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中的臺灣證券市場

為了將臺灣股市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市場,臺灣證券交易所不遺餘力鼓勵海外臺商回台上市,成績斐然。

自政府於2008年開放外國企業來台第一上市後,截至2017年6月已有64家外國企業在集中市場掛牌交易,佔全體上市公司7%。臺商佔大宗,55家來自中國大陸,6家來自東南亞,後者部份是新南向政策的成效。另有2家來自美國。

證交所指出,台灣股市對這些大多為中小型公司的臺商的主要吸引力是相對成熟的資本市場、穩定而透明的金融法規、有競爭力的上市標準、高效率的上市時程與合理的籌資成本。外國企業至2016年止已自台灣股市籌資1千5百多億台幣,包括初次上市(IPO)籌集的6百40億。

「雖然我們對外國企業來台上市打開門戶,我們也仔細把關,」證交所施俊吉董事長指出,「台商上市可擴大台灣股市規模,有利吸引其他外商,進而使台灣股市形象大為提高。」

成交額對健康股市至為重要,為擴充成交額,證交所戮力提高內外投資人對臺股的興趣與信心。

今年5月,施董事長率10多家大型與新銳上市公司赴紐約與倫敦,舉辦法人說明會,鼓吹機構投資人投資台股。

臺灣證券交易所施俊吉董事長

因此,今年4月立法院將當沖證交稅減半為千分之一點五,為期一年。「降稅已使成交額增加許多,符合我們的預期,」施董事長說。今年集中市場截至7月底止,成交日均值達9百19億新台幣,較去年全年7百75億高出許多,而後者是2006年來最低。

臺灣ETF市場近年以來蓬勃發展,除原型ETF外,投資人可經由新型態之槓桿、反向ETF進行增益或避險;涵蓋黃金、原油等多元資產類別的ETF可有效分散投資風險及增進收益;追蹤國外市場之ETF可滿足投資人對其他市場進行資產配置之需求。證交所已針對機構法人推廣以定期定額方式投資臺股ETF,期能提升資金運用效益及為市場引進新的資金動能。此外,證交所轉投資的臺灣指數公司亦積極開發適合作為ETF追蹤標的之新指數,施董事長表示:「我們正與韓國交易所合作編製兩國的高科技指數,預計於9月推出,成分股將涵蓋台積電與三星等指標性企業。」。

資訊透明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元素。今年3月,證交所宣佈自明年開始,上市公司每年至少要舉辦一次法說會;原先規定每三年至少一次。 「上市公司對重大資訊須馬上揭露,使國際禿鷹集團難以興風作浪,」施董事長評論。

同樣地,明年開始所有上市公司股東年會都須採電子投票,對議程上重大議題表決,使未出席股東亦可參與公司決策。今年,1,141家上市櫃公司已採電子投票。

同時,證交所亦致力運用科技於股票交易,以提高效率與安全。

證交所目前的優先工作是改採逐筆交易制,取代現行的集合競價。新制隨到隨撮,投資人可享有立即撮合成交機會,而非現制的每5秒鐘將一批買賣單,依出價優先次序,決定交易。新制效率較高,可提升市場流動性、較透明並連續性較高、且可擴充委託種類。因此主要股市,如紐約、倫敦、東京、香港及新加坡,均採此制。

此外,證交所年底前也將啟動主機共置服務,使證券公司、資訊公司得以將其電腦系統放置於證交所提供的共同場地中,與證交所主機直接連線,大為提升傳輸效率。

「我們的目標是將台灣股市不論在治理或效率方面,都達到與紐約與倫敦同樣水準。證交所是一典型的平台經濟。我們必須提供豐富且優質的投資機會,來提高投資人的興趣與信心,進而參與股市,」施董事長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