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世銀調查的排名略降

根據《經商環境報告》,有4國的排名已超越台灣

世界銀行在10月31日連續第15年發布經商環境報告,在列入評估的190個經濟體當中,台灣去年排名15,比前1年退步4名,排名往前超越台灣的4個國家是喬治亞(排名第9)、愛沙尼亞(12名)、芬蘭(13名)和澳大利亞(14名)。

紐西蘭連續第2年排名第1,其次是新加坡與丹麥。台灣的主要貿易競爭對手南韓從第5名進步到第4名,名次跟香港對調。其他排在台灣前面的國家有美國(第6名)、英國(第7名)、挪威(第8名)、瑞典(第9名)和馬其頓(第10名)。

中國去年排名從84名進步到78名。

《經商環境報告》跟多數其他國際競爭力報告不同,它調查的是個別規定的實際衝擊,特別是對於在各經濟體最大城市(例如台灣的台北市)中營運的中小企業的影響。這份最新報告的標題是「改革以創造就業」,它強調法規制度會助長商業活動,或是因「繁文縟節與路障」而構成商業活動的障礙。

這次調查依10個量化指標評估各經濟體的表現:開辦企業、申請建築許可、電力取得、財產登記、獲得信貸、少數股東保障、繳納稅款、跨境貿易、履約與破產處理。調查也評估勞動市場法規的層面,但未將結果納入分數計算與排名的考量。

在這次調查中,台灣「獲得信貸」指標排名90,是台灣表現最差的項目。這個項目的考察分兩點,1是合法權益的強度,包括抵押法律之下借款人與貸款人的權益與破產法之下對於有擔保債權人的保護強度。2是徵信體制的強度,也就是各經濟體國民列入信用報告機構與最大信評機構的比例。

台灣「跨境貿易」(排名55)與「納稅」(56)兩項指標的排名也偏低。「跨境貿易」指標的名次比去年的68名進步,但台灣高度依賴對外貿易,在這項指標的排名還是低得令人意外。這項指標根據本地貨運公司、報關行與貿易商提供的資訊,衡量完成必要進出口程序所需的時間與費用。

根據調查,出口的邊境管制法規遵循平均需要17個小時(與去年相同),但通關文件法規遵循從前一年的31小時大幅降為5小時。費用則跟前一年相同。進口的邊境管制法規遵循平均需要47個小時,跟前一年相同,通關文件法規遵循僅需4小時,之前則需41小時。此外,進口的法規遵循相關費用已大幅降低。

台灣這項指標的排名勝過東亞地區的平均值,但不僅落後新加坡與香港,也不如南韓與日本。

「繳納稅款」指標評估課稅項目與金額,以及法規遵循所需時間。在這方面,台灣的表現不如區域平均水準。

台灣表現最好的指標是「電力取得」(全球排名第3)與「申請建築許可」(全球第4名)。

世銀說,這項每年調查的目的,在於鼓勵「有效率、可及性高而且容易落實的法規」。世銀指出,「繁複的法規讓企業家無法專心發展事業,有效率、透明而且可以輕易執行的法規則有助於企業發展與創新,並且讓有志發展的企業家可以在公平的立足點上競爭」。

台灣的國家發展委員會每年利用世銀《經商環境報告》的調查結果找出需要改善的地方。總的來說,台灣在報告中的排名多年來一直在進步。2011年,台灣的整體排名還落在33名。

台北市美國商會執行長吳王小珍表示:「台灣明顯已有長足進步,但從新的報告可以看出,有些其他國家進步的速度更快。台灣需要加緊努力,才能保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