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退休金自選投資平台」將進行為期兩年的實驗。
從歷史角度看,台灣在退休金方面的做法向來保守,比較傾向讓民眾獲得一定程度報償。但如同台北美國商會長期在年度台灣白皮書的論述一樣,這種做法並不一定符合所有投資者的最佳利益。許多公民其實更願意,甚至渴望承受較高風險,以期獲得更大收益。
隨著時間改變,選擇更多元廣泛,由個人能力來承擔風險的概念已逐漸獲得支持。台灣大眾在投資意識和知識方面更趨成熟,許多人越來越關注自己在晚年所能享有的生活品質。
六年前,為提供更大的靈活度,私校教職員工退撫儲金制度進行重組,參與者可以從三種採用不同的投資方法的投資組合選擇其中一種。2017年各自的回報率分別為1.31%(保守型),5.60%(穩健型)和9.76%(積極型)。
此外,2017年底成立的生命週期基金會根據投資者的年齡自動調整其他三個投資組合分配,進而減少隨投資者年齡增長所產生的風險。
為了讓類似「退休金自主投資制度」的方法更廣及大眾,政府去年核准了一項實驗性國家退休金計劃,大部分比照私校教職員工退撫儲金新制模式。該計劃由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股份有限公司(TDCC)與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TPEx)的合資企業—基富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執行。
計畫將於今年下半年開始,為期兩年,目標為招募10,000名參與者,參與者能從三家基金公司提供的一系列產品中挑選投資標的。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與顧問商業同業公會(SITCA)也參與監督計劃執行。
台北美國商會資產管理委員會成員普遍欣然接受此突破性做法,但部分人士表示遺憾只有三家基金公司參與實驗。他們提到,台灣勞工退休金改革未來會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教育大眾,讓大眾了解要為退休做準備有哪些選擇。應該讓更多資產管理公司參與國家退休金計畫,才能擴大增加計畫中關於財務之大眾知識和資訊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