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養綠公投過關
2025廢核目標依舊

Construction of the controversial Lungmen nuclear power plant was never completed and the plant has now been mothballed. Photo: PiChi Chuang

由於存在政治與實質障礙,台灣核電廠延役的構想幾乎不可能實現。

去年11月,台灣在核能發電的議題上似乎出現180度的轉變。採取反核立場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在2016年勝選,但選民在11月公投時否決電業法的一項修正條文。這項條文原本規定台灣所有核能發電設備要在2025年停止運轉。

今年5月7日,立法院依公投結果將電業法這項條文廢除,這表示法律不再規定台灣最遲必須在2015年廢止核能發電。理論上,這項修法可以為2015年以後繼續利用核能發電鋪路,包括讓目前在運轉中的核電廠延役,甚至讓已經封存的龍門核電廠(核四廠)開始運轉。

不過,這次公投結果對現狀幾乎沒有帶來任何改變。台電做為獨占性國營企業以及在台灣唯一利用核能發電的公司還是只有利用兩座核能電廠發電,每座電廠各有兩個發電機組。在台灣整體用電需求中,核電目前所占比例大約是8%至9%。

台灣的核電機組商轉執照最晚一張是在2025年5月18日失效,經濟部長沈榮津表明,目前運轉中的核電廠都不可能延役,核四廠也不可能運轉發電。

清華大學核子工程教授葉宗洸教授是推動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公投的要角之一。他說:「我們把電業法那個條文拿掉,以為可以排除政府繼續使用核電的障礙,但他們不管,繼續固守非核政策。」支持核電的活躍人士成立「核能流言終結者」組織,藉著「以核養綠」的口號讓公投過關。

政府抗拒核能,並非台灣繼續利用核能發電唯一的阻礙,最棘手的問題之一是如何處理帶有輻射性的核電廢料。

在過去40年,台灣的3座核電廠累積大量核廢料。由於沒有安全儲存的方法與地點,這些廢料一直放在核電廠的廢燃料棒冷卻池裡。在位於新北市的核一廠與核二廠,廢燃料棒的數量已經放滿冷卻池或甚至已經超出容量。

事實上,核一廠40年的商轉執照尚未到期,但已被迫停止運轉,原因是已經沒有地方可以放置廢燃料棒,反應爐也就無法補充新的燃料棒。最後一批廢燃料棒繼續放在爐心,台電被因此迫讓核一廠的冷卻與其他緊急系統繼續運作。因此,這座電廠雖然已經停止運轉,但這個關閉有如暫時而非永久性的,這又使得除役的措施也必須展延。

核二廠廢燃料棒的儲存空間已經擴充,因此一號機可以繼續運轉到執照在2021年12月27日到期為止,二號機則可運轉到2023年3月14日。

台電曾提出利用乾式儲存罐做為臨時性的核廢料儲存方式,但國民黨籍的前任新北市長朱立倫與現任市長侯友宜都拒絕發給許可。他們擔心這種臨時性的儲存方式會變成永久性,因為全世界幾乎沒有政府真正解決核廢料永久儲存的問題。核一廠內有乾式儲存罐,但目前未使用。

公投過關後,國民黨內部再次相信核電可以當做2020選舉的議題。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高雄市長韓國瑜8月間在台北市美國商會的午餐會上表示,在兩個條件之下,他可以接受核能發電:人民支持,安全無憂。

清華大學教授葉宗洸說,如果支持核電的中央政府保證,在找到適合的永久儲存地點之後,廢燃料棒將運離核電廠,他相信新北市目前的當政者會批准使用臨時性的乾式儲存罐。

即使乾式儲存罐獲得新北市批准,廠內的廢燃料棒也全部從冷卻池移走,核一廠還是不太可能延役,因為它的商轉執照不久之後將會到期,而且反應爐設計老舊,產能偏低。

核二廠欠缺臨時儲存空間,必須建造乾式儲存設施,冷卻池必須清空,然後延役申請要送交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審核。葉宗洸說,如果一切順利,這些事情最快可在2026年全部到位。

核四廠據說完工率達到95%,但這個歷時多年的計畫重啟的機率非常低。核四計畫歷經多年抗爭,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廠事故使得抗議聲浪升高,2014年,馬英九政府下令將核四廠封存。如果要恢復核四計畫,進入商轉,光是一號機估計要花新台幣100億元,加上2到3年的施工,二號機要花5到6年,工程費400億元。核四計畫到目前估計已經花費3,000億元。

這表示目前只有屏東的核三廠適合延役。核三廠兩個機組的商轉執照分別將在2024年5月18日與2025年5月17日到期,符合原能會延役必須經過5年檢查與審核的期限規定。此外,核三廠的廢燃料棒冷卻池容量還可使用20年。但經濟部長沈榮津以民眾反對為由,排除核三廠延役的可能性。

在此同時,台灣支持核電的一方並未放棄。核能流言終結者在進行連署,準備在2021年再推出兩個公投案,一個主張重啟核四,另一個要求最遲在2030年,核能發電占比不得低於燃煤發電。

若要達到那個目標,核能發電量必須大幅提高,這可能需要增建好幾座核能電廠,不然就是燃煤火力發電量必須大幅降低。燃煤發電目前約占台灣發電量的45%。政府的目標是到了2025年,台灣半數發電量是靠天然氣產生,30%靠燃煤,20%靠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