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立四十  「程」就非凡:

中鼎40年紮根國際化成就最值得信賴的全球工程服務團隊

中鼎集團(CTCI)成立於1979年,於1993年掛牌上市,為台灣第一家工程服務業上市公司,40年來秉持「專業、誠信、團隊、創新」的企業文化精神,屢獲國內外知名業主指定為最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活躍於煉油石化、電力、環境、交通及一般工業等工程領域,實績遍及亞洲、中東和美洲等地區,在全球15個國家設有營業據點,擁有超過7000名專業的工程團隊。

過去:從財團法人到公司化 轉型統包奠定國際基礎

中鼎能成為台灣第一、全球百大的工程服務公司,關鍵之一是從財團法人走向公司化。中鼎前身是財團法人中國技術服務社(簡稱中技社),中鼎集團總裁余俊彥說,他曾代表中技社到沙烏地阿拉伯競標2000萬美元的工程,業主一聽到當時的基金規模只有新台幣45萬元相當於1萬美元,自然不敢交付工程。直至民國68年,中技社為了突破國際業務的發展瓶頸,集資轉投資成立中鼎,當時員工僅約800人,卻是整個集團發展的轉捩點。

中鼎早期主要業務是煉油石化業建廠工程的設計和建造,但當時台灣石化業起伏不定、內需市場太小,難以支撐成長,因此中鼎將觸角擴展到中東、東南亞等國際市場,從國際大廠的協力廠商做起。

1990年代日本人把統包(EPC)模式引進市場,工程決標就確定整個預算,加上有事只需找大包商,讓這種「包山包海」的turnkey模式在市場大受歡迎,於是中鼎積極於兵家必爭之地的中東地區投石問路,陸續取得承攬小型涵蓋設計、採購、建造的EPC統包工程機會,從小型專案開始,一步一腳印累積國際專案執行經驗。

「我們慢慢轉型,從小包商開始,門檻越來越高,競爭者就越少,利潤會比較好。」余俊彥表示,雖然中國、印度很多公司想追上來,但中鼎始終保持一定的領先距離。

中鼎從1980年代後期開始成立海外子公司,以支援母公司工作、爭取當地大型工程機會。中鼎在全球擁有40多家關係企業,這些「小中鼎」和海外約2000名工程師整合集團資源「打群架」,為中鼎開疆拓土。不過,余俊彥坦言,光是煉油石化工程,餵不飽中鼎全球7000多位工程師,因此中鼎逐步跨入非石化產業領域,包括鋼廠、捷運等。每當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進入台灣,中鼎都能掌握機先,跟著「國際大咖」學習成長,並且跑在同業前面。

現在:品牌再造 永續競爭力

為深耕全球國際市場,提升企業知名度及競爭力,中鼎在2016年啟動品牌銳變計畫,向國際行銷「最值得信賴」的品牌形象,並接續啟動集團史上最大的組織重整,集團組織以決策中心為最高指導單位,並將海內外公司依業務屬性整併為工程、智能、資源循環3大事業群,加上提供集團整體後勤管理與服務的總管理處。

工程事業群以EPC統包工程為主,目標成為技術導向公司;資源循環事業群已打入焚化、太陽光電、循環經濟等領域,連續多年獲利超過一個股本;智能事業群負責智慧工廠和機電管理系統,朝智慧住宅、智慧商場等方向邁進,是余俊彥口中的「明日之星」。

除了工程創新,中鼎也善盡企業社會責任,致力以工程專業推動永續發展,余俊彥強調,對中鼎來說,CSR並不只是捐錢做公益,而是要將CSR轉化成企業核心競爭力,並致力使其成為企業DNA。所以中鼎推動全員CSR,以「統包工程智能化(iEPC)」、「智慧工廠」、「循環經濟」和「綠色工程」等四大核心本業為執行主軸,讓集團全員從日常工作與生活中親身實踐CSR永續精神。中鼎在CSR的努力及優異的經營績效,連續4年入選DJSI道瓊永續指數成分股企業,更獲得多項國內外大獎肯定。

未來:軟硬兼備 續創輝煌40

中鼎2018年新簽約金額突破新台幣1000億元,創歷史新高。短期目標2020年營收達新台幣1000億元,希望在中東、亞洲、美國等市場爭取10億美元以上標案;長期目標是集團規模達50億美元,與日本千代田、日揮等國際級工程公司並駕齊驅。

余俊彥很清楚,要實現中鼎成長的目標,必須「硬實力」和「軟實力」兼備。硬實力的強化包括預計2020年推出1.0版的iEPC智能化統包建廠系統(intelligent EPC),將統包工程中的設計、採購、建造、試車等各自獨立的系統串接起來,優化工程效能;近年更加速關鍵人才的養成與培訓,讓人才培育的速度跟上集團國際化拓展的腳步。軟實力方面,要讓全世界看到CTCI就聯想到「最值得信賴」,讓客戶放心把工作託付中鼎。

隨著國際化腳步拓展,余俊彥相信,在軟硬合一的努力下,加上全體同仁一起實踐「I am CTCI. I am Reliable.」的精神,朝一致的目標前進,中鼎定能以「最值得信賴」的服務品質獲得全球認同,再創下一個輝煌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