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東協會員國的移民最近出現成長,與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不謀而合
台灣與東南亞國家協會會員國的關係漸趨緊密,東南亞國家移民到台灣的人數也穩定成長。根據官方統計,從2010年到2016年,台灣的東南亞移民從13萬人增為17萬人。去年,台灣人與東南亞民眾通婚的件數超越台海兩岸通婚的件數,這是2005年以來首次出現的情況。
除了嫁到台灣的女性之外,來到台灣的東南亞國民有許多是男性勞工與照顧台灣老年人口的女性看護。台灣政府希望未來能從東南亞吸引更多技術專業人才,以因應人才外流的老問題以及人口成長停滯的現象。
內政部長徐國勇在接受訪問時表示:「台灣外來移民的影響都是正面的。」他說,持續有東南亞人民移居台灣是正常現象,「因為我們從古時候就是個移民國家」。他並說,台灣人民的祖先除了來自中國大陸,跟南島民族和日本也有關係。
東南亞移民肯定在成為台灣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台灣經濟的生產力與人口的多元化都有貢獻。有時他們會擔起本地民眾不願從事的辛苦工作;如果沒有東南亞勞工,台灣建築業的效率就會差很多。同時,東南亞看護讓許多台灣的老年人可以享受較好的生活品質。
但對於蔡英文總統的政府來說,加強與東南亞關係的做法有個重要的政治層面。在馬英九總統任內,台灣專注於與中國發展關係。蔡政府對於台灣高度依賴中國感到關切,便把前總統李登輝往東南亞發展的政策拿出來,修訂成為「新南向政策」。
蔡政府強化李登輝的政策,把焦點不僅是放在加強對東南亞的投資,同時也重視把東南亞帶到台灣。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執行長、政治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執行長楊昊表示,包括他們的下一代在內,台灣很快將會有100萬「新台灣人」,其中很大部分是來自東南亞。根據教育部統計,在台灣的幼兒園和小學,已有8萬名小孩生於父母其中一人是越南裔的家庭,有2萬名小孩的父母其中一人是印尼裔。
楊昊說,隨著台灣東南亞移民的增加,「台灣不再只是東北亞的最南端,而是在成為東南亞的最北端。對歷史上以認同中華傳統為主的社會來說,這是個重要的典範轉移」。
楊昊認為,東南亞移民人數在未來幾年將會持續增加。他指出,台灣的基本工資被本地人認為偏低,但卻高於東協任何國家,包括區域內發展程度最高的經濟體如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他說,隨著台灣人口老化,對於勞工、看護和其他種類工人的需求只會越來越高。
楊昊研究發現,來自越南的外配特別勤奮,她們在台灣生根之後,可能會做起小生意,包括非正式的借貸,以服務其他越南移民。他說:「有些越配甚至不必靠丈夫,做到經濟獨立。她們能做到這一點,就說明了台灣能對移民提供良好的商機。」
同時,從政治觀點來看,鼓勵東南亞移民符合蔡政府不側重中國的政策。研究台灣人口結構變化的歷史學者楊蓮福說,來自中國的移民可能帶有國家安全的潛在風險,來自東南亞的移民則沒有這個問題。
吸引專業人士
觀察家說,在個人層面,台灣民眾逐漸接受東南亞的移民,但好幾位接受台北市美國商會《TOPICS》月刊訪問的移民表示,從機構的角度來看,還需要改進。
Jenny Lu是生於菲律賓的華僑,但不是菲國國民。她的父母親在1996年把她送到台灣,進到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就讀。她後來在台灣拿到大學學位,現在是高中英語教師。
她說,她搬到台灣之後,花很長時間都沒能拿到中華民國國籍。她在台灣生活多年,但只拿到「僑胞護照」,上面沒有身分證字號。有那個文件,她可以前往新加坡和南韓,但不能去美國。她說:「他們叫我『有國家的時候』再去。」
台灣最近修改移民法,讓 Jenny Lu終於在兩年前拿到中華民國籍,但她對於花了那麼長的時間還是耿耿於懷。她說:「我此刻是註定要在這裡。我確實喜歡台灣的安全性以及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因為菲律賓的貪腐和污染,我不會回去住在那裡。」
但Jenny Lu仍不習慣台灣保守的儒家文化。她說:「大家的臉皮很薄。他們注重的是外表,而非內在,這讓我很難接受。」
但她計畫短期內還是要住在台灣,因為她喜歡她的工作。她說:「在這裡的高中教英文,是我可以長期從事的工作。」
Andy Do是越南公民,在台灣有永久居留權,而他在台灣的工作也很順利。他在彰化大葉大學取得電腦碩士學位之後,進入美國衛星定位公司Garmin International台灣分公司任職。他說,他的薪水高、工作有意思,而且工時合理。
他說,要謝謝台灣政府讓具有技能的專業人士取得更多機會。他特別舉出外國人在台居留證規定放寬,讓外國專業人士在轉換工作時,可以保留居留證最長達6個月,同時可以保留全民健保。
他說:「之前,如果你被開除,必須在兩個星期之後就離境。如果你要換工作,除非你(在離職之前)能夠事前跟新的雇主辦好所有的文件,你還是先出境。」
Andy Do說,在台灣7年期間,他看到本地民眾對東南亞移民的態度有所改變。他說:「台灣的社會如今對東南亞民眾已經比較熟悉。在過去,他們以為我很有錢,才能夠來這裡學習,因為當時唸工程的越南留學生並不多。其實我是拿了全額獎學金和生活費。」
他敦促台灣政府放寬外配的工作限制。他太太也是越南人,有大專學歷,但依法不能在台灣工作。依據台灣現行移民法規,只有高階外籍專業人士的妻子可以在台灣工作。
他說:「內人需要再等5年才能取得外僑居留證,也才有權在台灣工作。這樣並不合理。」
同時,因為Andy Do夫婦都是外籍人士,他們的孩子無法輕易進入台灣的公立學校就讀。台灣的公立學校一般只開放給在台灣有戶籍的學生。他說:「這真的不平平。我在這裡工作,有繳稅,但我的孩子卻不能上公立學校。」
內政部長徐國勇告訴《TOPICS》月刊,政府在全面努力協助新移民適應在台灣的生活。他說,移民署與各警察部門有能說東南亞語言的人員,他們能說越南語、泰語和印尼的Bahasa語,此外,政府在全台各地為新移民提供免費的國語課程。
在地方層級,在馬英九擔任台北市長期間(1998-2006年),萬華區成立新移民會館,它的英語官網說明,這個設施提供支持系統,幫助新移民適應台灣的生活,以「走出孤立與無助的弱勢形象」。會館以英語、越語、泰語、Bahasa語提供諮詢服務,包括有關法律問題的建議。會館並提供兒童讀物、兒童遊樂區、卡拉OK設備,讓「每位新移民可以與朋友歌唱同歡」。
同時,新的經濟移民立法鎖定東南亞與港澳地區的專業人才與資本。根據草案,投資新台幣1,500萬元以上於營利事業或購買價值3,000萬元政府公債的移民,同時為台灣民眾提供至少5個就業機會,只要連續在台灣住滿3年,即可申請台灣的永久居留權。依照現行規定,外國人必須在台灣連續住滿5年,才能申請永久居留權。
有些經濟學者質疑這項修法的益處。台灣經濟研究院經濟學者邱達生說:「這項修法看起來像是要藉著提供永久居留證增加人口,結果可能是讓台灣民眾的工作機會被搶走。」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長劉孟俊5月間在英文《Taipei Times》發表評論說,除了使工作更難找,新法可能「帶來社會問題,如果台灣接受大量移民的話」。
金融智庫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敦促政府審慎考量這項修法的衝擊。他說:「我們在走向歡迎更多專業人才的方向,這是肯定的。」但他也說,政府應該要考慮放寬永久居留權規定的社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