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春天,台北美國商會的華府敲門之旅當中,最重要的一站就是拜訪與白宮一街之隔的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美國貿易代表署是負責制訂與協調貿易政策以及和其他國家進行貿易談判的美國政府機構。根據台美1994年簽訂的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美國貿易代表署通常每年會在TIFA的架構下,與台灣高階會晤,嘗試解決貿易投資政策與做法上出現的分歧。
一如往昔,美國商會團隊今年的叩門之旅目標之一就是敦促美國貿易代表署恢復每年召開的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會議,因為這個會議從2016年秋季後就沒再召開過了。另一個目標是確保美國當局了解,近期台灣政府就商會各個委員會所關注的議題上進行交流時所展望的高度積極氛圍。如叩門之旅幾週前公布的2018年台灣白皮書中所述,2017年白皮書的11個未解決議題已經成功解決,加上另外21個議題被評定為「顯示良好進展」,這是前所未有的新高。
在見美國貿易代表署時,台北美國商會被告知,現下尚無派遣美國代表團前往台灣進行貿易會談的計劃。但叩門團隊敦促代表署重新考慮此一立場,強調雙方在貿易問題上應保持持續性的溝通。鑒於叩門團隊對台灣政府積極態度的肯定,美國機構最後還是決定派遣各機構代表前往台灣進行討論。由於美方忙於處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和各種貿易爭端,此團雖未達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的層級,但已屬可貴。
來訪台灣的代表團由美國貿易代表署助理貿易代表助理泰瑞‧麥卡廷(Terry McCartin)代領,團隊成員包括美國貿易代表署、美國國務院、美國商業部及美國農業部的工作人員,代表團9月中在台灣停留將近一星期。拜會台灣相關部會前,台北美國商會安排各商會委員會與代表團會晤以便詳述各問題的最新進展。討論議題包括施行藥品專利連結制度、解決數位盜版問題、制定農藥最大快速殘留容許量、加速醫療設備審查程序、加速投資審議程序透明化、消除所有技術性貿易障礙等。
雖然無法得知美國貿易代表署的團隊與台灣相關部會之間對話的實質內容,但商會的理解是即便沒有重大突破,卻已為未來幾個月有望持續互動奠下基礎。在不確定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會議是否恢復之際,這些進展有其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它有助於開啟台美之間是否有可能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對話。
台灣正面臨於自由貿易協定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的絕佳時機,更需要做足準備,以解決延宕多時的棘手問題。從華府的角度來看台灣,在與中國的貿易戰開打之際,華府更需加強與台灣等忠誠友邦的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