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台灣創業生態

2018 #TaiwanRocks Tour, sponsored by Taiwan Startup Stadium, attends America’s fastest-growing tech conference, Collision, at New Orleans. Photo: TSS

過去三年來,台灣的創業生態蓬勃發展。為了加速創業體系的成長,台灣有必要推動更多監管改革。

台灣政府矢言,要在未來兩年內培育出估值達10億美元或以上的本土私人企業。科技界將這類公司稱為「獨角獸」,是各自所屬市場中最知名的新創公司。

全球名列前茅的獨角獸均來自美國和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叫車平台優步就是其中之一,估值為690億美元;還有住屋共享巨擘Airbnb,估值310億美元。中國的主要獨角獸包括智慧型手機新秀小米(650億至700億美元),以及深具中國特色的叫車業霸主滴滴出行(500億美元)。

美、中擁有龐大的國內市場,可為新創事業提供理想的試驗環境。這兩國的新創公司無須立即擔心進軍全球市場的問題,因為可以先在國內成長至一定的經濟規模。

台灣則非如此。當地居民熟悉科技,確實可為初創階段公司提供絕佳的起步;但國內市場規模太小,無法讓新創公司獲得許多助力。

但這並不意味台灣無法孕育獨角獸。總部位於台北的創業加速器之初創投共同創辦人兼創業專家林之晨表示,政府訂定的目標切實可行。他說:「政府已找到傾聽企業心聲,並將之納入實際政策的方法。」他指出,政府最近放寬創業融資限制,決定開放新創事業發行低面額股票(讓新創事業所有人擁有更多公司控制權),且預料還會推動初次上市櫃(IPO)改革,未來企業可能無須證明具備獲利能力就可上市櫃。

台灣創業
之初創投成立於2010年,目前累計活躍校友新創共323家. (Photo: CNA)

撤銷須先證明獲利能力才能上市櫃的規定,對台灣創業生態圈可能是一大福音。散戶投資人若知道新創公司在台股掛牌會更加順利,將更樂於投資初創階段的企業。而且投資人若相信新創公司有明確的上市櫃目標,企業將更容易發展成為獨角獸。

獲利能力要求是過去時代留下的產物,當時的科技新創公司大多是硬體製造商,會等公司發展到某階段才尋求上市櫃。如今台灣的新創事業通常是實體資產並不多的軟體公司。

部分觀察家推斷,台灣因為市場太小,可能難以培育本土獨角獸。亞洲的獨角獸的確大多來自龐大的中國市場,但幅員迷你的新加坡擁有估值達60億美元的本土版優步――GrabTaxi。該公司正在收購優步在東南亞的業務,但未對外公布金額。GrabTaxi和優步在東南亞交鋒五年,最後來自美國的後者認輸,同意退出東南亞,以交換取得GrabTaxi的27%股份。

林之晨表示:「GrabTaxi能擊敗優步,那麼台灣的新創公司也可打敗科技巨頭。」他指出,GrabTaxi的勝利凸顯培養獨角獸企業的重要性。他說:「對未來世代的創業家來說,此個案是一個彌足珍貴的鼓勵」。

國際化

台灣的新創公司正逐漸朝海外擴張,對整個創業生態圈來說是個好消息,因為國內市場提供的成長機會有限。不過台灣還須採取同等重要的措施――吸引外來投資和創業人才。

台灣的外來直接投資長年不振,去年為110億美元,是自2007年獲得150億美元以來的新高。反觀過去的其它亞洲三小龍如今都已成為外來直接投資的主要目標。南韓去年吸引將近230億美元的外來直接投資,創歷來最高紀錄。新加坡獲得580億美元,香港則高達850億美元。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陳美伶表示,對台灣的新創公司而言,「在各發展階段取得融資仍是重大挑戰」,「成立不久的新創公司可能因為無法獲得初期投資而在掙扎中成長,已發展成功的新創事業則是在尋求出場管道時面臨許多限制」。

她指出,立法院在十一月通過產業創新條例修正案,允許對單一新創事業投資超過100萬台幣的天使投資人(即新創公司的初期投資者)享有最高300萬台幣(約99,430美元)的稅額扣抵。

前述鼓勵措施可能對國內外投資者都具有吸引力,但國際投資人往往較了解投資初期科技新創公司的過程。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的初期創投基金兼種子創業加速器500 Startups曾連續數年積極參與台灣創業生態圈,但自從前大中華區合夥人馬睿在2016年12月辭職後,500 Startups就逐漸減少在台活動。馬睿在500 Startups任職期間熱心協助台灣的新創公司,每年都會數度來台訪問。

台灣投資人反而未踴躍支持軟體公司。媒體新創公司關鍵評論網的共同創辦人鍾子偉表示:「打開天窗說亮話,我完全了解台灣投資者在開口拒絕之前會怎麼做。」「一開始,可能投資者派出的初級分析師會表示對投資躍躍欲試,因為他們熟悉我們的產品。接下來三個禮拜他們會不見人影,最後和我連絡時才說,他們的公司不會投資我們,因為通常由50歲或以上人士組成的公司領導階層無法了解我們的產品到底是什麼,因此不知該如何評估價值。」

鍾子偉接著表示,這種思維「完全是在規避風險,想要掩飾自己的弱點」,結果造成初期新創公司在台灣發展受限。

台灣創業圈缺乏國際人才也是一大問題,尤其是台灣的新創公司必須朝全球擴張才能生存。為了吸引外國人才,台灣在十月通過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透過法規鬆綁、提供租稅減免與退休福利等種種優惠,以及核發就業金卡讓符合資格的外籍人士享有更多就業彈性的方式,鼓勵外國專業人士來台工作。

陳主委表示:「該法旨在讓台灣對外國專業人士具有吸引力,這些人可幫助強化我們的創業生態體系。」

台灣也必須吸引部分海外頂尖科技企業家返鄉,其中有些人在全球科技界舉足輕重,影音分享平台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即是一例。另外還有成千上萬的台灣軟體工程師在矽谷工作,他們的程式編寫專長可為台灣貢獻良多。

誠如之初創投的林之晨所言,陳士駿之類的成功業界人士可以擔任台灣創業圈的導師,「啟發下一代創業家」。對陳士駿來說,以活躍於矽谷的成功台裔創業家而聞名是一回事;在台灣實地工作,和本地工作人員共事,並出席創業圈的各種活動,則是另一回事。他和其他海外頂尖人才回到台灣,或許能直接激勵台灣創業生態體系的健全發展。

陳主委表示,整體而言,政府對台灣新創事業的前景抱持樂觀態度。她說,「新創公司不僅能幫助台灣活化產業轉型,還可為年輕人提供朝氣勃勃的生涯發展機會」,「我們必須讓年輕人知道,他們在台灣會有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