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增疫苗經費 健全公衛國安系統

四十多年來,台灣推動預防接種有成,一度盛行的疾病,病例大幅減少,民眾也對公共衛生體系相當信賴。然而,儘管目前幾乎所有台灣民眾都可接受多種公費疫苗,但疫苗經費的不足,仍可能減弱台灣接種防疫體系的成效。經費問題也限制了民眾接受新推出、創新疫苗接種的機會。

1974年,台灣政府開始發展全國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接種計畫,也希望藉此控制盛行率偏高的肝癌流行狀況。到了1986年,台灣所有新生兒都接受B型肝炎預防接種,這項非凡成就,廣受國際肯定與讚賞。

接下來的三十年之間,台灣的疫苗計畫逐漸擴大,涵蓋了十幾種新增的疫苗,都是由中央及地方政府全額補助。曾留學英國劍橋大學的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博士提到,由於台灣民眾已相當仰賴疫苗接種幫助維持健康,預防傳染病,政府曾提出要民眾負擔部分疫苗費用,當時民間出現反對意見。

台灣的疫苗接種計畫,是由疫苗基金支應,預算財源主要來自國庫撥款,以及針對菸品販售課徵的健康福利捐收入。國庫所提供的經費,應占疫苗基金總額的60%,但是過去四年之間,國庫撥款僅占疫苗基金總額的30%到40%,2016年以來,疫苗基金都出現預算赤字情況。

陳秀熙說:「如果我們希望台灣能一直保有受到好評且完整周全的疫苗接種計畫,也就是民眾可以負擔的計畫,我們很需要增加疫苗的預算。」他還說,除了增加疫苗經費,經費來源也應該可以長久維持,讓接種計畫能夠持續照顧所有民眾的需要。

Dr. Chen Hsiu-hsi

他補充說,台灣政府、醫藥專業人員及公民社會,都應該更深切體認兒童期過後疫苗接種的重要性,或可稱為「終身接種疫苗計畫」。這種疫苗接種政策,不僅對整體公共衛生有正面影響,也對經濟活動及成長乃至國家安全有間接效應。畢竟有健康的人口,才有繁榮安全的國家。

台灣若要推動新且更進步的疫苗接種計畫,主要目標之一,該是回應世界衛生組織所提倡「2030年消除子宮頸癌」的目標,此類癌症多半由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引發。為此,台灣也該發起一個與人類乳突病毒有關的癌症預防計畫,其中包括篩檢作業、兩性都須施打HPV疫苗政策與病毒治療方案。

要達成目標,台灣自己就有可供仿效的典範:衛福部領軍之下,台灣防治C型肝炎,成績亮眼。2018年,衛福部宣示要在2025年使C型肝炎在台灣絕跡,這要比世界衛生組織所設目標還超前了五年。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台灣政府已在2019年增編經費,並排除C肝及早用藥的限制,對罹病民眾的治療與預定醫療政策的達成相當有助益。

多年來一直嘗試說服政府更重視人類乳突病毒及子宮頸癌防治計畫的台大陳秀熙教授指出,讓「人類乳突病毒疫苗」普及全台的工作,正在進行中。他說:「政府已經初步解決人類乳突病毒疫苗的常規預算限制。」此外,作為此項疫苗業務的主管機關為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從2018年就開始針對國中一年級女生施打二價人類乳突病毒公費疫苗。

不過,要趕在2030年讓子宮頸癌從台灣消失,仍須大幅擴增現行的人類乳突病毒公費疫苗預算。陳秀熙說:「目前,青少年的接種完成率約是60%,已算不錯,但是我們希望能在未來幾年內提高到80%以上。」

陳教授認為,台灣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效顯著,應該把握這個大好機會,不遺餘力發展更為健全可靠的預防接種計畫。這樣一來,既可確保台灣及早實現世界衛生組織所設定根除多種傳染病的目標,也可讓新疫苗的接種全面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