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城市智慧化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ICF Taiwan this February under the 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 Taiwan became the second “ICF Nation” after Canada. Photo: CNA

 跟物聯網有關的智慧城市數位新科技獲得台灣主要城市採用,並可能帶動產業轉型,刺激台灣的經濟發展。目前主要實例包括eTag電子收費系統、悠遊卡付費平台以及桃園機場捷運列車的Wi-Fi服務,仍在計畫階段的是台中的智慧機械中心

在全球電子產品需求上揚的帶動下,台灣經濟今年表現相當出色,第一季出口比去年同期成長15.1%,增幅創6年新高。經濟專家表示,台灣的國內生產毛額今年成長率應可達到2%,會是2014年以來的最佳表現。

沒多久以前,2%的成長率會被認為並不理想,但台灣近年經濟成長遲緩,企業依然停留在過時的代工商業模式,專注於降低成本,而沒有生產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的李振宏說:「我們的企業為iPhone製造許多重要零組件,但真正有價值的成品屬於蘋果,這是台灣產業的老問題。」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是台灣最大的業界組織之一。

長期以來,台灣政府敦促業界增加研發經費,創造「創新導向的經濟」,但不利於實現那個目標的重重法規,卻幾乎未有改善,台灣因此錯失網際網路與行動網路時代大部分的商機。

決策官員與企業領袖如今把產業轉型的希望,寄託在正在興起的物聯網,也就是從智慧型手機到汽車,各種彼此相連的裝置所形成的網路。物聯網裝置主要的應用方式之一是「智慧城市」,它利用彼此相連的燈號、感應器和測量裝置蒐集資訊,以便於分析。城市可以利用這些資訊來改善生活環境。

智慧城市有潛力可以成為全球重要產業,並以亞洲為創新的樞紐。根據美商優比速(UPS)和美國消費者技術協會今年3月發表的白皮書,在全球各地區當中,亞洲的都市需求、技術整備程度與政府對智慧城市的支持度最為契合。根據這份白皮書,全球在2013年有170個智慧城市計畫,到去年增為235個,成長幅度達38%。它預測,到了2020年,智慧城市的市場價值會從2015年的148.5億美元增到343.5億美元以上。

到目前,台灣運用智慧城市科技最有效的領域是交通。台灣建立了全國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ETC),推出可進行現金加值的智慧交通卡(悠遊卡),裝設車位顯示燈的停車場也越來越普遍。在醫療方面,台灣民眾的健保卡含有晶片,記錄了持卡人完整的病史。

台灣如果想要提升在全球產業鍊的價值,這類科技進步的解決方案就不可或缺。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產業分析師甘岱右表示:「台灣產業要具有全球競爭力,必須從代工業者提升為數位解決方案的提供者,或甚至是創新應用服務的提供者。台灣企業需要為顧客提供更高的價值。」

甘岱右指出,智慧路燈、動作感應技術和無人機已經廣泛應用,如果台灣成為智慧城市的實驗場域,將可促進產業轉型。台灣在城市「智慧化」的過程中,可以為資訊科技產業進行大數據分析,因此創造出新的商機。她說:「這在未來將有助於台灣的戰略產業與關鍵上游零組件的發展。」

今年2月在台北的年度智慧城市論壇暨展覽期間,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董事長童子賢表示,台灣可以成為全球智慧城市發展的樞紐。他提議由地方政府提供區塊當做試點,讓全球企業或城市當局實驗智慧城市的應用程式。

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也跟工業技術研究院、資訊工業策進會以及研華科技、華碩雲端、中華電信、台灣IBM公司、大同和神通資訊科技等企業合作,成立台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共同推動物聯網與智慧城市的發展。

美國在台協會經濟組官員安瑞恩說:「台灣本身的市場規模不大,但如果台灣有決心成為智慧城市的實驗場所,就可以在本地為全球市場進行產品開發。」

智慧城市前段班

資策會的分析師甘岱右說,台灣有好幾個城市早就開始採用智慧城市技術,而台中是其中做得最好的城市之一。她說,台中市政府利用電信業者的資源,大幅改善偏遠地區的寬頻覆蓋率。市府藉著資訊產業技術,使偏遠地區的學童能夠借閱雲端圖書館的書籍,讓那些地區的老師可以透過視訊參與會議,也讓農民利用數位工具監控作物生長情況,以提高產量。

同時,台中市政府也在利用當地傳統產業的實力,要把台中建設成為智慧機械的樞紐。所謂智慧機械,是把物聯網與人工智慧技術運用於自動化生產線和精密機械。

今年4月,行政院提出要在2019年以前,在台中成立智慧機械工業園區和研發中心。台中市政府預期這個50公頃的園區將吸引50家企業進駐,投資額達700億新台幣。

台中市府代表團今年4月訪問法國期間,與法國軟體廠商達梭系統及工研院在法國的分支機構簽署智慧機械合作協議。台中市長林佳龍在簽訂協議的儀式上說,台中發展智慧機械產業,需要達梭系統的模型與運算軟體技術。

台灣政府對台中發展智慧機械產業的計畫信心滿滿,表明目標是要對東南亞進行智慧機械整廠和整個生產線的輸出,重點是航太、汽車、印刷電路板與紡織業的機械。閣揆林全在4月的行政院院會中指出,德國和日本是當今機器設備生產的領導者,但據英文Taipei Times引述他的話說,隨著台灣發展智慧機械能力,「可以想見台灣產品可以超越日本和德國的產品,在市場上打開一片天」。

台中也將投入600億新台幣,打造包含智慧營運中心的智慧城市展示區。根據荷蘭駐台貿易暨投資辦事處4月的一份報告,台中這項計畫的一個重要部分,是要建構交通監控系統,以收集交通動態的資料用於分析,幫助市府當局提升交通與空氣品質管制以及緊急應變的能力。

Taiwan’s popular YouBike system has spawned a number of smartphone apps. Photo: Wikipedia

台北市也已推行有效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其中最為人知的是YouBike共享單車計畫。它在2012年推出後廣受歡迎,如今已經成為台北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台北市政府跟技術廠商及研究機構合作,讓YouBike變得越來越「聰明」,例如台灣科技大學和工研院為YouBike開發了RunKeeper智慧型手機APP,它可以記錄運動健身資訊,也可以幫使用者找尋餐廳。RunKeeper可以跟悠遊卡搭配使用,民眾用悠遊卡租YouBike時,RunKeeper會收集使用者騎程路線的資訊,上傳到雲端,並根據對這些資訊進行的分析,向使用者傳遞有關餐廳和當地活動的消息。

今年6月,台北市政府推出自己的行動支付平台 pay.taipei,可以用來付水電費、停車費,以及市立聯合醫院共 8個院區的醫療帳單。《Taipei Times》引述市長柯文哲的話說:「有了這個新的付費方式,原本只能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付費的問題就解決了。」

Taipei City’s pay.taipei platform can be used for many purposes, including payment of utility bills, parking feels, and medical bills from city hospitals.

台北市政府推動智慧城市實驗計畫的做法,包括今年將在信義區推出無人駕駛公車,為期3個月。無人駕駛公車將在午夜過後的時段,在信義路與仁愛路的公車專用道上測試。這些公車將由遠端的營運中心控制,車速在20到50公里之間,車上配備衛星定位裝置、雷達和導航電腦。市府希望這種公車可以成為深夜的另一種交通工具,減輕公車司機的工作負擔。但在這項服務上路之前,中央政府必須修改法規,讓無人駕駛公車可以取得上路的執照。

 全國性解決方案

台灣有幾個跨越都會界線的智慧城市計畫,例如當局投資50億新台幣,利用4G技術在連接台北市、桃園國際機場與桃園市中壢區的桃園機場捷運列車上提供免費Wi-Fi服務。這是台灣第一個全面性的捷運免費Wi-Fi系統。

在智慧城市計畫帶動下,台灣高鐵列車的Wi-Fi服務也已提升。從8月起,高鐵乘客只要有iTaiwan帳號(申請即可在特定範圍免費使用Wi-Fi),就可以在全線列車上免費利用Wi-Fi上網。乘客在搭乘高鐵時,原本就可以利用4G上網,但因為高鐵北部路段有好幾個隧道,因此訊號並不穩定。

同時,台南市政府也已擴充戶外免費Wi-Fi服務,做法是在1,200個交通號誌控制箱上設置4G熱點。市府並計畫在不久的將來,要在市區公車上設置熱點。

到目前為止,台灣最成功的全國性智慧城市計畫,是遠通電收推出的eTag電子收費系統。這個系統使台灣高速公路收費出現革命性的變化,車輛不需要為了通過收費站而減速。車道上方的門架利用無線射頻辨識(RFID)技術,掃瞄貼在車輛擋風玻璃的eTag條碼,藉以計算費用。收費標準依里程計算,每部車每天有20公里的免費里程。駕駛人可以在全台11,000個地點,為eTag加值。

產業情報研究所的研究發現,eTag在台灣獲得成功,有4個主要原因。首先,如果新科技安裝簡單,而且免費,就會受到台灣民眾的歡迎;第二,台灣的高速公路使用率很高,帶動了對eTag的需求;第三,eTag技術優良,收費成功率超過99.95%;最後一個原因是,台灣消費者偏好小額現金交易,eTag讓他們可以在便利商店輕鬆加值。

台灣eTag 系統涵蓋的里程達1,000多公里,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子道路收費系統。遠通電收的主管說,eTag幫助用路人減少油耗,因為行車時間縮短了5到30分鐘,每年因為eTag系統而省下的總支出估計達到20億新台幣左右。

重要的是台灣能夠在全球推行eTag系統,這使得eTag具有全球性的潛力。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主任蘇孟宗說:「智慧城市計畫要在國家層級獲得成功,才能夠出口。如果只是地方層級的計畫,其他國家如果想要購買能夠運用於全國的解決方案,就會覺得你的計畫還沒有通過考驗。」

2014年,遠通電收跟越南當局簽訂合約,要為越南建置和營運ETC系統提供諮詢。遠東電收表示,越南官員讚揚台灣在高速公路執行「多車道自由流通機制」的能力。該公司並說,他們正在「進行安排」,要在菲律賓、馬來西亞與泰國發展ETC系統。

法規障礙

產業專家說,只有一件事情可能會限縮台灣發展智慧城市的雄心壯志,那就是官僚的故步自封。專家們舉叫車服務 Uber遭遇的障礙為例指出,它曾創造以台灣標準來說算是高薪的工作機會,也提供了往往優於本地計程車的交通服務,但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主任蘇孟宗說:「台灣對待Uber的方式,對於台灣在整體數位經濟中的遠大目標沒有助益。」

Uber 台灣區總經理顧立楷去年在接受ICRT廣播電台訪問時警告說,Uber在台灣的經驗,可能傷害本地的創業生態環境。他說,前景看好的新企業可能決定把焦點放在別的市場,因為他們覺得在那裡較受歡迎。

Vehement protests by taxi drivers are a major reason why Uber has had difficulty entering this market. Photo: Wikipedia

長期以來,業界觀察家一直敦促政府培育動態性較高的創業環境,並指出這有利於智慧城市計畫的推展。目前有些規定使得成立不久的公司難以在本地股市上市,美國在台協會的安瑞恩舉例說,「企業上市的規定是必須有兩年的獲利紀錄,但這對新創公司來說並不常見」。

產業情報研究所產業分析師甘岱右說,台灣想要成為主要的智慧城市樞紐,必須更願意鼓勵破壞性技術。她指出,很多新科技和商業模式跟現行法律和規定不相容,例如無人飛行器、無人駕駛汽車和住所分享服務Airbnb。台灣接納這些新發展的腳步相當遲緩。

甘岱右說:「如果台灣不能修訂法規以因應新的發展,新出現的應用方案將很難被廣泛運用。這將阻礙智慧城市的發展,一般大眾也將無法享受這些新興應用方案帶來的科技創新。」

但如果是台灣官員支持的新科技,他們可以很快接受。產業情報研究所指出,台灣區國道高速公路局曾協助遠通電收整合ETC系統,使這個系統可以很快上路。在高速公路電子收費方面,歐洲和美國的腳步都跟不上台灣。

智慧城市計畫也可能幫助台灣提升國際能見度,例如台灣有好幾個城市在去年參加美國的全球城市團隊挑戰,這是由美國商務部為智慧城市發展所建立的合作平台。2017年的全球城市團隊挑戰本月在華盛頓舉行,台灣一個由30人組成的隊伍將會參加。

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主任蘇孟宗指出,政府可能建立智慧城市的監管沙盒,為創新提供更大的空間。政府目前在進行新一輪智慧城市應用計畫案的招標,得標者可以得到政府的經費。蘇孟說,投標企業可能使政府建立監管沙盒,這「肯定可以讓創新商業模式獲得更大的實驗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