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LCD面板業外在競爭加劇

OLED-TV-4K-by-LG-Display-(LGD)
An OLED television manufactured in Korea by LG Display (LGD), the dominant player in the nascent OLED television display market. PHOTO: MATTHEW FULCO

南韓與中國發展新一代OLED面板技術的腳步領先台灣,而且許多人預期OLED將取代LCD面板。台灣業者在競爭壓力之下,必須增加研發經費,開發創新產品,並尋求新的應用市場。

 台灣的液晶螢幕(liquid-crystal display, LCD)製造廠的市場,近年逐漸落入南韓與中國對手的手中。台灣業者講求成本管控,據說因此未能跟財力雄厚的南韓與中國廠商並駕齊驅。南韓與中國業者投注龐大資本進行研發,並且擴充產能。

中國業者使LCD產能大幅增加,價格隨之降低,也使得整個產業的獲利下滑。因應這個局勢,南韓面板廠發展一項預料將取代LCD的技術: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 OLED)螢幕。

螢幕研究公司IHS Markit高級總監謝勤益說,比起LCD螢幕,OLED螢幕的製造難度更高,使用更多複雜的材料與化學程序,而且良率的管控需要特別注意。

但相較於LCD,OLED有許多優點;OLED色彩對比更鮮豔,能用來生產具有弧度的螢幕,而且比較薄,也更省電。謝勤益說,基於這些原因,OLED「的技術對智慧型手機廠商越來越具有吸引力」。

三星是目前唯一有能力大量生產OLED面板的廠商,全球智慧型手機使用的OLED面板中,有95%是由三星供應。三星有好幾款Galaxy Note 和 Galaxy 手機是採用OLED螢幕。中國手機品牌如 Oppo 和 Vivo對三星OLED面板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蘋果公司今年將要推出的新型iPhone當中,預料至少有一款將採用可撓式(可以彎曲的)OLED面板,而這將使智慧型手機的面板市場重新洗牌。這種面板是用輕而薄的塑膠製成。日本電子廠商夏普長期以來是蘋果的LCD面板供應商,該公司社長戴正吳去年10月在大同大學演講時,似乎證實了蘋果的這項計畫。他說:「iPhone一直在演進,現在它要從低溫多晶矽液晶螢幕(low-temperature poly-silicon, LTPS)過渡到OLED。我們不知道蘋果的OLED iPhone 是否會大受歡迎,但如果蘋果不走這條路來做改變,就沒有創新。」

謝勤益說,由於蘋果是世界智慧型手機的主要品牌,「蘋果即將採用OLED螢幕一事,將成為OLED在面板業的里程碑」。在蘋果改採OLED面板之後,IHS Markit預測,OLED面板的銷售量將從2015年的2億5,000萬片,到2019年增加到6億3,000萬片。在同一時期,LCD面板的銷售量將相對持平,從12億9,000萬片增加到13億4,000萬片。

IHS Markit認為,OLED行動裝置面板的營收將與銷售量同時成長,從2015年的106億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195億美元,在手機面板的市占率達50%以上。同時,LCD的營收預估將從208億美元減少為190億美元。

錯失機會?

受政府資助的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產業分析師楊仲瑜表示,相較於南韓、中國甚至日本,台灣對於發展OLED的態度十分保守。她說,台灣面板業者不像中國廠商那樣,在OLED的產能投入大筆資金,也不像南韓或日本廠商那樣,在過去10年取得許多與OLED有關的專利。

而且,台灣面板廠商不像中國和南韓業者那樣,在國內有來自相關產業的龐大需求,例如電視機與手機製造商,這表示台灣廠商有堆積大量OLED存貨的風險。楊仲瑜說,所有這些因素都使得台灣的廠商難以在OLED面板市場競爭。

台灣最大面板廠友達光電的董事長彭雙浪曾對OLED的發展表示懷疑。他在2013年9月接受《電子時報》訪問時說, 有些面板技術一度被看好,卻未能成為業界的標準,例如場發射顯示器(FED)、電漿面板(PDP)和表面傳導電子發射顯示器(SED),而OLED可能會跟它們一樣。

台灣第二大面板廠群創光電的董事長王志超,對於OLED面板也曾表達類似看法。他在去年8月告訴《電子時報》說,OLED的性價比與可靠性還是不如LCD面板。他說,由於新的面板技術仍在發展當中,特別是微發光二極體(micro-LED),因此OLED未必會成為產業標準。

王志超說,由於資本支出受限,群創目前沒有計畫開始OLED面板的量產。2016年11月英文《Taipei Times》一篇報導引述他的話說:「目前沒有具體的計畫。」

彭雙浪在去年7月的股東大會上說,如果面板廠要大量生產大型AMOLED,必須要獲得政府的支持。AMOLED是「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它結合了傳統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的主動矩陣背板和OLED面板。彭雙浪估計,個別公司開發AMOLED技術,成本需要100億新台幣(約3億1,200萬元)。

一位接近台灣面板業的消息人士告訴《Taiwan Business TOPICS》說,友達很早就研發OLED技術,但並未持續發展。這位希望匿名的人士說:「他們的實驗室很早就有這項技術,比韓國人還早,但在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後,他們對於投資沒有信心,韓國人就趕上了。」

 台灣面板廠錸寶科技早在15年前,就以另一種OLED技術大量生產小型黑白面板,比三星推出彩色OLED面板早很多年。這種稱為PMOLED(被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的面板很容易生產,成本也不高,但一般認為其他方面不如AMOLED。AMOLED的優點在於有個電容儲存器,能夠維持畫素線的精確度,因此可以製造高畫質的大型面板。它的另一個優點是省電。

PMOLED沒有電容儲存器,每一條畫素線的畫素常會有不精確的現象,為了彌補,必須藉著增加電壓以提高亮度,久而久之,經常提升電壓的情況會縮短PMOLED面板的壽命。

PMOLED面板一般尺寸很小(最大為3吋),用來顯示數字資訊或小的圖型。MP3播放器以及手機的次顯示器,也越來越常用於穿戴裝置。

由於穿戴裝置需求旺盛,錸寶科技2016年上半年的營收達到9億9,671萬新台幣(3,120萬美元),比前年同期成長40%。錸寶總經理王鼎章在去年8月的記者會上表示,該公司廠房在全面運轉當中,預估下半年的營收將成長20%以上。他並說,為因應對於PMOLED產品的需求,錸寶有意在2017年擴充產能20%到40%。

但PMOLED只是個利基市場。顧能台北分公司的首席研究分析師溫璟如表示:「PMOLED可以用來顯示穿戴裝置需要顯示的資訊,也可用於其他不需要高畫質顯示器的裝置。」但總的來說,「PMOLED被普遍視為過時的面板技術。對於需要高畫質的產品來說,例如智慧型手機、虛擬實境或電視,AMOLED將會是較佳選擇。」

富士康的豪賭

在台灣業者當中,只有富士康(鴻海)積極打入發展中的AMOLED市場。市場分析師表示,富士康去年以35億美元收購夏普股權的原因之一,在於夏普擁有卓越的面板技術。夏普多年來一直是面板業的先驅,擁有美國專利暨商標局核發的將近2萬3,000項專利。富士康入主夏普之後,承諾投入2,000億日圓(19億美元)資金開發OLED技術。

IHS Markit高級總監謝勤益表示:「富士康入主夏普的代價很高,但它總不能永遠只做代工生意。」他的意思是代工廠的利潤非常微薄。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的分析師楊仲瑜說,富士康為了加強面板生產的垂直整合,已經投資於群創光電、LCD模組廠商 Yeh Xin Technology以及觸控螢幕廠商業成集團。她說:「富士康往LCD產業的上游發展,可以獲得LCD面板穩定的貨源,並提升設計系統產品的能力,這將有助於公司從代工轉型成為產品設計業者。」

楊仲瑜指出,消費性電子產品的成本,有很大一部分是花在面板上。穿戴裝置與智慧型手機螢幕的成本一般占整個產品的20%到30%,但若是大螢幕電視,這個比重可能高達60%。因此,她說,本身可以掌控面板供應,將有利於富士康管理成本結構。

OLED-technology-for-LCD-panels
Foxconn hopes that its investment in Sharp will enable it to further develop OLED technology for flexible panels. PHOTO: CNA

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並誇讚普擅長的一項技術,它稱為IGZO(氧化銦鎵鋅, 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用來製造高解析度、低耗電的顯示器。郭台銘去年4月在完成收購夏普股權後的記者會上說:「我知道很多人對我們的OLED技術有興趣,但不要忘了還有IGZO。」

比起構成LCD面板主動層的標準非晶矽,IGZO的電子移動率比較高,這表示可以省電30%至40%,對觸感的敏感度較高,畫素密度也更高。

2012年,夏普率先推出採用IGZO技術LCD螢幕的手機。IGZO技術也用於平板電腦,例如蘋果的iPad Pro。夏普目前準備把IGZO技術運用於OLED面板。去年4月,夏普曾展示採用IGZO技術的可撓式3.4寸OLED面板原型。

去年9月,夏普宣布將投資574億日圓(5億6,600萬美元)開發OLED的生產設施。夏普的聲明說,這些經費將用來購置三重縣與大阪廠房的設備,並為客戶製做樣本。夏普說,該公司要在2018年6月以前開始OLED面板的生產作業。

日本的《日經亞洲評論》1月報導說,富士康與夏普可能在中國河南省的鄭州興建工廠。富士康在當地原本就有個龐大的生產基地。楊仲瑜說,由於跟當地官員有很深的淵源,「富士康在鄭州興建OLED工廠可能獲得當地政府補助」。她並說,把工廠設在中國,可以接近原本就是富士康客戶的中國手機業者。她說,這些手機廠商「最積極採用AMOLED面板」。

分析師說,新一代的iPhone預定今年稍後推出,鄭州廠可能來不及供應面板,同時,由於OLED面板貨源可能不足,蘋果可能只推出一款採用OLED螢幕的iPhone。

分析師原本預期三星會是OLED面板唯一的供應商,但三星產量可能不足以應付蘋果為製造1億支手機所開的訂單。據全球市場情報供應商集邦科技表示,這將為南韓的樂金顯示品公司及日本顯示器公司提供機會。資深研究經理范博毓在2016年7月的研究報告中指出:「樂金與日本顯示器將加快開發與大量生產AMOLED面板的時程,設法趕上三星。樂金與日本顯示器的努力,最終將讓蘋果可以把訂單分散給好幾家公司。」

去年12月,日本顯示器宣布入股Joled。它是Panasonic與Sony把相關業務合併後成立的公司。到2017年底,在政府資助的產業革新機構(INCJ)支持下,日本顯示器在Joled的股分將從15%增加到50%以上。INCJ是日本顯示器的主要股東。這項增加持股的交易預料將超過1億美元,此外,INCJ將提供750億日圓(6億5,000萬美元),讓日本顯示器發展OLED與LCD事業。

利基市場

面板產業對台灣的製造業貢獻極大,它的衰退對台灣來說是個嚴重的問題。根據經濟部的數據,台灣面板產業年產值達到9,500億新台幣(300億5,000萬美元),占台灣製造業產值的7.4%,雇用的員工達10萬人。 

為因應這個問題,經濟部去年8月宣布將投資1,000億新台幣(32億1,000萬美元)發展AMOLED產業聚落。經濟部長李世光說:「政府與民間將籌措資金,把各地提供原料、設備、面板模組與系統解決方案的業者整合成為特別的產業鍊。」

在這個計畫之下,經濟部技術處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將帶頭打造台灣的OLED供應鍊;技術處與工研院開發的顯示技術將轉移給地方上的面板業者。但政府在半年前做了上述宣布之後,迄未有任何具體行動。

台灣康寧顯示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為面板業提供玻璃基板,該公司總經理曾崇凱指出,台灣的面板業者「對未來有急迫感」。他說,因此友達與群創都在開發創新的產品。他說:「我對台灣面板業很樂觀,我相信他們會繼續投資創新。」

Daniel-Tseng-president-of-Corning-Display-Technologies-Taiwan
Daniel Tseng, president of Corning Display Technologies Taiwan, says that Taiwan panel makers will continue to invest in innovation. PHOTO: MATTHEW FULCO

去年6月,友達總經理蔡國新在年度股東大會上告訴投資人說,該公司主力將從生產電視與手機螢幕轉移到利基產品,例如醫療、汽車、遊戲與虛擬實境等應用所需的螢幕。友達預測,這類產品將占該公司2016年總銷售額的30%,前一年則為20%左右。

那些產品有多少將採用OLED螢幕不得而知。目前友達在新北市的林口區有一座3.5代AMOLED廠,在新加坡有一座4.5代廠,二者每月共可生產45,000片面板。這個數量在台灣的面板業者當中首屈一指,但以業界標準來說仍算是少量。

產業情報研究所的分析師楊仲瑜說:「友達銷售的AMOLED面板數量有限,主要是因為產量的問題。AMOLED面板在友達整體生產所占的比例相當低,而且友達並未宣布任何擴充產能的計畫,因此我們不認為AMOLED在近期會成為友達重要的營收來源。」

群創也未宣布生產OLED的重大計畫,但預期從2018年起,將銷售小型穿戴裝置使用的OLED螢幕,2020年左右開始供應汽車用面板。如果能夠提前,將會更好。據UBI Research表示,汽車廠將在2018年開始廣泛採用OLED儀表板與資訊及娛樂裝置,到了2022年,汽車面板市場規模預估將達到250億美元,其中OLED面板將占大約50億美元。

楊仲瑜指出,群創曾對微發光二極體(micro-LED)表達強烈興趣,但這項技術還在試驗階段,目前還不知道這項產品是否能成為群創重要的營收來源。

部分市場觀察家臆測,由於富士康已經入主夏普,群創將與夏普合作生產OLED面板,但顧能的分析師溫璟如認為,這項合作成局的可能性不大。她說,群創欠缺夏普開發與製造OLED面板的經驗,而富士康目前沒有計畫派夏普的人到群創培訓人力。而且,夏普與群創有不同的客群。她說,比較可能的情況,是群創與夏普合作提升特定LCD電視螢幕的產量。

另一方面,中國業者在積極打入OLED市場。2016年第3季,中國面板業者銷售的智慧型手機AMOLED面板首次超過百萬關卡,遠超過前一季的59萬片。

不過,中國生產的面板,仍然只占智慧型手機AMOLED面板的2%。2016年第3季全球銷售的1億100萬片面板當中,有9,970萬片是由三星製造。但IHS Markit的謝勤益說,達到100萬片的里程碑,顯示中國面板廠的OLED生產技術已經大幅提升。

《電子時報》研究部門預料,中國業者的OLED銷售量將穩定成長,在2017年達到260萬片,明年達到350萬片,後年增為480萬片。《電子時報》並指出,天馬微電子、微信諾、和輝光電、柔宇科技與信利光電等中國面板廠也在採取行動,擴充他們在OLED市場的占有率。

中國最大面板製造商京東方集團耗資48億5,000萬美元,在東南部的成都建造一座OLED工廠,預估每月可生產1萬片面板。分析家表示,這座工廠最快可在2019年全面生產。

同時,總部設在台北的《電子時報》表示,三星因為有三星電子與蘋果這兩家客戶,在未來幾年將繼續主導智慧型手機的AMOLED面板市場。《電子時報》預測,三星在2019年銷售的AMOLED面板將達到5億6,000萬片,比2015年成長114%。

產業情報研究所分析師楊仲瑜說,面對來自南韓與中國的壓力,「台灣面板業者只能提高經費,加速進行高端或客製化面板的研發,同時瞭解汽車與標示螢幕等新應用市場的需求狀況。」她說:「關鍵在於創造產品的差異化。」