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骨質疏鬆症

由於台灣社會的高齡化,此一棘手疾病變得越來越普遍。

隨著台灣人口中的老年人比例快速攀升,需要加強注意的醫療疾病之一就是骨質疏鬆症。這是一種漸進式的骨骼疾病,特徵為骨質密度流失和骨骼組織弱化,經常導致老年人(尤其是女性)跌倒並骨折,可能造成嚴重疼痛、殘障,甚至因感染而死亡。

台北市美國商會公共衛生委員會一直試圖增進大眾對此問題嚴重性的認識。該委員會指出,骨質疏鬆症常被稱為「老年人的隱形殺手」。此疾病會在未留下任何明顯跡象的情況下逐漸掏空骨質,因此輕微碰撞或跌倒就可能導致骨折。國內研究顯示,50歲以上女性每三人中就有一人患有骨質疏鬆症,同齡男性則為每五人中有一人。

公衛委員會指出,髖部骨折引發的後果最嚴重,會造成患者重度仰賴他人照護,為公共健康照護系統帶來沉重負荷。該委員會引述中央健康保險署的統計指出,台灣的髖部骨折發生率居亞洲之冠,每年有近2萬人被診斷出身負此傷。高達80%的髖部骨折患者會變成殘障,其中20%會在一年內死亡。

在未造成骨折的情況下,骨質疏鬆症常因沒有明顯症狀而未被診斷出來。因此公衛委員會疾呼加強努力,透過篩檢計畫和健康介入措施及早發現骨質疏鬆症,並預防骨折。除了針對65歲以上人士擴大篩檢外,該委員會也促請衛生福利部推展更多公共教育,以增進大眾對骨骼健康的認識。

公衛委員會還建議,擴大全民健保制度對骨質疏鬆症治療的保險範圍。目前全民健保只針對已骨折的患者提供給付,但預防首次骨折也應同等重要,因為曾經跌倒的老年人更容易反覆骨折,甚至可能造成程度更嚴重的骨頭碎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