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7:在經濟恢復的道路上嗎?

台灣經濟成長已經由負轉正,但在全球經濟情勢大幅好轉之前,台灣成長的腳步可能仍將相當緩慢。在此同時,台灣在蘋果iPhone 7手機的供應鍊扮演關鍵角色,可望因此獲益,但觀光業必須設法彌補中國觀光客減少所造成的損失。

撰文:李可珍

蘋果公司最近推出的iPhone 7,特點包括新的顏色、最進步的攝影功能以及更好的防水防塵效果,但它是否還有另一個功能:拉升台灣的經濟?

目前有跡象顯示,台灣經濟在最近已經走到谷底,可以開始慢慢復甦,同時,可以清楚看出台灣的經濟強項依然是以科技產品的出口為主,還有供iPhone使用的零組件等。經濟專家質疑,這類產品對經濟的幫助,能否足以帶動整個經濟向前發展。

去年台灣國內生產毛額成長0.75%,創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新低,而且從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第一季,經濟連續3季出現負成長,但現在經濟已有明顯(雖然不是大幅)好轉。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數字,今年第二季的GDP成長率由負轉正,比去年成長0.7%,第三季的年成長率更達到2.06%。主計總處並且預測,今年下半年的成長率在2%到2.5%之間,全年成長率為1.22%,明年預測成長率為1.88%。

金融機構與研究機構對台灣經濟成長的預測數值差距頗大。英國巴克萊銀行預測台灣今年GDP將可成長1.1%,主要根據是iPhone 7的銷售量超過該行原本的預期。巴克萊預測台灣經濟明年將成長1.7%,部分原因在於今年的GDP基期較低。有政府經費支持的中華經濟研究院預測,今年GDP可成長1.08%,明年成長率為1.81%。

但有些專家的估計比保守;渣打銀行的經濟專家符銘財預測,台灣今年的GDP成長率僅0.7%,明年為1.4%,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則說,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若能接近1%,就算是幸運的。國際貨幣基金(IMF)也預測台灣今年的GDP成長率僅有1%,明年預估可成長1.7%。

台灣經濟一個令人鼓舞的跡象,是7月分出口超過去年同期,這是1年半以來首次出現成長。台灣的出口值相當於GDP的2/3。7月的出口成長1.2%,8月出口再成長1%,9月則出現1.8%的負成長,金額為225億美元。9月的進口金額增加0.7%,達到181.9億美元,台灣享有43.7億美元的貿易盈餘。

電子業是出口表現最佳的產業之一,9月出口成長達16.3%。電子產業之下的通訊與視聽產品出口成長0.6%(優於前幾個月),外界認為這是iPhone等產品銷售業績良好的跡象,這讓為蘋果手機製造攝影鏡頭的大立光與製造手機外殼的可成等台灣企業獲利。

從出口訂單可以看出未來幾個月的產品銷售情況,而從9月的出口訂單來看,台灣經濟好轉的情勢更為明顯。在睽違17個月之後,出口訂單先是在8月意外出現8.3%的高成長,9月再出現3.9%的年成長,訂單金額達到429.6億美元。9月電子產品出口訂單金額成長10.1%,其中資訊與通訊科技產品訂單成長8%。

不過,化學與塑膠及塑膠相關材料出口訂單金額分別衰退10.3%與7.3%。蘋果公司主要對手三星的旗艦產品Note 7推出不到兩個月之後,因為陸續出現燃爆事故而在10月宣布停產,這讓蘋果iPhone 7零件的供應商獲利。對Note 7安全的疑慮,讓三星的商譽與未來的銷售蒙受重大打擊。

對台灣出口產品感到興趣的,看來主要是先進國家,例如9月對美國的出口成長了12.9%。來自中國和香港的訂單將近占台灣出口的40%,在9月,這兩地的訂單增加3.7%,東南亞國家協會的訂單成長1.7%。從這些數據看來,台灣對西方國家的出口前景看好,但中國與新興市場的前景相對黯淡。

台灣經濟研究院的專家孫明德指出,台灣的出口大約有1/3跟資訊與通訊科技產品有關,1/3是石化與金屬等商品,剩餘的部分是機械設備,後二者主要出口到中國與新興市場。他說:「如果我們只靠資訊與通訊科技產品,力道不足以推動經濟成長。」

油價的衝擊

中國經濟走緩,大陸煉油廠產能過剩,加上2014年年中以來全球商品價格大幅滑落,都對台灣的石化工業產品銷售造成不利影響。符銘財估計,到2017年,油價回升應該可為台灣這類產品提供若干支撐。他說,渣打銀行預期原油價格明年將回升到每桶60美元,比目前大約上漲10美元。

巴克萊銀行亞洲新興市場經濟分析師謝涵涵的看法較為保守;她認為,對石化產品的需求可能將維持在低檔,相對較低的油價將使業者不會擴大生產。她指出,原油價格雖然有可能上升到每桶60美元,比起前幾年每桶100美元以上來說,還是不算高。

除了出口成長,官方的景氣燈號在7月好轉成為「綠燈」,這是2015年2月以來的第一次。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採用5種燈號來代表台灣經濟景氣的好壞,其中綠燈代表景氣穩定。符銘財說,這個燈號反映出製造業的信心有所提升,這對今年的資本支出與人才招聘來說是個好消息。

工業生產指數是台灣工業活動的另一個測量指標,它也在8月由負轉正。這個指數在9月比去年同期上升5.02%。

但經濟專家對於台灣經濟復甦的看法依然審慎,因為全球貿易展望平平,而且一旦耶誕購物季節結束,對台灣出口的需求可能降低。國際貨幣基金(IMF)在10月把對2016年全球經濟成長的預測下修成為3.1%,比4月的預測降低0.1個百分點,2017年的成長預測為3.4%。IMF 發表聲明說:「英國在6月公投決定退出歐洲聯盟,美國的成長也不如預期,(下修全球貿易成長率)反映出先進國家經濟的前景比較低迷。」

台灣的外銷有10%以上是以美國為市場。IMF預測,美國經濟在今年將成長1.1%,明年可望成長2.2%,但對於美國能否持續成長,其他經濟預測單位的看法較不樂觀。巴克萊銀行的分析師謝涵涵說:「沒有人敢肯定美國明年的數據還會好看。」渣打銀行的專家符銘財則說,美國的成長將會「有氣無力」。

各界觀注的另一項因素,是美國在12月調高利率的可能性。彭博社估計,美國聯準會升息的機率達到70%,但謝涵涵與其他專家認為,升息的預期心理正在降低。美國如果調高利率,可能使市場更容易出現波動,並使全球的「熱錢」從台灣等新興市場的股市流向美國股市。

英國脫歐可能帶來全球性的不確定因素,在市場造成波動,使台灣間接受到影響,但一般認為此事對台灣的直接衝擊有限,因為台英貿易近幾年停滯不前。英國駐台貿易文化辦事處主管麥瑞禮在為Global Taiwan Brief 所寫的文章中指出,英國決定脫離歐盟時,英鎊幣值跌到31年來的最低點,南韓擔心受到衝擊,立刻宣布170億美元的經濟振興方案。

但在台灣,有些官員甚至認為英國脫歐有利於台灣,因為英國現在可能會比較願意跟外交孤立的台灣達成貿易協定。英國鮮少派高層官員訪台,但最近國貿部次長漢茲到台灣訪問,助長了這樣的看法。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所長劉孟俊表示,不需要擔心英國脫歐對全球的影響,因為這個過程相當漫長,金融市場會有時間因應。

中國觀光客減少

據IMF預測,中國今年GDP將可成長6.6%,明年成長率可達6.2%。對台灣的經濟表現來說,中國是另一項主要的影響因素。台灣新上任的總統蔡英文拒絕接受一中立場之後,中國來台旅客大幅減少,最近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台灣經濟研究院的專家孫明德指出,中國是去年外來觀光客最大的來源,來台旅客人數超過400萬,消費金額新台幣約1,800億元(大約57億美元),如果陸客人數減半,台灣可能損失900億元。巴克萊銀行的分析師謝涵涵估計,如果目前的趨勢維持下去,台灣的GDP成長可能減少12個基點(即0.12個百分點),萬一GDP成長率原本就不高,減少12個基點的效應就會加大。

但全國農業金庫總經理鄭貞茂、符銘財和劉孟俊較不擔心,他們表示,來自其他國家的觀光客可以彌補陸客減少造成的一大部分損失。觀光局的數據顯示,陸客來台人數在最近幾個月大幅減少,例如10月1日到18日期間,原本是大陸觀光客來台的旺季,但人數比起去年同期減少了48%,但儘管如此,消費力較高的其他國家觀光客人台人數有所成長。台灣現在已提供泰國與汶萊民眾免簽證待遇,這應該有助於東南亞觀光客人數的進一步成長。

劉孟俊指出,日本與南韓觀光客往往會花更多錢購買高品質的陶瓷等奢例品,中國觀光客一般則以省錢為考量,特別是隨團旅客。符銘財說,台灣零售業的業績依然穩定,餐飲業也持續成長,這代表情況不像媒體形容的那麼糟糕。根據經濟部的數據,台灣的餐飲業營收在今年前8個月創下新台幣2,937億元的新高,比去年同期成長2.5%。零售業在9月成長2.2%,餐飲業成長5.3%。有大約1萬名觀光業員工在9月中走上街頭抗議,舉出「求生存、有工作」的標語牌,但鄭貞茂說,以台灣的標準來說,這次示威規模並不大,「顯示陸客問題被誇大」。

不過,隨著中國試圖調整經濟,走向以消費為基礎的服務業經濟,中國經濟對於台灣全盤的影響還是有些不確定。值得關切的因素包括中國過熱的房地產市場與債務擴張。但符銘財說,中國的經濟預料將會穩定下來,巴克萊銀行則預測中國經濟將會溫和減緩,不會有硬著陸的情況。

經濟專家也擔心中國所謂的「紅色供應鍊」 — 這是北京採取的進口替代策略,它讓台灣的出口業者難以在中國大陸市場保持競爭力。台灣經濟研究院的孫明德說,在石化產品與機械的供應方面,中國已大致趕上台灣,這是台灣這兩項產業出口減少的一大原因,目前台灣只有資訊與通訊科技產品在全球仍有較高的競爭力。台灣與中國企業過去是互補的關係:台灣取得西方品牌企業的訂單後,高端生產在台灣進行,較低端的生產外包給中國的公司負責,但如今許多中國與台灣的企業是處在競爭的態勢。

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主任蘇孟宗認為,中國企業竄升,是台灣經濟成長似乎落在香港、新加坡與南韓之後的原因。他說,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包括半導體製造與設計公司,尚可維持穩定成長,但印刷電路板與下游太陽能板等較低階技術與產品,已成為中國公司的天下。

中華經濟研究院的劉孟俊預測,台灣企業未來在需要大規模生產的產業將會無法競爭,必須找尋特別的市場,把焦點放在專門因應客戶需要而設計的技術產品,並透過網際網路與電子商務平台找尋顧客。

推動南向

不過東南亞可能成為台灣所尋求的國際新亮點。渣打指出,東南亞國協因擁有大量土地和相對廉價的勞力,可望成為全球的下一個製造中心。台灣的鞋類和家具製造等勞力密集產業早已因東協國家的吸引而撤離中國,轉往東南亞設廠。根據渣打資料顯示,越南的前兩大外來直接投資金主是台灣和南韓,幾乎佔所有流入外資的50%。

符銘財表示:「越來越多台商轉戰東南亞市場,未來將會對當地經濟產生始料未及的影響。」他表示,金管會的資料顯示,台灣銀行業者的海外營收中,來自在東南亞經營業務客戶的比率大增,就是前述趨勢浮現的初期跡象。他還樂觀預測,一旦台資企業在東南亞進一步擴展業務,就會需要更多資本設備,屆時台灣的電子設備和機械出口將隨之成長。

台經院的孫明德亦指出,台灣資通訊業者也越來越關注印度市場。例如晶片設計大廠聯發科日前表示,該公司正擴大研究和軟體開發業務,因此其在印度的人力將在三年內增加兩倍,從500人增至1,500人。此外,全球代工業龍頭鴻海集團去年和印度馬哈拉什特拉邦簽署備忘錄,將在五年內對當地投資50億美元,興建新的電子製造廠。

蔡英文政府希望透過「新南向政策」,促進台灣和南亞、東南亞的經濟關係;但政治學者質疑此政策能否成功,因為和中國有邦交的國家幾乎都不願抵抗北京壓力而和台灣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儘管中國在2013年同意讓新加坡和台灣簽署自貿協定,不過現在兩岸關係急凍,不太可能再出現類似情況。

台灣若想加入任何自由貿易陣營,最有可能的管道應是參與美國所支持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第二輪協商,進而入會。參與TPP首輪談判的12國均已簽署協議,但仍須經各國國會批准方能生效;不過最後可能難竟全功,因為美國兩大黨總統候選人均不支持TPP。

即使沒有自貿協定,符銘財對台商在東協市場的發展潛力仍非常樂觀。他表示,自貿協定的確是助力,但並非不可或缺;台灣和其它國家也未簽署這類協定,但多年來的貿易往來仍持續成長。

顯示台灣經濟復甦的另一個跡象,就是央行在連續四度降息後,於今年九月決定讓重貼現率維持1.375%不變,中止一年來的降息循環。央行發表聲明指出,「相較其他主要國家,國內長短期名目利率維持相對低點」,「本行理事會認為維持政策利率不變,有助物價與金融穩定,且維持貨幣寬鬆,可協助經濟成長」。

受訪經濟學家一致認為,央行此次未再進一步寬鬆,是為了保留降息空間,以防全球或國內經濟無預警惡化。此外,原油和大宗商品價格逐漸反彈,通貨緊縮風險因而下滑,但央行認為台灣的經濟成長仍未強勁到足以激勵信貸需求的程度,因此不太可能採取緊縮措施。符銘財表示,央行到2017年仍可能維持利率不變。

至於物價水準,主計總處預測,相較於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在2015年下滑0.3%,2016全年料會維持溫和通貨膨脹,CPI將上升1.12%。最近接連風災造成農損,帶動蔬果價格上漲,但預料只會造成短期影響。另外,行政院擬將菸稅每包調漲20元,若獲得立法院通過,明年的核心通膨可能會上升。

台灣的失業率一直相當穩定,今年前八個月的均值為3.93%,九月則是3.99%(經季節因素調整後為3.93%)。符銘財表示:「除非發生全球性風險,否則從現在起到2017年,失業率料將盤旋在4%左右或更低。」此外,台灣薪資已凍漲約二十年之久,部分原因是製造業遷往勞力較低廉的地區,導致產業外移,以及生產作業引進機器人和自動化。鄭貞茂估算,鴻海近年推行自動化,造成員工減少10%到20%。

中經院預測,民間消費預料僅有溫和成長,今年增加1.47%,2017年則為1.59%。符銘財指出,房市狀況和消費有關,因為民眾若覺得自己的房產增值,消費意願就會升高。他指出,六都的房產交易登記案數在七月增加6.9%,因此他認為房市正在趨穩。

但渣打認為台灣房市仍疲軟。儘管政府放寬過去採取的部分打房措施,台北今年的平均房價依然下滑,較2014年中的峰值下修8%以上。央行總裁彭淮南曾在三月表示,自2010年六月起推出的種種限制房貸規定,例如台北市和部分新北市地區的貸款額度上限為60%等,他認為已無必要繼續實施,因為這些措施已達到抑制炒房的目標。符銘財認為,房價歷經連續兩年下跌後,幾乎已無續跌的空間。

投資方面,中經院預測,2016年的固定資本形成將成長1.27%,2017年進一步增至1.85%;今年的民間投資料會增加1.06%,明年則成長2.06%。民間投資大多跟隨貿易循環變動,因此符銘財表示,未來一年的民間投資可能會溫和成長,但並不顯著。

受訪經濟學家都悲觀認為,和區域內的其它國家相比,台灣所能吸引的外來直接投資依然相對稀少。孫明德認為,部分癥結在於台灣被屏除在多數自由貿易區之外。他觀察發現,「台灣的三分之二出口品都會被(他國)課徵關稅」。

投資基礎建設

政府支出方面,行政院編列的2017年總預算增加1.1%,其中公共建設支出成長3.4%,總額達1,869億台幣。英國巴克萊銀行發表報告,認為前述預算案「乏善可陳」。該行經濟學家謝涵涵表示,台灣的核心通膨率將增至0.8%左右,因此政府預算在名目上增加1.1%,實際上並無意義。巴克萊指出,此份預算案的政府債務佔國內生產毛額比率將從34.1%降至33. 9%(遠低於法定上限40.6%),反映台灣新政府的謹慎心態。

行政院還提出其它促進短期成長的計畫。例如國家發展委員會計畫在國發基金旗下成立規模達1,000億台幣的股權基金,並成立國家級貿易公司,協助企業進行擴展、創新和升級。該股權基金將透過投資取得前景看好企業的股份,但不會爭奪經營權,且一旦達成投資目標就會出場。受訪經濟學家肯定這項政策的整體用意,卻對官民合作關係的實際發展狀況深表憂慮。

今年台灣經濟另一個受人矚目的特色,就是股市強彈。彭博的統計資料顯示,截至十月為止,台股共吸引143億美元的海外資金,居亞洲九大股市之冠。巴克萊的謝涵涵指出,英國六月公投決定脫歐後,大量外國投資組合資金湧入新興市場,台股尤其受到投資人青睞,因為上市公司的股息殖利率平均高達4%。

謝涵涵表示,「外國投資組合資金的流入,將台股的外資持股比率推升至40%左右」,「不過台股成交量低迷,顯示內資幾乎不參與」。內資對台股這波反彈持保留看法,除了因為心態消沉外,另一個原因是未來一旦美國升息,會導致「熱錢」流出台股。

至於匯率,十月的台幣兌美元價位為31.47元,不過巴克萊預測年底時會貶至32.5元。中經院則預估,2016年匯率均價為32.29元,2017年則是31.68元。

社會快速老化等結構性因素持續阻礙台灣經濟成長。台灣現階段的出生率不足以抵消老化速度,勞動力從明年起將開始萎縮。此外,人才流失造成勞力短缺更加惡化,因為有能力的人都轉往海外,尋找薪資優於台灣的工作機會。

令人意外的是,多數受訪經濟學家歸納結論時指出,兩岸關係凍結並非造成台灣經濟成長趨緩的重要原因。台灣除了須推動創新和產業升級(請見相關報導)外,經濟學家認為阻礙台灣成長的主要因素包括法規障礙、政府部會之間缺乏有效的政策協調,以及政策欠缺延續性。含糊不清和過時的法規導致企業很難預先進行規劃,從事長期投資會有風險。

中經院的劉孟俊表示:「政府須鬆綁許多法規,例如金融業的種種規定等。」他指出,政府須制定創新的金融產業政策,才能支持新創公司的種子輪籌資和天使投資等計畫。他說,「我們必須開放新產業」,不過創新計畫常面臨政府法規的阻礙,例如要求事先取得許可等。

線上叫車應用程式開發商優步進軍台灣時,因為申請登記為軟體公司,而非計程車服務業,遭政府以違反規定為由重罰。台經院的孫明德以該公司為例,表示蔡政府和前任馬政府的中階官員均過度管控自由市場的商業運作。他指出,這些官員的保守主義心態造成蔡總統等領導人無法推動政務。

另一個經濟成長阻礙來自立法院;立委代表特殊利益陣營出面干預,造成計畫和政策執行出現延誤或偏離。工研院的蘇孟宗表示,台灣的民主發展雖超越其他亞洲國家,但政治不若西方民主國家成熟,因而阻礙經濟發展。他說:「(政府)為了顧及所有少數族群的聲音,常須做出決策和策略妥協」,「能讓台灣繼續前進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有一貫的政策和一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