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快速  中國移民台灣人數減少

Members of a support group for spouses from China demonstrate in front of the Legislative Yuan to advocate more liberal residency status for wives in “cross-Strait marriages.”. Photo: CNA

台灣經濟走緩,加上與北京關係緊張,兩岸通婚的盛況不再

李麗莎(音譯)在2001年來到台灣,當時台灣比中國大陸任何地方都更進步。首都所在的台北市有嶄新的捷運系統、五星級國際飯店,幾乎每條街都有全年不打烊的便利超商,而且台北正在興建全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

李麗莎來自湖北省的省會武漢,那是華中人口最多的城市,跟台北相比落後許多。武漢有1,050萬人口,多數人在市區往來是靠自行車或沒有空調的公車。武漢的地鐵到2004年才開始營運,當地沒有五星旅館,也很少看到24小時營業的便利商店。

1990年代末期,李麗莎在武漢認識她未來的丈夫,他是個台商。隨著兩人感情的滋長,他們搬到台灣,成為夫妻。目前他們跟兩個兒子定居台北。

她對於搬到台灣的決定不感到後悔。她說:「我喜歡台灣。這裡的生活水平好,步調緩慢。」但她對於台灣過去10年經濟發展停滯感到失望。 她說:「這裡的政治人物在經濟方面做得不夠,他們老是只想著下一次的選舉。」

她說,台灣因為只看眼前,已經落後中國大陸的許多城市,「這裡的機會沒有在增加」。

這可能是中國往台灣移民人口近年大幅減少的原因之一。移民署的資料顯示,有將近33萬9,000名大陸配偶住在台灣,幾乎占過去10年新移民人口(53萬3,000人)的65%,但這些陸配多數(約20萬人,占比59%)並非在過去10年來到台灣。

據內政部統計,來自東南亞的外配人數在去年超越陸配,這是2005年以來首次出現的現象。

研究台灣人口變化的歷史學者楊蓮福說,1990年代,當台灣經濟還在蓬勃發展的時候,有些中國婦女夢想要嫁給台灣人,然後搬到台灣來享受相對較好的生活。當時台商遍布中國東南沿海城市,那裡也是許多台灣企業設廠地點所在。

《華盛頓郵報》2004年的一篇報導形容,台海兩岸通婚的基礎往往「是經濟而非愛情」。

移居台灣的中國大陸人數在2003年達到高峰,約有3萬4,000人左右,占當年度全部外來移民的20%,但隔年就只剩1萬500人,此後也未曾明顯回升。

同時,中國經濟從2003到2007年間,每年以兩位數的比例成長,到2012年才下跌到9%以下。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估為6.5%,還是比台灣的成長率幾乎高出兩倍。

諷刺的是,儘管馬英九擔任總統期間兩岸關係的和緩為人所津津樂道,但選擇移民台灣的中國民眾數目變得更少。到了2016年,中國往台灣移民的人口已減到9,000人以下。

內政部長徐國勇接受台北市美國商會TOPICS月刊訪問時表示:「由於對岸經濟近來大幅成長,有些中國民眾選擇留在當地。」

楊蓮福說,因此,15年前中國女子可能會在安排之下,未經戀愛就冒險嫁到台灣,如今就比較不可能這麼做。他說:「當年的通婚有些失敗了。有些陸配來到台灣,發現被(婚姻仲介或他們的丈夫)騙了,她們丈夫的財務狀況、職業或社會地位不是先前所說的那樣。」

融合的障礙

很確定的是,陸配要融入台灣社會,面臨特別的挑戰,其中最主要的包括必須等待6年,才有資格取得中華民國國籍。其他國家的移民只需等待4年。

事實上,在中華民國法律之下,陸配不算是「外國」人民,他們的地位是受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規範。根據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的資料,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是要在「國家統一前,為確保台灣地區安全與民眾福祉,規範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之往來,並處理衍生之法律事件」。

今年8月,民主進步黨籍立委蔡易餘在臉書貼文,為陸配與外籍配偶的差別待遇合理化,讓這個議題受到關注。他在這篇後來刪除的貼文中說,北京當局對外國航空公司施壓,要求把台灣標示為中國的一部分,而且使台中市無法主辦東亞青年運動會。根據英文Taipei Times在8月的報導,蔡易餘在貼文中說,在中共的打壓下,「我們把陸配和外配做差別待遇,剛剛好而已啦!」

民進黨立刻與蔡易餘的發言劃清界線。Taipei Times引述民進黨發言人吳思瑤的話說:「所有在台灣努力生活、為台灣共同打拼的新住民,包含陸配,都是我們的家人。」

內政部長徐國勇說明指出,「對於中國人民入籍的規定有法律因素,完全不是出於歧視」。

李麗莎說,她剛到台灣時覺得,如果別人發現她是從大陸來的,對她的態度就會不一樣。「倒不是對我不好,但他們對我可能就不那麼開放。他們會比較小心一點。」

這些年來,這類情況變少了。她認為這個度上的改變,是因為陸配已融入台灣的社會,兩岸的交流也變多了。她說:「在台灣碰到大陸來的人已經不那麼稀罕,因此本地人在接觸到大陸人的時候,就比較放鬆了。」

但分析家說,北京一心想要併吞台灣,因此台灣民眾對大陸移民難免會有些疑慮。楊蓮福說,中國共產黨可以影響5%到10%的選民,讓他們投票給北京偏好的親中候選人,方法之一是透過已經取得中華民國國籍因此可以投票的大陸配偶。

楊蓮福說:「中國政府會留意移民到台灣民眾的動向。」

根據英國朴資茅斯大學研究員莫梅索2015年12月在theasiadialogue.com網站發表的評論,在32萬9,215名的陸配當中,有12萬2,269人已取得中華民國國籍,可以在2014年11月的選舉中投票。

此外,她指出,陸配在台灣成立好幾個據稱是支持統一的政黨,包括中國生產黨、中華新住民黨和台灣新住民共和黨。

但莫梅索寫道,這些政黨的出現,應被視為陸配對於在台灣「長期遭到歧視與邊緣化」的反應,包括「主要政黨忽視這個族群的願望與需求,以及他們的日常生活與意圖遭到政治化」。

她在結論中說,陸配有了投票權之後,獲得了「改變不公平待遇的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