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美國商會發表台灣白皮書,其中2017年有11項議題獲得解決

台北市美國商會今天於記者會中表示,在《2017台灣白皮書》列出的全部83項議題當中,各委員會認為有11項已經得到解決,這是台北市美國商會自2004年開始追蹤議題進展以來,視同議題解決最多項的一年。同時有21項被認為「有良好進展」也創下新高。

去年2016年白皮書所列出的80項議題當中,沒有一個完全獲得解決且只有8項議題「有良好進展」。相比之下,今年的進步非比尋常。

台北市美國商會會長章錦華表示:「2017年白皮書非凡的進展來自於政府與商會前所未見的合作。我們特別感謝國家發展委員會陳美伶主委的努力。陳主委為了尋求解決方案,細讀商會83項議題並親自多次主持協調會議。」

儘管有這麼多正面的進展,代表超過500家企業、擁有1000位個人會員的台北市美國商會執行長傅維廉強調,台灣的經濟實力還遠遠未達其潛力。

傅維廉表示:「真正考驗將是政府能否在未來幾個月內解決21項有具體進展的議題。」

在已解決議題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製藥委員會建議且立法已通過的專利連結系統。我們期待藉由專利連結的建立與執行,來加強台灣對其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並防止專利藥品遭到侵權。

其他已解決的議題,包括交通運輸與物流委員會提出與關務相關的3項、由人力資源委員會提出的2項,化粧品委員會、公共衛生委員會、不動產委員會、稅務委員會及科技委員會所各提的1項議題。

針對近年外資入台金額都遠低於區域內鄰近國家,《2018台灣白皮書》就如何提昇台灣經商環境的吸引力提出了以下建議:

  • 確保政府各機關擁抱創新精神。台灣的政府首長多已表明,致力於創新是強化台灣經濟最好的辦法。但中基層的各政府機關人員往往對接受創新思維、產品和服務裹足不前。台灣需要堅定地朝著成為區域性的創新和研發中心邁進。
  • 採用新思維來規範勞動基準法中專業與管理人員的工時。為了滿足知識型經濟的勞資需求,專業和管理人員在工時規定方面應該比藍領員工有更大的彈性。
  • 百分之百確保台灣能有持續、充足、價格穩定且具有競爭力的電力供應。在2025年實現非核家園及大幅減碳的前提下,若要現有與未來的製造業投資者有信心在台推動重大的新計畫,政府必需要提供詳細的能源政策發展計劃以因應各種突發事件。
  • 歡迎大型私募基金來台投資。私募基金是亞太地區近年來新投資的首要來源。台灣卻因私募基金在台遇到障礙而沒能成功的引進新投資。有好幾家私募基金公司如今正藉著新的投資案測試水溫,這些投資案的審核結果毫無疑問將決定未來私募基金是否能夠持續投資台灣。
  • 努力確保台灣法規訂定過程的透明完善。政府在2016年有一項重大突破,把新法規的公告與評論期從原本的14天延長為比較合理的60天。如今很重要的是,要盡量減少不適用60天規定的例外情況,並確保所有法規都基於完善的科學證據並符合國際慣例。

藉由《2018台灣白皮書》中的 “致華府建言” (Messages to Washington),台北市美國商會呼籲美國政府持續進行年度性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對話來深化美台經濟交流,並鼓勵美台高層級官員利用台灣旅行法來進行互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