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仍威脅台灣人健康  

Sophisticated diagnostic equipment such a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nd CT Scans are making it possible to detect tumors at an early stage when they are still very small. Photo: CNA

儘管台灣治療肝炎的成績斐然,罹患肝病人數仍有增加

台灣過去在治療肝病方面已有重大斬獲,尤其是在肝炎這種發炎狀態的治療上,成果顯著。其致病原因通常是病毒感染,但是也可能源於酗酒、濫用藥物或自體免疫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肝炎會對肝臟造成永久傷害,甚至導致肝硬化(肝臟組織結疤)。肝硬化患者,罹患肝癌的風險也比較高。

過去,台灣六歲以下兒童的B型肝炎帶原率超過10%,這屬於一種慢性病。直到1986年,台灣政府全面實施了嬰兒B型肝炎疫苗注射,是世界創舉,結果成功使帶原率從超過10%降至0.8%,比世界衛生組織所設定的1%以下帶原率控制標準更低。

吉立亞醫藥公司(Gilead Sciences)亞洲-日本區醫療事務資深總監Claudio Avila說:「台灣在減低B型肝炎發生率方面,成效驚人,如今有機會讓台灣年輕一代完全免受罹患B肝之苦。」

2013年,歐洲肝臟學會頒獎給長庚醫院肝臟研究中心主任廖運範,表揚他對於病毒性肝炎臨床研究與治療策略的廣泛貢獻。國際醫界已經採用了廖運範對肝炎治療方法極具開創性的建議。

今年起,台灣政府開始為大約20萬名嬰兒免費施打A型肝炎(急性肝炎)疫苗,這種肝炎病毒的傳染途徑通常是與帶原者直接接觸,或是使用含有病毒的食物、飲水。

雖然台灣在對抗肝炎方面有許多重大成果,但肝病在台灣仍很盛行。醫師也說,酗酒、藥物濫用和代謝失調疾病引起的肝臟疾病,在台灣日漸普遍。官方資料顯示,每年約有13,000個台灣人死於肝臟疾病。死亡的肝病患者之中,大約5,000人是因為肝硬化或肝炎致命,約有8,000人死於肝癌

肝病患者所面臨最大的健康風險,是肝臟細胞的DNA被破壞,最後引發肝癌。肝癌治療難度高,主要是因為它通常發生在肝臟已經受損的人身上,可以利用的治療選項因此變少。肝臟本身有複雜細緻的血管、膽管網路,提高了手術難度。即便尚未轉移的肝臟腫瘤可以嘗試用手術切除,因為症狀不明顯,患者也很難及時發覺自己罹病,等到患者終於發覺,癌細胞通常已經轉移到周遭血管、淋巴結或是肝臟附近其他器官,使得以治癒為目標的治療手段幾乎無法執行。

台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高嘉宏說,早期肝癌難以發現,部份原因是肝臟本身的體積。重量大約1.5公斤的肝臟,「是最大的內臟,若有尺寸約1公分的腫瘤在肝臟裡面長大,病人也不一定會有感覺。」

A free liver screening activity conducted b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and the Live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Research Foundation to pro-mote the prevention of hepatitis and other liver diseases. Photo: CNA

做身體檢查時,體積較小的肝臟腫瘤不容易被發現,因為人體右側肋骨把大部分的肝臟包覆住了。

在美國,一般人對於肝癌認知很有限,而美國肝癌病人的五年存活率只有18%。相較之下,台灣肝癌病人五年存活率達到27.9%,領先世界各國。這是CONCORD-3這項研究計畫,在2000年到2014年之間,蒐集3,750萬名癌症病患資料所得到的數字。

高嘉宏醫師說:「肝癌病患有機會長久存活,但必須在腫瘤尚未擴散(體積3公分以下)的階段將它切除。」他也強調,令人遺憾的是,肝癌的復發率達到70%。

重視肝臟保健

與此同時,C型肝炎仍對台灣人的健康造成威脅。台灣肝臟研究學會表示,台灣約有40萬C型肝炎患者。

默沙東藥廠亞太暨中國區醫藥事務處長闕宗正指出,大多數台灣患者沒有接受治療。他說:「因為過去治療C型肝炎的藥物,會讓病人身體非常不適(噁心、虛弱、感覺寒冷),即便新推出的C肝藥品副作用少很多,病人對於接受治療仍會感到遲疑。」

舉例來說,默沙東藥廠與其他幾家大藥廠合作研發出Zepatier(賀肝樂)這種藥,它可以阻斷C型肝炎病毒的生命週期,而用藥之後鮮少產生嚴重副作用。闕宗正說,病人只要每天口服一錠,就可在三個月內把肝炎治好。

透過血液傳染的C型肝炎,由於感染後常會變成慢性帶原,特別棘手。美國疾病管制中心的統計資料顯示,被C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人,約有75%至85%會變成慢性帶原。大多數被C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人,是因為含有病毒的輸血、不安全的醫療器材、藥物靜脈注射,或是性交。

吉立亞醫藥的Avila說,C型肝炎會讓肝臟以外疾病的發生風險增加。去年八月英文《台北時報》就曾經報導,一項長期追蹤研究的結果顯示,C型肝炎慢性帶原的台灣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及晚期腎臟疾病的風險比較高。

台大醫院的高嘉宏說,C型肝炎患者也更容易罹患淋巴癌(淋巴結的癌症)、憂鬱症,以及認知功能受損。

闕宗正說,到頭來,台灣人需要對C型肝炎的健康風險有更多瞭解才行,這樣才能使被病毒感染的台灣人,接受最合適的治療。他提到,台灣的全民健保自2017年元月開始把一種新的C型肝炎口服用藥納入給付,同年五月又擴大了給付範圍。

台灣肝病盛行,與台灣人的生活型態有很大關係。2,350萬台灣人口中,有17%的人吸菸,菸草燃燒所釋放的毒素,會使肝臟發炎,吸菸者罹患肝硬化、肝癌的風險也因此提高。

酗酒是更大的問題。2017年,台灣學者完成的一項研究計畫在Elsevier期刊出版社某本期刊中發表,學者研究發現,台灣盛行的飲酒相關疾病之中,最普遍的就是肝臟疾病。

酒精有幾種傷害肝臟的方式。肝臟負責酒精的分解,如果酒精量太多,肝臟內的化學反應可能傷害肝臟細胞。當肝臟試圖自我修復,就會有發炎、結疤情形。此外,如果腸道被酒精傷害,腸道細菌中的毒素,容易侵入肝臟。肝臟原本就非這些細菌的棲身之處,也可能因此造成肝臟發炎、結疤。

在台灣我們很難找到可堪信賴的飲酒行為統計資料,國際間以酒精消耗量為主題的大型研究計畫,大都沒有包含台灣。而台灣國內的節酒宣導工作,目標大都放在避免酒後駕車,重點並非鼓吹節制飲酒。

有人認為,避免在餐會筵席上豪飲,有助於解決台灣人飲酒過量的問題。在這種場合上,台灣生意人經常會喝到酩酊大醉,藉此談成生意,或是慶祝某個節日。酒席上鹽分、油脂都很高的菜色,搭配一杯接一杯的威士忌或高粱酒,對整個腸胃道都可能造成很大傷害。

對於要如何常保肝臟健康,台大醫院的高嘉宏醫師提出了建議,他說:「生活要單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