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兵制取消後的挑戰

New recruits prepare to start training. Photo: Wikipedia

隨著台灣軍隊迅速轉為全志願役,國防部祭出更優渥的條件並擴大外展服務,募兵人數因而增加。

面臨外來軍事威脅揮之不去的國家(例如以色列、南韓和芬蘭)大多須實施徵兵,對象起碼涵蓋所有成年男性。此政策不僅有助於確保現役軍事人員數量充足,同時還建立雄厚的後備軍人庫,可供危機時期徵召。尤其是這會灌輸捍衛國家的廣泛責任感。

前美國國防部中台蒙科科長唐安竹指出,全民徵兵「不僅能強化武裝部隊,還可提供某種國民教育,並建立社會凝聚力和愛國心」。

反觀台灣選擇改為全志願役,加入美國、日本和多數西方國家陣營。俄羅斯維持徵兵制,中國也是。

在台灣的民主環境中,逐步廢除徵兵制在政治上一直備受歡迎。年輕人及其家長往往不滿兵役造成漫長的人生中斷,讓剛畢業的人無法展開職業生涯。

此外,職業軍隊有許多好處。軍方可以選擇優質人員,而非不分能力或智力良莠,被迫接受所有被徵召者。募兵制役期較長(台灣為4年;相較下,徵兵制從2012年之前的11個月降至僅剩4個月),讓軍方可能得以留才,以及從培訓投資中獲得更多回報。

Recruiting message on the website of the national armed forces recruitment center.

不過全志願役的成本也較昂貴。海軍上將蒲澤春表示:「若想要高素質人員,就須花錢。」畢業於中華民國海軍軍官學校和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蒲澤春自2018年卸下國防部副部長一職後,就負責監督募兵事宜。

蒲澤春表示,募兵工作的成績在2019年大為改善。他說:「今年的目標是志願役占85%,但我們可以達到87.5%,超越目標。」他還指出,台灣各大專院校今年加入大學儲備軍官訓練團計畫的人增加128%,三軍軍官學校也同樣攀升111%。

近來募兵為何成功?蒲澤春說:「在於誘因――薪水。」

台灣將志願役月俸從2013年的29,625台幣(相當於970美元)調高為34,340元(1,125美元)。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志願役新兵現在的所得相當於每月2,058美元――遠高於美國陸軍志願役的起薪僅1,514美元。

志願役二等兵若精通網路戰,每月收入也會大幅增加(多達5萬台幣);若在台灣外島服役,可增加高達2萬台幣。宿舍和醫療照護大多免費,且有機會接受包括碩、博士學位在內的更高教育。

國防部也對大學儲備軍官訓練團學生加碼補助:除了學雜費全免和5,000台幣的書籍文具費外,還可獲得每月1.2萬元的生活費。從大學儲備軍官訓練團或軍官學校畢業後,以少尉任官,起薪48,990台幣(1,604美元),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相當於2,937美元。相較下,美國陸軍中尉的月俸為3,580美元。

蒲上將表示,這些激勵措施「必定」會對軍事預算造成壓力。台灣已將明年度國防預算提高18.8%,從2019年的3,460億台幣增至2020年的4,113億元。如今國防占國家整體預算的16.4%,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的2.3%,均高於近年水準。

預料到2020年時,人事會吃掉將近50%的國防預算,不過人力成本的占比一直維持約40%――但代價是犧牲軍隊規模。台灣軍隊總員額從2013年之前的約29萬一路下滑,目前官方數字約為21.5萬員――這被視為是國防所需現役部隊的底限。

前述數字可能過於樂觀。老牌國防專家顏文德日前在《國家利益》雜誌撰文表示,「(台灣軍隊)其實總共只有18.8萬人」,「且若扣除文職雇員、非戰鬥人員、休假者和軍校生,實際戰力員額為152,280人」――是抵禦入侵所需核定員額的81%。

At a ceremony at an air base in Taitung, the Air Force honored a group of female
fighter pilots. Photo: CNA

即使維持前述比例,也將是一大挑戰,因為台灣出生率超低。台灣2018年只有181,601名新生兒,這將導致2036年時只有不到9.2萬名18歲男性可供募兵。國防部已鼓勵招募女兵,目標是讓她們最終占軍隊總員額的30%,不過募兵仍將是一大挑戰。

後備役的角色

令分析家擔憂的另一個議題是後備役的實力。台灣公開宣稱,在國家緊急狀態下,有170萬後備役可服勤。不過這些後備役的素質一直備受質疑。

台灣所有義務役在名義上都會繼續擔任後備役,直到年滿45歲為止。但在接獲教召時,實際上只有約40%會真的前往報到。此外,華府研究機構2049計畫研究所發表一份報告指出,台灣的後備役在8年中平均僅接受20天訓練。

另外,唐安竹觀察發現,由於義務役人數減少,「將須仰賴職業後備役支持職業軍隊」,不過隨著兵力減少,「數字難以為繼」。

唐安竹還說,台灣的後備役角色不明。他表示:「在歷史上,後備役的角色是前往沙灘減緩(敵軍)登陸速度,其缺口由常備役填補。」不過現在的後備役可能缺乏足夠的有效作戰訓練。

蒲上將坦承:「由於訓練頻率不足,我軍須重新思考如何運用後備役。我們並未訓練他們從事操作飛彈發射器之類的特定工作。他們在軍隊中的職責通常會反映其平民身分。基本上,我們把當他們當人力運用。」

不過,重新思考後備役的職責,在政治上可能令人難以接受,因為可能會讓數以百萬計的後備役承擔更多義務。

有趣的是,有關募兵的討論很少公開提及愛國心的角色。台灣國防問題專家兼2049計畫研究所研究員易思安透過電子郵件受訪時表示:「在我的印象中,台灣人和其他任何人一樣,都具有愛國心和國家主義意識,或許程度更強烈,因為他們的國家在國際社會中受到明顯不公的對待。」。

國立清華大學副教務長兼該校大學儲備軍官訓練團計畫負責人焦傳金表示,大學儲備軍官訓練團的學生從未聲稱自己是出於愛國而尋求軍旅生涯。他說:「他們心中可能如此認為,但永遠不會說出口。他們認為,我們(大學儲備軍官訓練團招生委員會)會以為他們在撒謊,只是在說我們想聽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