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外交關係,但兩國照樣進行各種領域的合作
台灣關係法制訂到今年滿40週年,台灣與美國這40年來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但兩國基礎深厚的友誼與廣泛的合作並未因此減弱,兩國對此可以感到滿意。
事實上,許多人認為,目前是許多年來美台雙邊關係基礎最穩固的時刻。有很多長年支持台灣的美國人士在川普政府擔任高階職務,共和、民主兩黨的重要國會議員經常針對台灣發表令人鼓舞的談話,並且提出強化美台關係的建議。
美國對台承諾一個看得見的表徵,將出現在5月6日。美國在台灣實質的大使館美國在台協會(AIT)將在那一天,開始在位於台北市內湖區的嶄新大樓辦公。AIT在內湖的新館耗資2億5,560萬美元興建。在軍事協助方面,美國可能即將批准重大對台軍售案。台灣上個月正式提出為空軍採購66架F-16V戰機以及為陸軍購買M1艾布蘭戰車的要求。據報導,川普政府與美國國會可能同意這筆交易。
美國更加注意台灣的原因,部分可能在於美國與中國的關係惡化。在川普總統主政之下,美國政府因為認為中國採取不公平的貿易手段,在對中國進行關稅戰。對於中國在南海的侵略性作為以及中國對印太地區安全的潛在威脅,華府也已表達關切。
美台關係緊密更深一層的原因,在於兩國政府經常提到的:民主、自由與人權的共同價值。最近一次有美國高層官員提到這一點,是國務卿龐佩歐2月在密克羅尼西亞峰會上讚許台灣說,台灣是個「民主成功的故事,是個可以信賴的夥伴,也是這個世界上一股善的力量」。
在這個互信的基礎上,兩國政府進行的合作項目超出美國或台灣一般民眾的瞭解。例如:
- 國防:美國與台灣軍方的代表經常聯繫,討論台灣的備戰狀態與區域戰略計畫。台灣軍方的精英部隊與戰鬥機飛行員到美國受訓。
- 太空計畫:在過去近20年,台灣的國家太空中心與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聯手發展多個氣象偵測與預報人造衛星。當局在2月宣布,稱為福衛7號的一組共6個衛星已在台灣建造完成,正準備送往美國發射。
- 數位經濟論壇:美台雙方的專家不時受邀開會,討論會影響電子商務、網路安全與金融技術等日益重要領域的政策議題與法規方向。這些會議衍生出的議題,是兩國政府希望運用台灣在培育創新企業方面的經驗,鼓勵東南亞國家民眾的創業精神。美國國際開發署以及台灣經濟部中小企業將攜手推動此事。
- 為第3國提供訓練: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是美台合作最成功的範例之一。這項計畫讓美國可以利用台灣的專業知識與經驗,為東南亞國家中階政府官員與公民社會專業人士提供各方面的訓練。這些人士是由駐在當地的美國大使館邀請,而這個計畫讓台灣有個難得的機會,可以克服使台灣難以參與國際活動的政治壓力。
這項計畫在將近5年前展開之後,已有16次講習在台灣舉行,有300多人參加,講習主題包括婦女賦權、打擊跨國犯罪、對抗登革熱與茲卡病毒等傳染病,以及透過媒體識讀捍衛民主等。
- 智慧財產權:大約每年一次,AIT安排專門審理智財權案件的美國法官到台灣訪問幾天,與台灣的法官和檢察官分享專業知識與經驗。過去十幾年,台灣在保護智財權方面的執法有明顯進步,兩國法官的接觸是因素之一。
- 環保:台灣與美國在這方面有許多合作,議題包括保育、濫伐與提高年輕人的環保意識等。其中有些計畫是與第3國共同執行。
- 學術交流:透過由美國與台灣政府共同出資進行的傅爾布萊特計畫,過去60年來,共有大約1,600名台灣學者獲得獎助金,可以到美國進行一年的研究或專題計畫。同時,也有大約1,600名美國學者到台灣進行類似計畫。
近年來,負責執行傅爾布萊特計畫的學術交流基金會將業務擴展到提供各種教育援助,特別是在英語訓練方面。基金會每年引進100多名年輕大學畢業生到台灣各公立學校擔任英文助教,特別是在偏遠與貧困地區的學校。
- 人道援助: 美台這方面合作的範例包括台灣眾多遠洋漁船給予遇險船隻的援助。美國海岸巡防隊最近在高雄舉行一項儀式,頒獎給曾協助搜救工作的漁船船東與船員。
- 海洋科學:台灣做為島國,已在與海洋相關的議題方面發展中許多專業技能,例如海洋污染的控制。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研究人員經常訪台分享資訊。在台灣與NOAA的一項合作計畫下,設在台灣的儀器可監測太平洋吸收的大氣汞污染。
- 貨櫃安全:美國國土安全部在高雄港與基隆港派駐官員,與台灣海關官員合作攔截準備運往美國的危險貨物。除了這項貨櫃安全計畫的合作,還有另一項Megaports計畫專門搜查帶有輻射性的貨物。
- 核能安全:一群美台專家每年開會檢視與台灣核能電廠安全有關的資訊。隨著台灣核能機組的使用執照逐漸到期,這些機組在未來幾年將會除役,預料美方專家 將針對除役程序提供有用的指導。
- 水資源管理:台灣與美國陸軍工兵部隊有長期合作,後者對新水壩建築計畫的設計與位置提供建議,並提供清除現有水壩淤泥的技術。
在這些合作之外,還有日常促進與方便兩國間旅遊、貿易與投資的各項作為。
台灣在2012年11月加入美國政府的免簽計畫之後,台灣人前往美國的方便性已經提高。包括台灣在內,亞太地區僅有7個經濟體的人民享有赴美免簽待遇,全世界也只有37個。2017年起,持有台灣護照的民眾可以加入全球入境計畫,成為「受信賴的旅客」,享有在美國機場通關手續簡化的待遇。同時,美國旅客成為最早參與台灣e-Gate電子通關計畫的外國人。
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17年台灣有47萬5,000人次訪美,台灣觀光局的數字則顯示,2018年台灣接待將近57萬5,000人次的美國訪客。
在任何時候,估計有8萬多名美國人在台灣,包括1萬7,000名觀光客,1萬5,000名合法在台灣居留的美國人,以及4萬8,000名具有雙重國籍的人士。
台灣有2萬2,500名學生在美國就學,是美國大學第7大外國學生來源。
美台雙邊貿易額在2018年達到760億美元,比前一年成長11%。台灣是美國的第11大貿易夥伴。AIT的聲明說:「在我們的經貿關係中,商品與服務貿易的範疇逐漸擴展是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台灣一直是美國農業出口產品最主要的買主之一,但這些年來,台灣也成為用於半導體等美國先進技術製造設備的重要買主。」
美國企業一直是台灣重要的外來投資廠商,它們在技術、零售與金融服務等領域扮演重要角色。
在過去數年,台灣企業對於赴美投資展現出更高的興趣。台灣有超過65家公司參加美國商務部去年在華府舉辦的SelectUSA投資峰會,是全球最大的代表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