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台灣政府宣佈要推動「5+2」產業創新計畫,並將生醫產業納入重點項目。跨國製藥業者無不密切關注此一新發展,也樂見其成。
台灣確實掌握多項優勢,非常有機會成為一個區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生技醫藥產業發展重鎮。台灣不僅擁有優質的全民健保制度、以高度專業經營管理的醫院,也有才能出眾的醫師及其他各種醫療專業人才。台灣臨床試驗日漸增加,其所產生的研究資料品質頗高,在鄰近各國當中可謂名列前茅。
此外,台灣政府正式宣佈優先扶植生物科技產業以因應未來,也使國內有助生技產業蓬勃發展的相關基礎建設,得以穩定進步。這其中,包括了大學院校各項計畫、輔導新創公司成長的育成中心和加速器,以及各種研究設施,例如今年稍晚會在台北市南港區落成啟用的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台灣法律制度的健全,以及對智慧財產權的有效保護,則是台灣的另一個利基。去年12月「專利連結」終於通過立法,應該對藥品智財權提供了更完整的保護,然而,實際效果究竟如何,端看施行細則能否將大分子藥物(生物製劑)也納入規範。
儘管如此,除非台灣政府決心全面營造一個真正能鼓勵製藥產業積極擴大對台投資的友善商業環境,其他方面的改善,效益依然有限。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之一是在提撥足夠的新藥預算至全民健保(NHI)系統。如果新藥支出預算不足,許多具有新療效的創新藥物,勢必無法或必須延緩進入台灣市場,病患因此無法接受到最新治療方法。
也因為在政府藥價調整機制之下,仍可能有大幅砍價,跨國藥廠對於擴大深耕台灣市場,信心也產生動搖。據悉在2018到2019年度之間,藥品支出預算的降幅,可能達到史上最大的台幣200億元(約6.56億美元),相當於全民健保年度藥費支出總額的12%。
今年4月,在由台北市美國商會與其它單位共同舉辦的「打造台灣成為亞太生醫研發重鎮」研討會上,擔任講者的政府官員都強調,台灣要朝此目標邁進,不能缺少領先跨國藥廠的支持。不過,參與專題討論的製藥產業代表也回應說,如果他們的產品能夠以國際合理的價格順利進入市場,他們會更傾向於批准台灣的大量新投資項目。
台北市美國商會製藥委員會業者代表最近與相關政府部會溝通討論時,提出了以下三項主要訴求:
- 持續增加新藥預算,協助病人及早取得最新的創新藥品。
- 創造一個更公平的藥價調整機制—涵蓋台灣所有專利權仍在有效期限內的藥品。
- 在2019年1月1日正式施行專利連結制度,並把小分子、大分子藥物一併納入制度規範。以採用最高的國際智財保護標準。
若能採取上列行動,為製藥產業創造更健康有利的經營環境,台灣在生醫產業發展策略上,必能佔據更佳位置,贏得更多國際支持,並且透過「5+2」產業創新計畫,在國際生醫產業發展上,真正扮演核心樞紐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