橡膠與藥物組成,如何回收,肯定是挑戰。不過,我們很認真想找出可行的方案。」

為了因應這些挑戰,瑞健在三處據點成立了創新團隊,包括在台灣、瑞典斯德哥爾摩、以及美國佛州第爾非皆設立設計研發中心。公司目前正在瑞士設置第四個設計團隊,進一步強化創新能量。除此之外,創新研發的過程,需要來自各專業領域的投入。「我們當前的工作,不只是五年、十年前那種研發基本功,只要召集設計師、工程師做事就好,」杜維爾說,「現在我們團隊必須納入數據資料專家、統計分析專家,還有模擬和材料方面的專家。把不同功能、專業背景的人才找來,幫助我們提昇產品的品質,使產品和流程的創新,都變得意義不凡。」

SHL is a world-leading designer and innovator of self-administered autoinjectors.

杜維爾說,儘管瑞健規模穩健成長,且必須不斷研發更先進的產品,他們仍然可以在台灣覓得充足人才,滿足需求。「這些人才實力堅強,我們也看到,這些年來,台灣的工程水準、教育水準一直在提高。」他還提到,大約二十年前左右,台灣員工比較擅長接受指令做事,不太表達自己的意見,展現積極主動的一面。「現在不一樣了。台灣豐富多元的人才庫,無疑是我們公司成功的重要支柱,」杜維爾說。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瑞健的業務仍順利成長。在某種程度上,業務的增加象徵趨勢的延續,尤其是生物製劑、生物相似性藥品的銷售量正穩定成長,這些藥品必須以注射方式投藥。也因為這類藥物通常黏性較高,並需要比較大的注射劑量,瑞健不斷地研發新型產品,以滿足各種藥物的規格需求。

與此同時,自動注射器也對於抵擋今年非比尋常的疫情,間接地做出了貢獻。「新冠病毒疫情發生之後,很多過去習慣在醫院接受注射的人,發現最好避免搭公車、避免去人多的公共空間,」杜維爾說,「現在,他們知道可以方便地在家完成注射,這也是衛生主管機關非常鼓勵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