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郵輪產業日益成長茁壯

Star Cruises' Superstar Libra at the Port of Keelung (front), with Princess Cruises' Sapphire Princess right behind. Photo: Wikipedia

成長中的郵輪市場提升了台灣在旅遊界的能見度,也幫助基隆改頭換面

台灣東北部港都基隆曾有兩個不是很光彩的特點:全國最高的自殺率,以及比台北還要更陰霾的天氣。12年前,基隆還像是個被時光遺忘的地方:人口老化、破爛不堪、沒有人煙。基隆最吸引遊客的是新鮮的海產,但此外幾乎別無特色。而且,台北港在啟用之後不到10年,貨物吞吐量就在2009年超越基隆。

如今基隆已經從長時間的沉睡中甦醒,蓬勃的生氣顯而易見。台灣是亞洲郵輪生意的第2客源,僅次於中國,而要不是有這個產業,基隆可能還會繼續沉淪。

基隆成為國際郵輪的母港之後,已經獲得重生。乘客達數千人的郵輪經常在基隆停靠,它們大都是在前往日本的途中,或是從日本出發後,在基隆靠港。根據政府統計,2013年有40萬名國際郵輪旅客造訪基隆港,去年則成長到94萬人。

負責基隆港營運的台灣港務公司估計,今年造訪基隆的郵輪旅客高達100萬人,消費金額約達新台幣50億元(約1億6,100萬美元)。公主郵輪台灣行銷總監陳欣德說:「郵輪為本地帶來的經濟活動遠超過貨輪。郵輪有1,000至3,000名旅客,而不是只有20或30名船員。」

要餵飽郵輪的每位乘客,需要大量的補給品,其中有許多是農業發達的台灣可以供應的。陳欣德說,公主郵輪去年採購的本地產品金額達2,000萬美元,創歷史新高,其中約有半數是水果、蔬菜和米,預料今年的採購金額會超過去年。

台灣位在東北亞和東南亞的交會點,可充分利用這個地區欣欣向榮的郵輪產業。根據國際郵輪協會,亞洲郵輪乘客去年成長4.6%,達到424萬人的新高紀錄。這個地區有一半以上的郵輪旅客,是以台灣跟香港、中國大陸為目的地。

中國市占率達55.8%,依然遠超過其他國家。台灣人口雖然只占中國的1/60,但市占率位居第2,達到9.3%(約40萬名旅客),超過新加坡、日本、香港、印度和馬來西亞。

陳欣德說:「台灣旅客逐漸成熟,他們在找尋新的旅遊產品。」他並說,公主郵輪在2013年進入台灣市場,便是著眼於這個趨勢。

確實,郵輪產業發展在台灣正一帆風順。國際郵輪業者做法很聰明,推出專為本地市場設計的套裝行程。郵輪通常從基隆出發前往日本,行程3到6夜,天數不像北美和歐洲的郵輪行程那麼多。

A cruise line promotes its business by advertising in a Taipei MRT station. Photo: Matthew Fulco

台灣港務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總經理劉詩宗說:「台灣民眾年休假有限,沒法連續休很多天,但只要有個長週末,就可以搭郵輪去日本。」

因為兩國文化相近,距離也不遠,日本是台灣民眾最喜歡的旅遊地點。主要國際郵輪業者在台灣開設的網站,有許多日本的行程。台灣郵輪旅客最常到的地方是沖繩與橫濱,此外還包括大阪、神戶、長崎、福港、金澤和靜岡。有些郵輪甚至從基隆航行到日本最北邊的北海道。

台灣旅客到日本最喜歡的活動之一是購物。搭郵輪赴日沒有行李重量的限制。陳欣德說:「日本產品在台灣消費者當中非常受歡迎,如果有人想要買很多日本零食,或甚至購買日本製造的家電(如果搭飛機,行李可能會超重),搭郵輪就可以全部帶回家。」

為了滿足台灣旅客賞櫻的需求,郵輪業者將在2020年春天推出特別行程,以好幾個日本城市為目的地。由於櫻花何時盛開難以預測,劉詩宗說:「如果你到一個地方,沒看到盛開的櫻花,可以到另一個地方試試看。」櫻花只綻放4到10天,之後就會凋謝,花朵何時綻放、開多久,天候是很重要的因素。

航向新口岸

台灣既然已發展成為重要的郵輪市場,接下來產業要在本地進一步向下紮根。這需要在基隆以外,建立另一個母港。做為台灣最大商港以及貨櫃吞吐量居世界第12位的高雄港,是明顯的選擇。觀光局長周永暉說:「高雄是個重要港口,要發展郵輪產業肯定有潛力。」

高雄曾有郵輪靠港。今年7月,雲頂郵輪集團的世界夢號豪華郵輪3度從高雄開往沖繩。據本地媒體報導,這3趟旅程估計可帶來新台幣1億6,000萬元的觀光收入。

據稱雲頂考慮引進國內的「跳島」旅程,從高雄出發,在台南靠港之後開往澎湖與馬祖等離島。

但高雄要成為台灣第2個郵輪母港,面臨多項障礙。首先,高雄位在台灣南部,地理位置適合當做南向航程的起點,但對北上的郵輪就未必適合,而台灣出發的多數郵輪是要開往日本。

公主郵輪的陳欣德說,高雄旅客要去日本,會選擇搭高鐵到台北,之後花45分鐘前往基隆,而不會從高雄上船。他說:「他們希望早點到日本,不想在船上多花一個晚上。」

如果要搭郵輪去東南亞,從高雄出發是合理的,但目前這樣的需求有限。在日本以外,南韓是台灣郵輪旅客的首選,而南韓同樣位在台灣的北方。

陳欣德認為,若以高雄為目的地,中國是個自然的客源。他說,高雄可以成為中國「機+船」旅客的目的地。所謂「機+船」是搭機前往目的地,在當地搭郵輪出發再返航,之後再搭機回國。有興趣到高雄的中國旅客,不會介意在前往日本或南韓的旅程中多花一個晚上。

被認為對中國相對友好的韓國瑜在去年11月的高雄市長選舉中意外獲勝,之後的幾個月,前往高雄的中國遊客增加。北京最近禁止中國民眾到台灣自由行,但如果國民黨贏得明年的總統大選,中國的禁令有可能取消。

由於政治因素,多數郵輪不能在中國與台灣之間直接航行。台海兩岸之間有許多空中航班,加上台灣民眾較喜歡前往日本旅遊,對兩岸間郵輪的需求有限。如今因為兩岸政府對於哪個水域算是國內,哪部分算是國際水域無法達成共識,因此郵輪直航根本不是個選項。

北京跟台北在亞洲郵輪聯盟中都算活躍,這個組織的成員包括台灣、香港、菲律賓、南韓、海南島和廈門。聯盟的目標是發展亞洲的郵輪市場,並且協助國際郵輪業者在6個會員的境內靠港。

有個問題需要郵輪業者更加注意,那就是顧客的滿意度。根據本刊調查,台灣旅客對於旅遊品質有不少批評。今年4月,在同一艘前往沖繩的郵輪上,乘客對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共提出900多次投訴。那次航程因為天候不佳而縮短,安排這次行程的旅行社提供500元現金和100元折價券給每位旅客,但旅客覺得差太多。每位旅客為了參加這次原本是4天的行程,付了2萬5,900元到6萬900元。

另一方面,有許多郵輪旅客感到滿意。在台北一家研究機構上班的林小姐今年稍早搭一艘國際郵輪前往日本。

台灣喜歡賭博的人不在少數,林小姐說,對喜歡賭博的人來說,船上的賭場很吸引人,但她未在這次旅程中下場賭錢。

不過,林小姐認為旅程有些地方亟待改善,包括狹窄的船艙空間,自助式餐飲的品質也讓人失望。

但整體而言,台灣郵輪生意的前景看好。政府有意發展這項產業,消費者的需求強勁,而且特別設計的行程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特別是「機+船」套裝行程。

基隆港最近投資新台幣5,000萬元建置電子通關系統,讓入境程續部分自動化。基隆港務分公司總經理劉詩宗說,這項設施應可大幅縮短旅客登船與下船所需的時間。

政府也希望入境旅客在台灣停留時間能夠加長,因此推出補助計畫,吸引郵輪業者延長靠港時間。如果郵輪停留至少7小時,業者可獲得7,500美元,如果停留12小時以上,補助金額是15,000美元。

除了這個誘因,可能更重要的是改善旅遊景點。如果旅客有7到12小時可在基隆停留,他們能做什麼才是更重要的問題。購物當然是個選項,基隆市要滿足這項需求,可以成立免稅購物中心。

但旅客到哪裡都可以買到免稅品。基隆把重點放在強化市內獨特及歷史景點的品質,這點要給基隆市按讚。在和平島公園可以看到東北岩石海岸的美景,它過去遭到忽視,但已經重新開放,公園內有海水游泳池及更衣設施,還有個遊客中心,販賣高品質的本地產品。

此外有計畫要強化基隆的基礎建設,包括建造會展中心、整建基隆港西側碼頭,甚至可能將台北捷運從北市東郊的商業中心南港延伸到基隆。如果最後這項計畫付諸實施,可以將基隆整合進入台灣的經濟與政治首都,進一步提升基隆未來的地位。

劉詩宗說:「郵輪事業的興起,是推動所有這些發展的力量。這是基隆改變面貌的黃金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