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自唐朝(西元618~906年)以來就是農曆年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台灣人近幾年開始找尋一些創新的方法來慶祝這個節日,而今年的中秋節日期是 9 月 13 日。
中秋節的精髓就在於戶外賞月,通常會邊賞月邊享用和中秋節有關的兩樣食物:月餅和柚子(亞洲柑橘類水果,葡萄柚為柚子與甜橙的混種)。
在過去幾十年中,這個慶祝中秋節的習俗也在台灣發展成和親朋好友一起烤肉,通常是在日式小烤架上烤。這個習俗迅速地在台灣變得普遍,事實上,它導致的空氣汙染相當驚人,以至於政府目前並不鼓勵人們這麼做。
許多人相信烤肉這個習俗源自於萬家香在 1986 年的經典烤肉醬廣告,廣告詞「一家烤肉萬家香」就是從那時開始紅起來的。
「每個人都記得那個廣告,但沒有人知道為什麼中秋節跟烤肉有關。」台北君悅酒店行銷副總監 Eli Li 說。
但萬家香的行銷顧問 Sam Fan 很快就糾正了這個誤解,他解釋烤肉的趨勢早於這則廣告。民生日報在 1978 年的文章也證實了這點,當時在風景區露營和烤肉越來越受歡迎,也成為賞月更有趣的方式。
當商人們發現台灣家庭喜歡在中秋節時在戶外烤肉,他們當然就會尋找發展烤肉醬的機會,並以中秋烤肉為賣點行銷烤肉醬。萬家香和競品金蘭醬油,在今日扮演了中秋節與烤肉結合的重要角色。
而在中秋節烤肉這件事也引起了政府及環保團體的憂慮,根據台灣環境資訊中心 2013 年的報告,中秋節的空氣懸浮微粒(PM10)會比平日高出 1.7 倍。為了降低對健康的不良影響,中心建議使用燃燒比較慢的無煙木炭,或是使用瓦斯爐及烤箱來烤肉。因為空氣汙染及對環境製造的髒亂,台北市政府甚至在去年禁止市民在河濱公園和一些地方烤肉,讓烤肉愛好者們相當懊惱。
深具台灣本土特色的「月餅」,也是另一種慶祝中秋節的方式
近幾年市場還有另一個趨勢,也就是出現了越多越多種類的月餅。傳統月餅的內餡只有幾種選擇,其中又以紅豆最受歡迎,通常裡面也會包鹹蛋黃來象徵滿月。
儘管有些人喜歡傳統口味,仍有許多人覺得這對現代口味來說太膩了,他們歡迎更廣泛的選擇。無論客人是送禮還自用,飯店業的龍頭和烘焙坊們每年都賣出許多月餅,也因此他們將每季視為推出全新口味的機會。
台北君悅酒店餐飲管理經理 Ivy Peng 表示客人總是會想要新的東西:「月餅有幾千年的歷史了,人們因為從小就吃同樣的口味長大,所以非常了解。」她說:「但如果你每年都吃同個口味,你有可能就會覺得膩了。」
近幾年,台灣的師傅們從在地食材中發想,實驗出許多不同種類,甚至是東西方都能接受的口味。根據台北晶華酒店的資深點心師傅 Kevin Zheng 的說法,月餅的現代定義相當廣泛,跟傳統定義上的月餅來比的話,可能會更接近台灣本土糕餅,像是鳳梨酥或太陽餅。
2018 年,台北晶華酒店在月餅中挑選了各種各樣的台灣茶,包括烏龍茶、包種綠茶、紅茶和台灣高山茶。Zheng 說:「我們試圖以台灣的當地食材為起點,加入西式糕點中最好的元素製作台灣月餅。」
因為台北晶華酒店接待國際客群,Zheng 便嘗試想要融合台灣與西方食材,以銷售數字來說,最近最受歡迎的是璽月月餅禮盒,由桃山餅皮搭配鳳梨奶黃餡,是為了紀念酒店創立 25 周年發明的。
而 Zheng 個人最喜歡的則是娜滋特,是受德國影響做成的月餅,由核桃麵團、堅果、鳳梨及焦糖製成。中西合併的月餅持續產生需求,也因此酒店開始提供鳳梨奶黃酥,一種長方形的糕點,介於鳳梨酥和月餅之間,是常年受歡迎的禮品之一。
而台北君悅酒店則不選擇融合傳統與新潮的口味,它們每年提供給客戶兩種月餅禮盒來選擇。一種是小一點的非傳統月餅,另一種則是大一點的傳統月餅。
「經典口味像是 XO 干貝醬、蓮子、桂圓和芝麻核桃會包在大一點的廣州月餅。」Eli Li 以比較豪華的那份禮盒中的某些口味做證明。
而另一種較平價的商業禮盒走的是「茶與水果」的概念,包含了三種台灣茶:日月潭紅茶、麥茶和包種茶;對應了三種台灣代表性的水果:鳳梨、百香果和芒果。和晶華酒店一樣,君悅酒店致力於將台灣作為他們月餅的主要靈感來源,這個想法也應用到禮盒包裝上,他們使用了日治時期常用的花卉圖樣的馬賽克。
在發明新口味的時候,Li 觀察到「適量」是一個重要關鍵。「對那些在意健康的客人們來說,新口味的月餅如果不要太油、太鹹或太甜是最棒的。」他表示,「新口味應該要讓人感到新鮮,但又不要像榴槤那麼強烈。客人喜歡一點小改變,但不喜歡太過於創新的東西。」
雖然君悅酒店是國際品牌,它們也了解到需要迎合本土市場。Li 說:「對國際品牌來說,接觸本土文化對於建立起這個市場和全球的橋樑是非常重要的。」
作為亞洲和西方世界的文化大熔爐,台灣的文化特性在於他能夠吸收來自不同國家的傳統,並且創造出新的傳統。舉例來說,當問到 Li 他從小如何慶祝中秋節時,他想起的第一件事就是戴柚子帽。
「我小時候都這樣做。」他回想,「就算長大成人,出於習慣我也會戴。」
這個把精雕柚子皮戴到自己或小孩頭上的習俗,不僅呈現了可愛的視覺效果,也是台灣慶祝中秋節的獨到之處。雖然沒有人知道這個習俗的由來,在中秋節吃柚子在台灣和中國南部沿海都很常見。有個簡單的解釋,就是柚子在九月到十月間當季,完美符合了中秋節的時間。
中秋節不僅是讓親人團聚的理由,更象徵了感恩的精神
在中秋節的傍晚,家庭們會團聚在一起欣賞滿月的美。父母們可能會告訴小孩嫦娥的故事,月亮女神和她的丈夫註定永遠分離。
他們也可能會提到一首所有學中文的孩子都得背的一首唐詩:《靜夜思》,也就是李白的經典詩句的出處:「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詩讓人聯想起這位孤獨的詩人,他從被流放的政治家轉型成作家,就這樣充滿渴望的望著他床前的月光。這首詩捕捉到了在離家遙遠之處度過節日的荒蕪感與懷念的心情。所有節日都是讓親人團聚的理由,但中秋節將親人團聚和感恩的精神融入了它的精隨中。中文字的「團圓」字面上的意思是「團成一個圓」,讓人聯想到這個節日中要賞的滿月及傳統月餅的形狀。
中秋節的起源要追溯到唐朝,因此月餅也已存在好幾千年,甚至可能在改朝換代中發揮作用。根據中國民俗,明朝革命中開國皇帝朱元璋和忠臣劉伯溫將月餅發給他的下屬們,以此暗示將在農曆八月十五起義。而最終這場革命讓他們推翻了蒙古統治的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