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衛台灣

Taiwan's President Tsai Ing-wen, left, waves from a Zwaardvis-class submarine during a visit at Zuoying Naval base in Kaohsiung, southern Taiwan, Tuesday, March 21, 2017. Tsai talks about the plan of manufacturing submarines domestically in a bid to enhance Taiwan's defense capabilities.(AP Photo/ Chiang Ying-ying)

堅強的本土國防產業可幫助台灣對抗中國持續不斷的軍事擴張

6月下旬,中國兩艘驅逐艦駛進台灣海域,在台灣海峽停留將近一個星期,離台灣西南海岸外的小琉球最近僅60浬,然後才駛離。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機與軍艦近來多次侵入台灣的空域與領海,展現北京當局對目前兩岸關係的不滿,而軍艦接近小琉球,是這一系列行動最近的一次。民主進步黨籍的蔡英文總統在2016年5月就任之後,中國在台灣附近的軍事活動便大幅增加。蔡英文拒絕承認中國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讓中共大為不滿。

兩岸之間的言詞之爭在升高當中。蔡總統在6月間在接受法新社訪問時斥責北京當局的邊緣政策。中央社引述她的話說:「過去兩年,台灣持續承受來自中國的壓力。他們威脅我們民主的生活方式,限縮我們的國際空間。我們(國際社會)必須共同合作,重申我們的民主自由價值,以約制中國,盡量防止他們擴張霸權勢力。」

對此,北京當局給予嚴厲回應。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在蔡英文接受法新社訪問之後,在記者會上表示,蔡英文談話「目的是要在兩岸同胞之間製造敵意」,並且企圖「挾洋自重」 。

她在訪問中說,「面對中國威脅」,台灣有必要加強自衛能力。

談到這裡,就要提起台灣政府5+2產業創新計畫之下的國防工業計畫。蔡政府希望利用台灣製造業的良好能力,壯大本土國防工業,最終使台灣更能夠因應中國解放軍不斷擴充的軍力。由於台灣國防預算在前任馬英九總統任內出現萎縮,蔡英文承諾讓國防支出增加20%,到2025年要增為新台幣3,817億元(125億美元)。

蔡政府希望捍衛台灣的水域與空域。台灣要擊退兩棲攻擊,潛艇將不可或缺,特別是因為中國欠缺反潛裝備。台灣如果有性能較好的軍機,可以防止中國解放軍掌握台灣上空的優勢,或至少可在美軍如預期趕到之前,延緩中國取得空優的時間。台灣也在研發一款先進的噴射教練機,以取代目前已有30年歷史的機型。

英文《台北時報》在7月引述未具名政府消息人士的話報導說,台灣甚至可能發展軍事維修產業,成立波音公司AH-64阿帕契型直升機的區域維修中心。

美台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表示,擴充國防產業對台灣可能有很大好處。他說:「國防產業公司的員工通常都可領高薪,技術水準也很高。這對台灣有好處,因為台灣有低度就業和低薪的問題。在蔡政府讓經濟升級的整體努力當中,這可以是很重要的一環。」

他並且說,堅強的國防工業根基,可提供台灣無法輕易在全球市場上取得的裝備和技術,藉此強化台灣的國家安全。

對蔡政府來說,本土國防工業最重要的計畫,莫過於打造先進的柴油電力潛艇。淡江大學研究戰略與兵棋推演的教授黃介正說:「先進的潛艇具有匿蹤的能力,會讓中國的作戰計畫增添複雜性。」

萬一與中國發生衝突,台灣目前4艘老舊的潛艇將沒有什麼用處,其中的「海獅」與「海豹」是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美國海軍建造,應該送進海軍博物館,兩艘荷蘭建造的潛艇也有40年以上歷史。

潛艦國造計畫在2016年12月展開。政府當時與台灣國際造船公司簽署8,000萬美元的合同,委託設計潛艇。台灣國際造船目前在與海軍及中山科學研究院合作設計8艘1,500噸級的潛艇。如果進展順利,第一艘潛艇將在10年之內問世。設計與建造各需要4年,另外將需要兩年進行各項測試。

今年4月,美國國務院批准提供潛艇建造技術的商業許可,讓台灣的潛艦國造計畫得到迫切需要的助力。《外交官》雜誌7月報導,美國國防工業廠商通用動力公司可能提供AN/BYG-1潛艇戰鬥管理系統給台灣。

華盛頓國際評估暨戰略中心亞洲軍事資深研究員費學禮表示:「台灣的潛艦國造計畫在很快走向無法阻擋的關鍵時刻。」因此,川普政府才決定批准出售美國潛艇計術給台灣。費學禮說:「如果你要獲得商業利益,此刻就必須參與。」

有興趣的不只是美國的業者。目前已經有6家公司提出潛艇設計方案,其中美國和歐洲和有兩家,日本和印度各一家。日本團隊有柴油電力潛艇的設計技術,《外交官》雜誌說,據傳這個團隊在與美國一家國防工業廠商合作。

但台灣的潛艦國造計畫還有一些重要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這個造艦計畫能否成功?一位在國防工業界有多年經驗的人士對此存疑。這位希望匿名的消息人士說:「美國可以提供戰鬥系統給台灣,但台灣國際造船沒有打造潛艇的經驗。我們要如何驗證潛艇可以正常運作?」

這位人士說,負責潛艦國造計畫的領導團隊欠缺經驗,也會是個問題,「跟籃球一樣,教練要好,球隊才會好」。

捍衛領空

要在中國解放軍進攻時防衛台灣的海疆,肯定是艱巨的任務,但要保衛空域的安全,難度更高。台灣的戰鬥機群逐漸老舊,而且中國轟炸機與間諜飛機經常入侵台灣空域,讓台灣的空軍面臨壓力。《亞洲時報》在4月的報導中指出,中國軍機每次接近,台灣的軍機就得起飛攔截和監控。因此,台灣的軍機更常需要維修。

以數量來看,台灣空軍對中國空軍是小巫見大巫。中國有1,700架戰鬥機,在全球只輸給有3,400戰鬥機的美國。台灣空軍只有286架戰鬥機,差距很大。

台灣在數量上無法跟中國空軍相比,比較好的辦法是利用具有技術優勢的戰機殲滅敵機。如果這類戰機的數量足夠,台灣就可讓中國在發動空中攻勢時付出高昂的代價。

台灣有意建造自己的先進戰機。2017年1月,國防部宣布將研發具有匿蹤性能的新一代本土戰機。

費學禮說:「在國內研發戰鬥機以及既複雜又昂貴的零組件需要大量經費,台灣傳統上傾向避免做這件事。跟美國的後勤支援系統連結,一旦發生戰爭,理論上可以讓美國很快提供戰機和零件給台灣。」

費學禮說,台灣新的戰機國造計畫是要對抗中國越來越進步的戰鬥機,例如殲10和殲16。在他看來,台灣已做成結論,認為不能光靠美國來滿足台灣空軍的需求,因此在投入相當多的資源,研發新一代國造戰機的元件。他並說,美國可以出售有效的戰鬥機渦輪風扇發動機,助台灣一臂之力。

美國有可能出售F-35型戰機給台灣。它的性能勝過中國任何戰機,但費學禮說,美國如果不賣F-35給台灣,就需要提供替代戰機的方案,以幫助台灣自衛。

中國雖然無法輕易讓部隊在台灣登陸,但它針對台灣部署的1,500枚彈道飛彈可從遠距離對台灣造成傷害。費學禮指出,台灣也有性能很好的飛彈。他說,台灣自行研發的天弓三型地對空反彈道飛彈的速度超過音速,攔截能力接近美國的愛國者三型飛彈。

他說:「但是,這兩型飛彈有個共同弱點,就是它們的價格很高,要對付的解放軍飛彈威脅卻有這個發展趨勢:走向數千枚廉價、砲彈火箭式精準導引短程彈道飛彈。」他說,雷射或磁軌砲可能讓台灣「輕易扭轉成本比例」,但美國還需要很多年來研發這些武器。

同時,台北和華盛頓必須嚇阻中國的軍事冒險。對台灣來說,這表示要採取正確步驟,以提升裝備和進行人員訓練。台灣軍方的專業與軍事採購程序應該加強。台灣不能再發生像慶富案這樣的醜聞。慶富案是指造船公司主管以詐騙手法,取得用來建造掃雷艦的銀行貸款。此事讓台灣丟臉,外界因本案而質疑台灣發展本土國防工業的可行性。

韓儒伯說,如果台灣與美國和全球的國防供應鍊更加密切合作,將會有「廣泛而重要的國家安全利益」。他說,隨著台灣在關鍵零組件生產方面的重要性提高,「它的戰略重要性也會上升。美國還有可能日本等國家會認為更有理由要確保台灣可以自由決定它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