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法規對進口造成衝擊。
去年台灣進口價值2,760萬美元的有機食品飲料,讓台灣成為該類型產品在亞太地區最大的市場之一。
儘管有機產品被視為具備強大市場潛力,然而,由於台灣若干法規嚴格要求,預計未來幾年進口成長率將放緩。因此,位於華府的有機貿易協會總部預測,未來幾年,其他亞太國家如中國、日本、印度和韓國的有機包裝食品飲料銷售總額都將全部超過台灣。
開發市場的最大障礙一直都是台灣管理有機產品農藥殘留許可量的程序。農委會(CoA)職責是決定允許在台使用的農藥種類,以及進行有機農產品驗證。農委會對傳統農產品的農藥安全用量維持嚴格的零容忍政策,但在有機農產品上卻沒有個別標示用量。
觀察家批評此一程序並未採取其他多數主要國家(如美國或歐盟)的市場慣例。例如,美國對有機食品飲料的默認值,是自動設定為傳統農產品最大農藥殘留容許量的5%—這種標準准許沒有直接噴灑農藥的作物得以因環境漂移而吸附極微量化學物質。
好市多法規事務經理莊人樺表示,由於法規限制,近年來進口有機油品困難重重。他說:「過去三年,橄欖油等有機油品進口的數量非常少,因為在其他國家認定為有機油品的油中發現微量化學物質。」符合出口國的設置標準,卻不能滿足台灣對有機產品嚴格且幾近零容忍的政策。
更複雜的是每次進口產品都被要求必須重新申請,讓保存期限原本就很短的有機產品期限縮得更短。莊說:「這表示產品只有非常短的時間可以銷售。」他強調,對進口用於其他有機產品的有機原料而言,保存期限縮短所造成的問題尤其嚴重。
另一項新發展是台灣的「有機農業促進法」,於今年5月30日生效,預計將對國際貿易產生廣泛的影響。對於為取得有機農產品出口許可到台灣的其他國家而言,該法規要求這些國家必須與台灣完成簽訂雙邊協議,准許台灣有機農產品外銷到該國市場;否則該國有機農產品就必須依照台灣驗證基準驗證。目前取得向台灣販售有機農產品許可的22個國家取得一年寬限期改善以符合新法規要求。
美國在台協會(AIT)正積極與台灣進行有機同等性之採認。美國在台協會農業組組長彭裡指出:「我們了解台灣的價值是作為美國有機產品製造商的重要市場,並將於2020年5月的最後期限前持續與台灣當局接觸,以防止不當的貿易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